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如果買保險只能得到「一家」保險公司的承諾,這樣的保險可能不夠保險。
有些保單的保險金額比保險公司的資本額還大,萬一發生重大事故,要靠一家保險公司履行賠款承諾,顯然是天方夜譚。而許多保單的保額或危險並不高,不論哪一個保戶發生損失,保險公司都可以獨力承擔,但是萬一發生同時波及數百個或更多保戶的事故,例如大火延燒、爆炸、地震、海嘯等,那麼保戶的損失加總起來,就不是一家保險公司負擔得起的了。
沒有靠山 沙灘上寫承諾
早在保險發展之初,保險業者就意識到如果不能把從保戶匯流而來的賠償責任,透過再買保險的方式轉嫁給其他保險公司或專業再保險公司,保險這個制度是無法健全建構的。少了背後一層層的靠山,簽發出去給客戶的保單,無異是寫在沙灘上的承諾。
同樣的,當再保險公司從保險公司分進部份業務之後,如果超過自己的承擔能力,也會以轉再保險的方式,把部份業務再分出給其他保險公司。
這個模式通常在保戶並不知情的狀況下一層一層的運作,交織成保單背後綿密的保護網。因此往往客戶拿到的只是某一保險公司簽發的保單,但實質上獲得的卻是數家或十數家「無名英雄」的共同承諾。
拿掉再保 產險功力打七折
而產險業的保單多屬一年期,危險可以分散的時間較短,所承保的危險又常具巨災或集中性,因此對再保險的依賴度遠較壽險業來得高。
以二○一○年為例,產險業的簽單保費約一○五八億元,自留保費約七四六億元,自留比例七○.五%,換句話說,產險公司平均每做一百元生意,有二九.五元必須支付給再保險人。簽單賠款約六二二億元,自留賠款則約四一七億元,自留比例六六.九%,換句話說,產險公司每賠出一百元,就有三三.一元是由再保險公司分攤的。
如果拿掉再保險,產險業的整體「武功」至少得打六、七折,再保險之於保險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各險種依賴度 一成五至九成五不等
每個險種對再保險的依賴度也大不相同,巨災屬性越高者,越需要完整的再保險保護網。產險的各險種當中,對再保險的依賴度最高的是航空保險,分保比例約達九五%,其次是船體險,分出比例超過八十%。
依賴度最低的,則是保額與損失金額相對於其他險種都來得低的車險,分出比例約僅一成五。
各產險公司自留 二成二至七成九
各產險公司的自留狀況也不相同。影響自留比例的因素除了公司財力、經驗、自行承擔的意願之外,業務結構也是主要考量。通常以車險業務為重的公司,自留比例較高,而業務集中在特殊險種或以企業客戶為主者,自留比例較低。
專業再保險公司 年收四六六億元
除專業再保險公司之外,任何保險公司通常也兼做再保險業務,不過市場上仍以專業再保險公司為主角。
目前在台灣註冊營業的外商專業再保險公司只有德商科隆與百慕達商美國再保(RGA)設有分公司,其他皆為聯絡處。另外,中央再保險公司則是唯一本土公司。
二○一○年這些再保險業的產壽險再保費收入約四六六億元,其中產險約一二六億元,佔當年度簽單保費一二%,人壽保險約一九○億元,傷害險、健康險與學生團體險約一五○億元,都各佔當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一.三%左右。
再保險公司同樣必須仰賴其他保險公司做為轉再保險的夥伴,以二○一○年為例,在台註冊營業的專業再保險公司,保費與賠款的自留比例都接近九二%。
環環相扣 共構安全保障網
雖然只有簽發保單的原保險公司必須直接對保戶履行承諾、交付賠款,但是參與再保險、轉再保險每一個環節的保險公司仍是簽單公司堅若磐石的保障。因此,嚴選合作的再保險公司,當然是保險公司確保經營穩當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7大指標檢視壽險公司負債占資產比
壽險業因為保險負債的存續期間長,加上過去銷售高利率保證的商品,導致必須承受再投資... | 財經時勢 師徒傳承共同打拼 在這裡一起圓夢據調查,全球企業大約七成以上都有「師徒制」,由專業人員提供一對一的諮詢,協助新進人員快速上手;特別是... | 財經時勢 從醫療科技新趨勢 看保險商品走向當醫療遇上科技,「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應運而生,不僅大幅提升醫療決策效率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