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長期照護話題夯,從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立即得到超過一百萬項結果可以得知,但究竟甚麼樣的原因會造成長期照護狀態,一般人未必真正了解。其實,腦部退化疾病、意外事故、高齡都可能產生長期看護的需求。
失智症約二十萬人 僅一萬人就醫
失智是長期照護的原因之一,新店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議謙指出,年齡是失智的危險因子,但不是絕對因子,如果是六十五歲前確診的早發性失智,症狀較高齡失智更嚴重。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約十五至二十萬人,但就醫、領有殘障手冊者僅約一萬人。
劉議謙強調,失智症一開始有記性不好的現象,但與健忘不同,健忘只是忘了事情的細節,失智則是整件事都忘了,表現出來行為是重複問相同的問題、買同樣的東西回家。接者,患者可能開始有搖控器不會使用、把碗盤收到冰箱、把原本應放鞋櫃的鞋子放在客廳,或誤以為鞋櫃是冰箱,不斷將市場買回的東西放入鞋櫃等,種種失去秩序感的行為,雖不見得會造成危險,但已造成家人困擾。
患者就醫後,醫師將先進行病症程度評估。失智症依病況可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失智症,從談話很難判斷,需從行為細微處觀察,例如失去方向感,二分鐘前問的話再問一次;中度失智症,有明顯的行為問題,例如不注重個人衛生、迷路的次數變多、脾氣變得暴躁易怒、攻擊別人或用粗俗的言語罵人,或出現憂鬱、大小便失禁等現象;重度失智症則需靠輪椅行動或僅能臥床,且有吞嚥困難的現象。
自費失智症藥物 每月三千元
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患者就診時,除了評估失智程度,判斷病因,也要定期回診。對於病情較嚴重者,如果家屬沒有照顧能力,將協助轉介至長期或日間照護機構;如果需要外籍看護協助,則要透過巴氏量表評估是否符合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失智症患者的用藥都可以獲得健保給付。劉議謙說,因阿茲海默氏症失智,健保才會給付藥費,因為科學文獻只有針對阿茲海默氏症進行試驗並確認有效。若因其他病症失智的患者要自費用藥,每月藥費約需三千元,對低收入家庭而言亦是不小的負擔。
由於失智症患者須終身用藥,依據文獻,六五歲後罹患阿茲海默氏症,存活期通常八到十年,活得越久,用藥期間也越長。
重度失能 才符合長期照護
從神經內科來看,劉議謙指出,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其他罕見神經退化疾病(如多巴心因性退化症、漸凍人、脊髓小腦委縮症)都有可能造成失能並且需要長期照護。
至於照護的期間,以「百萬步的愛」紀錄片的女主角蔡秀明為例,罹患脊髓小腦委縮症逾十五年。
談起失能與長期照護的差別,劉議謙說,失能不一定需要長期照護,而要視患者的失能程度而定,達到長期照護已是重度失能,包括癱瘓、需要靠鼻胃管進食、靠氧氣機維持呼吸等,而植物人就是最嚴重的失能狀態。
擁有七年神經內科經歷的劉議謙,開立過無數失能量表。他指出,勞保失能給付有專屬的失能鑑定表,申請社會福利津貼則需向市、區公所索取殘障鑑定表,有的保險公司申請失能保險金給付文件與勞保失能鑑定表一致,也有保險公司自行擬訂。
長期照護品質 影響住院頻率
提到需要長期照護者的住院原因,劉議謙說,可能因為褥瘡、吸入性肺炎、或感冒而需要住院,年齡較高者,則有可能因心肌梗塞住院,或因照顧疏失,例如在移動患者時造成骨折……,各式意外都可能需要住院,不但對照顧者形成壓力,如果患者病情不穩定而無法確定出院時間,還有醫療費用需負擔。
脊髓損傷 每年新增千例
因意外造成脊髓損傷也可能需要長期照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賴建宏表示,脊髓損傷需要長期照護,是指自我照顧能力不足、需要看護的患者,例如因脊髓損傷無法走路、或手腳無力、或平衡感很差等。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增加一千名脊髓損傷的病例,而且男性多於女性,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因外傷或疾病造成終身殘障,有些人甚至需要長期看護。其中因外傷造成脊髓損傷的狀況包括車禍、因自殺或工作從高處墜落、暴力事件、跌倒、運動傷害等,非外傷則包括腫瘤、發炎等疾病。
賴建宏說,脊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車禍,占率近五成,其次是因自殺或工作從高處墜落。且傷患以年輕人居多,對家人而言是相當沈重的負擔。
巴氏量表三五分以下才可聘外籍看護
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S)將脊髓損傷分為五級,最嚴重的A級為完全損傷,就是處於癱瘓的狀態,不完全損傷的最差狀態是B級,也就是觸碰有感覺但手腳無法活動,C級為手腳只能水平活動,無法垂直抬高,D級可以抗重力抬高,E級則指脊髓功能接近正常。
賴建宏指出,除非有新的醫療技術,否則脊髓損傷治療半年後症狀已大致底定,若要申請外籍看護,則要透過巴氏量表評估浴沐、行動、大小便控制等能力。
賴建宏說,雖然巴氏量表未達滿分的患者大都需要生活上的協助,但評分要在三五分以下、頸椎損傷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才可以申請外籍看護。
脊髓損傷 工作難保
值得注意的是,脊髓損傷除了長期照護的問題,還有住院治療與返回工作崗位的問題。
賴建宏指出,脊髓損傷前半年可能經常需要住院,前一~二年則需視醫囑住院一週追蹤檢查,尤其是頸椎損傷會連帶影響膀胱功能,要透過住院檢查腎功能,確認是否有尿道炎與尿逆流的現象。
雖然脊髓損傷患者在醫院的復健過程,都能夠透過健保給付,但往返住家與醫院的交通費、住院期間的病房差額費等都需自行負擔。
此外,脊髓損傷也可能造成工作能力下降,或無法回到原來工作崗位,都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老化海嘯席捲台灣
台灣早在八二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經建會推估,二○一七年台灣六五歲以上人口將成長到十四%,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預計二○二五年老年人口比率達到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
談起台灣人口老化的情形,自二○○一年投入居家訪視的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陳英仁指出,扣除在中國大陸打拚的中壯年人後,整體台灣人口老化程度應已高於十四%,而長期照護就是人口老化衍生的問題之一,依據陳英仁個人看診與訪視經驗,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在旁協助或照顧的長者粗估每百人中就有二十至三十人。
醫療進步 長照期間越長
陳英仁指出,老年人常見的長期照護狀態包括以下四種。第一,疾病造成的失能,例如腦中風後造成癱瘓、尿失禁、洗腎患者、鼻胃管、尿管、氣切等管路留置者、植物人;第二,失智症,從認知障礙、早期失智,到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晚期失智,都需要有人照護;第三,老人精神病,例如老人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第四,老小孩,例如有智能障礙的唐氏兒。
需要長期照護者,雖然醫療費用大部份由健保給付,但仍有看護費用等額外支出,存活期間越久,家人負擔越高,而且主要照顧者的健康也會亮起紅燈。
陳英仁居家訪視的一名植物人已經癱瘓十五年,目前年齡近七○歲,家中的主要照顧者也因照顧時間過長、體力無法負荷開始生病。
如果這名病患十五年都由外籍看護照顧,光是看護費用就得花掉三六○萬,若是聘用本國看護,平均一個月六萬元,那麼看護費用更高達一○八○萬,這都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
照顧者的情緒 需重視
長期照護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無論病患或照護家屬的身心都承受莫大壓力。陳英仁提醒,在照護過程中,不只要注意患者的健康狀況,還要關心照顧者的情緒問題。
若在家中接受照護,居家環境也需進行改造。陳英仁指出,家屬可向各縣市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申請居家復健服務,例如扶手、防滑措施、斜坡道等無障礙設施規劃與費用補助。
從三位專科醫師的經驗,可以了解長期照護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除了愛惜自己的身體之外,不妨透過長期看護險,為自己及家人多加一層保障。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防疫保單保障一時 完整醫療保障才能守護一世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防疫保單也跟著搶破頭,第一金人壽表示,防疫保單多為一年期定... | 市場訊息 食藥署:年菜復熱要當心 蛇年團圓享安心!健康過好年,從飲食安全開始!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新春佳節歡聚大啖年菜時,要注意復熱過程存在的風險... | 市場訊息 泰安產險:年節返鄉有泰安 行車守護保平安春節將近,規劃返鄉與出遊的車主們,泰安產物保險提醒您,請先為您的愛車進行完善健檢保養,提前掌握愛車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