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金管會從嚴要求壽險業強化體質,調整保單商品結構,盯上熱賣的高儲蓄險保單。台灣人壽率先響應,表示早在去(2018)年7月就停賣躉繳型新台幣儲蓄險,且目前健康險占新契約保費比重已達3%、高於市場平均,並已擬訂五年計劃,預計一年內下架高IRR的保險商品,盡力配合政府政策,將保險回歸到保障健康或退休、長照,預期勢必會犧牲保費規模。國泰、富邦、南山與中壽均表示會配合主管政策,將提高保障型商品比重,但要等主管機關公布辦法,才能討論儲蓄型保單未來的銷售策略及產品規劃。
壽險前4月匯損830億 獲利縮水11%
金管會最新統計,壽險業淨匯損達830億元,今(2019)年前4月,雖新台幣兌美元貶幅0.56%,讓壽險業在匯率方面累積667億元,但避險損失達1,358億元,加上提存更多「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反而使得壽險業出現830億元淨匯損!也就是說,無論新台幣匯率出現升值或貶值,壽險業都是匯損!對此,保險局說明,壽險業避險成本高,若業者不避險恐被降評,因此業者投入避險比重有7成,且契約未到期、避險成本持續投入,導致淨匯損持續成長。
台幣急貶 壽險外匯準備金創新高
新台幣兌美元在5月急貶逾2%,創45個月來單月最大貶幅,加上壽險業海外投資部位已逾17兆元「不敢不避險」,5月匯兌利率恐創單月新高紀錄,其中光是前六大壽險公司5月要提存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預估就超過200億元,六家公司單月匯兌利益可望上看400億元。而前4月壽險業已提存139億外匯準備金,整體水位已來到699億元,創歷史新高,顯示壽險業已做足因應匯損準備。
貿易戰後首加碼 壽險Q1投資大陸161億
美中經濟情勢緊張,壽險業首季加碼投資大陸債券及股票,幅度約新台幣161億元,是自去(2018)年第一季後首次加碼,業者表示,目前人民幣再貶有限,且有些投資機會浮現,也有部分是因為人民幣計價保單的資產配置。截至3月底,國內共10家壽險公司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總金額約新台幣1,913億元,到3月底已實現獲利、匯兌損益及損益入未分配盈餘的部位,共新台幣56.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8億元、略減3%,但已比去年第四季相對回穩。
門檻降! 盤中零股交易預計明年6月上路
金管會表示,證交所已提出盤中零股交易初步規劃,最快明(2020)年下半年上路,讓投資人參與門檻降低,小資族買得起高價股,目前兩大方向為,券商自願申請開辦,或者投資人交易時,會和目前一般的台股交易(每張千股)系統分開,另開一個「零股交易」系統,希望有興趣、認為有商機的券商,可以做準備和規劃。
小英執政3年 青安貸款成長50%
總統蔡英文執政近3周年,統計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底止,撥貸戶數達27.8萬戶、成長近4成,累計核貸金額約3,768億元、成長約50%。財政部自2010年推出青安貸款,由八大公股銀行以自有資金辦理。其中臺銀承作戶數7.7萬件最多,其次為土銀6.8萬件、合庫3.6萬件。累計承作金額最高者則為土銀,共3,000億元,次高為臺銀2,900億元、合庫1,400億元。
貿易戰白熱化 生技股基金基本面仍呈正向
中美貿易戰火白熱化,全球股市震盪再起,但美國NBI生技指數較美股大盤表現相對抗跌,帶動相關基金績效表現,包括富蘭克林生技領航基金、瑞銀(盧森堡)生化股票基金近一周漲逾3%。專家指出,生技股價值面位於歷史偏低水準,有利大型生技製藥進行併購活動。健保議題和貿易戰促使生技產業股價拉回,但基本面仍正向,像是企業併購持續、醫療財報正向、新藥核准動能未減,可適時加碼生技和大型醫療股,專注癌症、基因療法及罕見疾病領域。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群益投信:亞股資金流向 台灣是亞股吸金王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台股不但是上周亞股中的吸金王,同時也是今年以來亞股的吸金王,統計今年... | 市場動態 壽險業合資登陸 相愛容易相處難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經大膽預言,當二○二五年及二○五五年來臨時,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將成長為現在...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4年12月13日
健康署:破解5大試管嬰兒迷思 迎接好孕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