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細胞療法一個療程上看百萬,衛福部目前要求醫院分階段收費,且設立退費機制,未來將與金管會研商,將細胞療法納入商業保險項目。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最理想的情況是有效收費、無效不收費,若病人因個人因素未能完成療程者,也需有不同收費方式,並設計退費機制。
境外資金買保單 將挹注200億商機
境外資金專法已生效,其中稅後資金3%可買保單,原限定只能買定期壽險,現則放寬至符合一定保障比例的終身壽險及健康險等,但不包括萬能險及利變險,預估可挹注200億元保費收入。
投資型衰退 年金險撐盤 壽險7月FYP年增2%
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壽險業7月初年度保費收入1,117.2億元、年增23.6億元,增幅2.2%,與去(2018)年同期相較,投資型年金增加25.3億至226.6億元,傳統型年金增加16.3億至63.7億元,年金險成為保費動能。而唯一負成長的投資型保單,因今年股債波動大,7月初年度保費151.2億元,年減18.6%。
外送員「承攬制」無勞健保 學者:勞工身分由法院認定
懶人經濟夯,美食外送平台林立,但主管機關權責不清。據了解,美食外送平台與外送員簽的是「承攬」契約,不替外送員投保勞健保。但學者指出,有無勞工身分須由法院實質認定,若平台公司規定穿制服、報酬無議價空間、可隨時停權不給單,就可視為適用勞動法令的勞工,應提供勞健保,更不能任意解雇。
實支實付險 拍板限買3張
保險局決議,日後實支實付險每人限買3張,醫療險與傷害險分別計算,新規定預計11月8日上路。換句話說,民眾最多可買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3張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險,至於團體保險、學生保險、旅平險、登山險、車險附加的駕駛人傷害險、信用卡附贈的旅平險、微型保單等,可不計入張數內。
數位帳戶活儲1%以上搶客 餵養年輕客戶群
傳統銀行除了較勁發卡量,現在數位帳戶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不少銀行數位帳戶的台幣活儲利率都在1%以上,比傳統帳戶多出5倍,最高還可達1.2%。此外,信用卡綁數位帳戶,瞄準年輕人,主打高現金回饋,銀行賠錢也要做,就是為了養客戶。
急診檢查影像年花健保40億 醫師:調閱太慢等不了
今(2019)年1月起,醫療院所門診、住診若未自雲端調閱檢查影像就開立檢查單,將核刪健保。急診因有緊急需求未納入,但健保署統計,急診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檢查件數就有71萬件,占門急診總檢查件數31%、年花40億元,且多數未利用雲端檢查影像平台。急診醫學會喊冤,稱雲端影像調閱需花30分鐘,急診時間緊湊,檢查報告較影像有用。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IMF示警台壽險資本危機 產官齊聲:沒那麼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示警,台灣壽險業太愛投資美元計價公司債,資本能力恐不足,金管會昨(22)回應「... | 市場訊息 富邦金控:北富銀Think ESG大師論壇 解讀全球氣候政治與淨零轉型策略 攜手企業邁向永續轉型台北富邦銀行致力協助企業永續轉型,並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力,自今年開始舉行「Think ESG大師論壇」... | 市場訊息 <電視座談>看見保險真善美每一種「擁有」的背後,都有「失去」的潛在風險。保險的存在,就是為了將失去的風險降到最低。透過保險,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