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疫情延後報稅 解約金要列入所得申報?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4.22 (新聞)
【本文重點】報稅時間又要到來,去年將儲蓄險解約後,今年報稅,解約金是否需要列入所得進行申報?去年結婚的同性伴侶,今年是否可以採夫妻合併申報?

為因應武肺疫情對民眾的影響,國稅局已宣布將今(2020)年的報稅截止日期延到6月底,但隨著5月報稅季節接近,仍有不少民眾開始關心起所得稅申報事宜。

日前現保基金會就接到一位汪小姐來電諮詢,她提到去年《同婚法》一通過,她就拉著女友去公證結婚,為了辦喜宴還把一張多年的儲蓄險解約。她想知道今年報稅時,她們能以夫妻身份合併申報嗎?而去年領到的六十幾萬解約金是否要計入所得繳稅嗎?

《同婚法》是去年5月24日實施,因此在去年該法上路後結婚的同性伴侶,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就可以採夫妻合併申報。只是稅法也規定,結婚當年度仍可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但從結婚第二年起就必須要合併申報,因此汪小姐可以先試算看看,如果各自申報稅負較低,今年仍可分開申報。

至於解約金是否需要申報一事。

根據本刊出版的《節稅創富保典》,解約金原則上沒有繳所得稅的問題,但若要保人過去曾以該保單的保費申報列舉扣除的話,解約時就必須把過去扣除的保險費併入所得計稅。

譬如,假設汪小姐過去曾有5年,以該保單列舉扣除2.4萬元的保險費,她在去年解約,今年報稅時,她就要將過去5年每年2.4萬元共16.8萬(2.4萬×5=12萬)的保費扣除額,列入今年度的其他所得申報所得稅。

此外,如果投保的是近幾年的高儲蓄性保險,有可能發生解約金高於過去所繳保費總額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那麼解約金與所繳保費的差額也必須視為所得,申報所得稅。

 

延伸閱讀:

防疫不忘報稅 如何用保費節所得稅?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康健人壽:年終保單抓漏掌握3要點 小資族買定期型保單就對了
接近歲末年終,許多民眾會趁年底規劃健康檢查,康健人壽建議民眾不妨也進行保單健檢,如同健康檢查的目的在...
市場訊息
公勝保經:公勝30時尚野餐FUN夜跑 一切為公益而跑 每步都算錢 將汗水換成愛心
公勝保險經紀人(股號6028,以下簡稱公勝保經)即將邁向30周年,肩負公益型企業的使命,公勝保經為了...
市場動態
成功 為什麼不是我?
前幾天上班途中,聽到一段廣播,提到「人經常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知為什麼成功的不是我?」,追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