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為表達停建核四的訴求,上(四)月展開無限期禁食活動,再度讓核電議題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台電不斷強調核四不續建、將來全台都得限電,反核者則強烈質疑台電評估方法與真實性,朝野雙方攻防不斷。
核能發電帶來的經濟效益與輻射外洩的危險孰輕孰重,背後隱藏的是對能源安全的疑慮,穩定的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不管是擁核還是反核,各國政府都在尋找不會污染環境、危害國民生命安全的替代性能源。
風力發電,替代能源選項
開車經過西濱公路,沿途經過桃園、新竹、苗栗一帶,可以看到一座座頗具現代感的風車矗立在海岸旁,構成這幅沙灘風景的,是生產再生能源的風力發電機。
台灣西半部有強勁的夏季西南氣流以及冬季東北季風,風力來源穩定,相當適合發展風力發電,目前台灣西半部設有二十五個風場、304部陸域風力發電組(即架設在陸地上的風車),裝置容量達605.16MW(million watt,兆瓦),一年約可產生十四億度電,提供三十六萬戶家庭用電。
根據行政院核定的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到2020年台灣將完成450架陸域風力發電機組,並在2015年~2030年間完成六百架設立在「海上」的離岸風力發電機組,合計總裝置容量將達4200MW,約占再生能源設置目標33%,可望成為替代電能最主要的來源之一,並創造國內產業鏈五千億元商機。
陸域風力發電的安裝工程、營運與維修都比在海上方便且安全,不過,受到陸地大小、景觀要求,以及生態維護等限制,在海上設立離岸風力發電風場遂成為必然的選項。
離岸風力發電造價不便宜,從建置、營運到修復所面臨的風險也與陸域風力發電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完整的保險規劃。
從陸地到海上,風力發電安裝風險大不同
目前離岸風力機組除了基礎、塔身等土建材料可以由國內製作,其餘機艙、發電機、葉片……等相關設備均需由國外進口,因此若是海象不佳或船隻相撞造成貨輪傾覆沉沒,或者裝卸不慎造成設備毀損,都會造成相當嚴重的損失。
此外,離岸風力發電機的主要設備包括發電機組、海底基樁、海上變電站、海底電纜、陸上電纜以及陸上變電站等,附屬設施則有港口、碼頭、維修工廠、大型起重機及吊升設備、海上作業船、施工構台等,需要的技術較陸域風力發電複雜許多,因此就算設備安全運送到目的地,架設的工程也是一大考驗。
富邦產險資深副總經理楊清榮指出,國內並沒有海上作業相關設備,必須向國外設備廠商尋求技術支援,或者自行購買及興建相關設備,不論是哪一種方式,相關載具及吊運設備都不便宜,最好加保營建機具的相關保險。
至於作業風險,美商達信保險經紀人業務發展部協理白正本分析,離岸風力發電及附屬設施大多屬於海事工程,台灣在這方面的經驗並不成熟,加上台灣天災頻繁,海上施工的困難度高於陸地,除了施工中的風力發電機海底基礎可能於安裝時發生碰撞或傾斜以外,長距離海底纜線架設因海底狀況不容易掌握,海上作業船於載運及吊裝時翻覆導致船上材料落海也是可能發生的損失,且若試車及運轉時因海象不佳或海上搶救技術尚未成熟的緣故,無法適時遏止損失擴大,種種因素使離岸風力發電的安裝工程綜合保險價格不斐。
白正本說,一般產險在費率計算上,多是以保額萬分比或千分比計算,但是離岸風力發電的安裝工程綜合保險卻是以保額百分比計算保費,可見轉嫁相關風險要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離岸風力發電,產險商機龐大
從台電經營陸域風力發電的保險規劃來看,財產險的保額大約110億元,包含火險、爆炸險、地震險、颱風洪水險、煙燻險、竊盜險等,公共意外責任險的部分,包含意外污染責任在內,保險期間最高賠償限額為1千萬元,財產險加上責任險一年總保費約1千7百萬元,這還不包含由其他民營風力發電業者所購買的保險。
離岸風力發電機規格會比陸域來得大、造價也較高,加上海上作業不易等,都會墊高保險成本,從台電招標的經驗就可略窺將來離岸風力發電保險為產險業帶來的商機有多龐大。
損失牽連廣泛、營運維護不易,離岸風電險仍需累積經驗
風力發電最主要的利潤來自營運,安排相關保險時,只要是會影響營運的風險都必須納入考量,白正本舉例,若風力發電機組無法如期完工,將會連帶使營運延後,預期獲得的利潤就會減少,進而影響開發商償還貸款,產生經營風險,此時就必須透過安裝工程綜合保險附加的延遲完工保險,彌補工程延宕的損失。
由於風力發電機組零件大多需要從國外進口,以及海上修復工程必須等海象穩定時才能進行,一旦離岸風力發電機組故障、毀損,沒有一年半載難以恢復營運,「營運中斷險對已經商轉的離岸風力發電而言非常重要」白正本說。
離岸風力發電機組設立的海域附近若有漁業養殖場,或與其他船隻的航線重疊,當葉片因海風鹽蝕或固定不良飛脫時,可能會造成他人損失;海上作業員除了落海、溺斃風險高,高空作業墜落、感電或火災等風險也會造成人員傷亡,楊清榮指出,這些事故所衍生的賠償責任都必須透過第三人責任險以及雇主責任險分攤。
借鏡國外,累積台灣經驗,產險市場新商機
從融資、建造、營運、維修到保險安排,台灣都必須借鏡國外經驗,然而,楊清榮指出,我國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比其他國家多了颱風的考驗,施工廠商是否有在颱風行徑區域建造風機的經驗、相關機組設備抗強風係數是否足夠等,都必須納入風險考量。
另外,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可能因為地震造成海底纜線斷裂、海上變電站及風力發電機組傾倒、塔柱接合處斷裂等,不僅如此,地震時如果沒有透過偵測系統讓風力發電機停轉,容易造成軸承、齒輪箱等機械磨損毀壞而引起火災,突顯安排天災險的重要性。
離岸風力發電建造、營運等成本都相當昂貴,相關保險的保額雖然與火力、水力發電相比並不特別高,但因為風險高所以費率高,國內保險公司必須仰賴國外再保險才有辦法承接,不過,白正本認為,離岸風力發電相關保險商機龐大,台灣產險業者在經營前期雖然必須仰賴國外提供相關技術,但也可以藉此累積經驗、培養專業人才,提升國內產險業水準,將來就能減少對國外再保的依賴,提高自留保費比率,擴大國內產險市場。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電視座談> 下一站,你的轉捩點
面對不明朗的就業環境,咬牙苦撐著薪水凍漲工作的青年不在少數,另外,全台灣有45萬名尼特族,平均...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2年02月08日
衛福部:結合居家服務陪同施打COVID-19疫苗 投入... | 財產保險 陳燦煌看好今年產險表現 簽單保費有望再創新高今年開春就遇上芮氏規模6.4的美濃大地震,造成117人死亡,也因交通中斷,讓許多人回家團圓的路一波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