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電視節目>找風險管理缺口 推高保障價值型保險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4.06 (新聞)

從兒童節到母親節,在充滿希望與愛的日子,同時伴隨著「全國保險月」的責任啟動﹗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為傳達保險的真價值,特別邀請力推保障型保險的三商美邦人壽,教您如何找出風險的缺口。

三商美邦人壽行銷長張財源從保險科班出身,笑稱自己一輩子只做保險,也因而見證了台灣四十年的保險發展,深刻體會民眾的保險需求和社會脈動有緊密的連動。他指出,早期熱賣儲蓄險,是因當時的理財工具不多,便把八至十%不等的高預定利率保單當作儲蓄管道;但隨著微利時代來臨,標榜高利率的儲蓄險退燒,取而代之的是高齡化趨勢,才發現保障額度嚴重不足,保險公司也因應推出了年金、長照和失能險…。

三商美邦人壽1177通訊處處經理花慧容,過去曾擔任護理接觸病患,常見龐大的醫療費衝擊家庭經濟的困境,因此轉業保險後即力推醫療險;而今又進入高齡化時代,長照和失能引發沉重的社會問題,更加深她對保障的信念。她表示,二十五年的保險資歷見證保險發展的脈絡,民眾的保險觀念應有改變,需檢視從「有買」變成「買對」,進而演化成「買夠」。

踏入保險領域二十年,1372通訊處處經理羅維玉對高齡化亦深有感觸,認為需綜觀「家庭結構、身體健康、財務收支」,衡量購買保險的種類和保額。她舉例,高齡族群難免有跌倒的風險,不妨主動詢問意外險和長照險等;而若有經濟能力,則可藉保單轉移資產。她強調,「不想留給子女負擔、怕子女無法負擔」的體貼心意都應及早打算。

從儲蓄險到保障年,從高齡化而少子化,從癌症攀升到爆發新冠肺炎,保險種類不僅越來越多元,保險銷售也更加複雜,推銷更形競爭,要做好一輩子的風險管理,已然可透過數位科技,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更精準評估風險缺口和保障建議。

而或許,全國保險月就是每年健檢保單的最佳時機,以藉此節慶表達對家人的關愛與承諾。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 黃秀玲教授

來賓:
三商美邦人壽執行副總/行銷長  張財源(左2)
三商美邦人壽1177處經理  花慧容(右1)
三商美邦人壽1372處經理  羅維玉(左1)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創新「補充性健保」 商保與健保合作契機
《現代保險》雜誌創辦人黃秀玲教授,去(二○二二)年十一月中接受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
財產保險
不扣特補、安定基金 產險簽單保費已破1,200億
1,200億元簽單保費一直是產險業的天險,努力多年始終無法超越,去(2012)年更以1.5億之...
市場訊息
<電視座談>三十而立要保險
​15志學、20弱冠,人生走到30歲,就要成家立業,這個觀念延續到現今,也依然沒有改變。在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