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8月6日早晨,在台北市光復南路華視大樓的一個會議室裡,進行著一場對話:
提問者:客戶對投資標的提出質疑。我就拿出在單位所學的跟他解釋,結果變成他說他的,我解釋我的,無功而返。
回應者:客戶的意見要用心聽,不用急著解釋,客戶質疑投資標的不好,可以請教他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其中不合邏輯之處就會不攻自破。客戶提似懂非懂的問題,你若一味想解釋、扭轉客戶的想法,與客戶的對話就沒交集……所以應先傾聽,至少客戶感覺不錯,再約見面一定有機會,而訪談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則帶回單位再演練……
這是保誠人壽宏觀通訊處的案例研討(Case Study)課程實錄,回答問題的正是單位最高主管業務協理梁建芳。
以實例研討與戰鬥營訓練打穩銷售基礎
在以銷售投資型保單為主的保誠宏觀,每周都有兩次Case Study課程,新人入行前半年,見客戶前也一定要先與主管進行Role Play,透過與業務經驗豐富的主管針對各種可能情況進行演練。
加上公司推出新商品時,都會舉辦一整天的「戰鬥營」訓練,由各主管當關主,業務員熟背商品內容與話術闖關,一天內把該了解的商品內容與行銷技巧練熟,因此宏觀人長期下來培訓出的扎實銷售技能,使得宏觀通訊處蟬連90~92年度保誠人壽最佳通訊處。
佳績不斷是因確實執行銷售流程
宏觀通訊處自87年11月成立至今佳績不斷,梁建芳一直強調的是切實執行行銷流程。「依循銷售流程,確實執行每個步驟,原則上只要一個Case用對了方法,以後每個Case只是重複相同的流程,但這個Case若混水摸魚帶過,往後還是會有不斷的銷售難題產生。」梁建芳說明其原因。
不過,梁建芳強調「賣傳統商品與投資型商品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客戶認知不清楚、客戶不接受等,過去有的問題,現在投資型商品也都有,只是多了專業性的理財問題,要教育客戶正確的理財觀念。」
先傾聽再聊商品 多方取得客戶資訊
所以傾聽並查探客戶的觀念很重要。「可由工作、生活、家人狀況問起,先肯定對方的辛苦,再問這麼忙如何理財?最近股市有什麼看法等,永遠以客戶為話題主角,」業務經理詹秀慈說出開啟話題的方法。
另外,「不是見到客戶就談商品,而是由聊天、關懷去發現客戶的問題,才對症下藥提出解決之道。」原在金控公司擔任VIP室理專、加入宏觀1年半的陳雅蘭,說出她的工作心得。
71年次,聲音甜美,完全做陌生拜訪Cold Call的業務主任周俐伶也說,她不在電話裡談商品,不問制式化問題,而是先跟客戶聊天,聊得投機再問對方有沒有聽過保誠,理財狀況如何,最喜歡哪方面的資訊等,較有防備心的客戶,則先寄商品DM再約訪。這樣的模式,使得完全以銷售投資型商品為主的她,月薪10幾萬輕鬆入袋。
所以梁建芳強調,同仁必須養成探知客戶家庭與資產狀況的習慣,能向客戶親友查探到的資訊,則不在見客戶時才提出,以追求效率。另外,見客戶時也不能只是拿DM、直接遞送建議書,而是在了解客戶狀況後,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且「自己很有感覺的商品」,如此一旦客戶知道商品對他的重要性,往往會比業務員還急。
採SPIN提問 引導客戶發掘需求所在
而為探知並喚起客戶的需求,宏觀通訊處採行SPIN對話方式,以境況型問題(Situation Question)收集客戶資料,疑難問題(Problem Question)詢問客戶的具體困難,隱含性問題(Implication Question)幫助客戶思考解決方案,及排憂解難式問題(Needs-payoff Question)幫助客戶解決難題。
經由這套接觸與說明的方式,陳雅蘭分享自己的施行成果:因為客戶有想提早退休的問題、想理財不知如何做、投資又失利等等問題,「我在傾聽後針對理財、退休等規劃提出的解決之道,因為抓到客戶關心的問題,使他們心裡的痛能獲得解決」,成功的機率往往很高。
曾在EPSON人力資源部擔任副理的業務襄理陳明志也強調,「業務員應先引導出客戶不安心之處,若客戶不知道問題何在,則應該引導他思考,但商品若不能解決客戶的問題,就不應該賣這項商品。」因此宏觀人雖然很會賣投資型商品,但仍以客戶需求為依歸,所以單位的投資型商品銷售占率僅約4成。
談投資型商品從保險保障開始
談到投資型保險投資的部分,誠如陳明志所言,「業務員如果無法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商品的價值,又太強調投資的效果,常會因而誤導客戶,而且會因為太強調投資而忽略了保險本身的價值」,所以梁建芳強調,「在賣投資型保險之前,一定要先問客戶,為什麼想要了解、想買投資型商品?」
而談投資之前,也必須先檢視客戶的保障是否足夠,而後灌輸客戶「把投資當花費」的觀念,拿出來投資的錢,就當做花掉了一般,不能才投資一兩年就要贖回,這樣才能達到定時定額、長期累積的投資效果。另外,也要有「把花費當投資」的觀念,對於商品的選擇要審慎評估,才能購買到未來能帶來財富的商品。
梁建芳要求宏觀人要有能力在拜訪客戶後,讓客戶了解保險比投資重要,「否則因為不清楚保障比較重要,10個人中可能有9個人要投資不要保險」。梁建芳認為,投資型保險不可以投資為主題,而是應以保險的意義與功能為主軸,以長期規劃為目標,不以短期利益為引導,再強化投資型保險的彈性特色。
問到宏觀通訊處成功銷售投資型保險的祕訣何在時,答案卻出奇地平常——先為客戶做財務分析、商品一切以符合客戶需求為最高指標。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全球人壽:「全鑫360專案」好鑫動!四張保單360度滿足人生各階段需求全球人壽多年來口碑業績雙雙長紅的明星商品「安心360專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強化升級為「全... | 財經時勢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創造未來事業與財務自由 在保險
隨著盛夏的腳步,邁入熱鬧的畢業季,有人昂然以對充滿信心,也有人站在十字路口躊躇不前。而翻開社會新... |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優利貸」保單借款 緩解短期資金需求暑假結束了,有孩子的家長在面臨夏令營、暑期旅遊,甚至國外遊學剛支出一筆資金後,緊接而來的9月開學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