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壽險業務與財務策略的5大風險
文/鄭慧菁 | 2011.09.01 (月刊)

商場如戰場,即使是專為保戶提供保障的保險業也不例外。民國五十一年起,政府開放設立民營保險公司,各公司歷經草創、茁壯,到獨當一面;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的過程,證明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

然而風險無所不在,保險業歷經金融海嘯的洗禮、外商公司出走,縱然是頗具規模的保險公司,若是沒有做好風險管理,同樣會面臨規模逐漸變小的挑戰。

從興盛到衰退,除了經濟環境使然,保險公司每一次政策調整,是否都能順利過關,還是無形中種下了一顆罹癌因子,經過日積月累,逐漸癌化成難以痊癒的傷口。就算逃過切除的命運,化療對器官造成的傷害,也會使運作功能大不如前。

理論派VS.實務派

經營保險公司,從業務員治理到資金運用,任何決策都馬虎不得。

走過金融海嘯的洗禮,更加深主管機關對保險公司風險控管的重視,要求各公司需設立風控長。

然而,從許多冰冷的數據評估風險,不如聽聽有三十年保險業務員經驗的CEO,如何從業務員動態及管理制度看保險公司面臨了哪些風險。

管五十位職員 比帶一個業務員容易

在保險業打拚一輩子的前壽險公會理事長林文英,現任台灣人壽常務顧問,在南山人壽從基層業務員做到總經理。

他認為從業務出身,最瞭解業務的特性。業務員就像是一群自主性高、榮譽心強的老闆,林文英形容「寧願管五十位職員,不願領導一位業務員」,足見要擄獲業務員芳心,甘願為公司效勞賣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路從基層打拚,林文英深知業務員為見準保戶一面有多辛苦,懂得用同理心看待他們,更領悟出領導業務員的「眉角」。

林文英不但能從業務人員的言談中嗅出端倪,瞭解公司是否潛藏危機,從執行者轉換到經營者身份的他,亦瞭解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難題,業務做得愈好,投資部門就愈傷腦筋。

經營企業希望不斷壯大,但「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如何避開風險,守住獲利又穩定成長,對待業務員的態度和財務運用是二大關鍵。

風險1 要業務員不要業績

業務員是保險公司主要的保費收入來源之一,在大數法則下,業務員人數愈多,就愈能出現頂尖銷售高手,因此各公司無不訂出增員目標,展開搶人大戰。在各方角力下,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甚至開出只要業務員不要業績的荒謬條件。

業務員從在意抽佣比例變成比較薪酬高低,有業發主管擔心若不開出保障底薪三個月的條件,恐怕會面臨「找嘸人」的困境。

擅長處理反對問題的林文英,以美髮學徒做比喻,反問業發主管,一位想當頂尖髮型設計師的學徒,希望幫客人洗三年的頭還不能出師,或是希望紮實的學習三個月後就能出師?

公司的增員策略究竟要找人來領薪水或衝業績不言可喻。

風險2把業務員當騙子

公司決策會影響業務推廣和業務員的向心力。業績是公司的命脈,但業務員卻是最不容易領導的一群。與業務員「搏感情」需要長時間培養,但是一個不信任的政策就可以讓長久累積的信任毀於一旦。

業務員需要激勵與讚美,若因為少數保險詐欺、道德風險的社會案件修改保險法或公司作業流程,把每位業務員或保戶都當騙子,在心灰意冷的狀態下工作,對業績一定有負面影響。

風險3流動率高 難有中心思想

留不住人才只好不斷培養人才,結果中心思想就無法延續。林文英分析業務員的特性,能力不好的業務員只得選擇離開,但能力好的業務員,在一家公司看不到前景,終究也會離開。

主管的管理模式不如預期或承諾沒有兌現,都可能是業務員求去的原因。釐清真相,有助於提升領導智慧,增加團隊向心力。

林文英表示,有些公司因故資遣一批員工後,又為留任的員工加薪,不但削弱裁員的正當性,也不易讓留任員工認同公司制度。當員工對獎懲的預期與實際結果有落差,就會產生經營風險。

風險4投資效益不彰 財務控管不當

收進保費也要投資得宜才能支應必須支付的資金成本(保單預定利率),林文英表示,保險公司每年除了訂定業績成長目標,也會要求投資績效。因為手中可運用資金動輒幾千億甚至上兆元,設定投資目標時,報酬率都在○.一個百分點間掙扎。

為了防止風險過高,主管機關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管道與比例有相當明確且嚴格的規範,有時因為社會觀感不佳更限縮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的靈活度。

一旦保險公司資產配置錯誤,無法滿足主管機關資本適足率(RBC)的要求,就必須增資,又要對股東保證獲利。保險公司業務做得愈好,資金去化壓力就愈大,形成二難的局面。

風險5本業利潤愈來愈薄

死差益、費差益是保險公司的本業收益。其中,費差是指實際營業費用與預定營業費用的差額,林文英表示,精算師在設計商品時都有費差,但必須賣得出去才能賺錢。

銀行保險通路堀起後,保險公司被銀行業者收取高額手續費,當銀行通路占保費收入的比重愈來愈高,保險公司的費差益就愈來愈少。此外,大量銷售類定存保單,也會減少保險公司的死差益,削弱壽險公司的主要獲利來源,發展銀行通路對保險業的營運收益造成不小衝擊。

風險失控 成敗轉瞬間

細數國內壽險業風雲錄,有公司因為負債遠超過資產而被主管機關接管;也有公司從績效最好陷入經營困境;更有公司長年業績不振,虧損連年;而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團AIG,也因風險控管不當幾近瓦解。

業務與財務是保險公司的頭和心臟,缺一不可,收放之間的力道該如何拿捏,是需要比跳探戈更具默契的藝術。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電視座談預告> 出國有保險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到來,你準備去哪玩? 觀光局統計,2013年國人出國人數超過11...
人壽保險
宜蘭惡浪三天捲走八人 竟無法規強制沙灘車業投保!
上周末宜蘭海岸兩天就發生三起溺水意外,七名遊客被瘋狗浪捲走,其中有五人罹難前騎乘沙灘車,目前五人身亡...
財產保險
愛美隆鼻竟失明 醫責險可理賠?
愛美不成竟失明!1名婦人注射微晶瓷隆鼻,隔天醒來左眼珠不能轉、眼前一片黑,雖立刻掛急診搶救,最後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