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胡曰看到1月24日經濟日報記者黃國棟的一則「保險卓越獎 金管會主辦」的報導說,「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將要與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壽險公會、產險公會、保險經紀人公會與保險代理人公會等共同舉辦保險卓越獎」,頒發包括保戶服務、公益形象、商品創新、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等卓越獎。
胡曰認為給獎都是好事,畢竟得獎是榮譽,讓人家想得獎更是一種激勵。但報上說「保險局主管說,獲獎業者未來在商品審查享有『差異性管理』,讓優良公司引領市場秩序」,胡曰心想,金管會要對保險業者做差異化管理,需要這樣大費周章嗎?雖然一位保發中心的高階主管否認這個說法,但是據說「出自金管會委員凌氤寶的巧思及催生,指定保發董事長周國端懷胎生產」、「由金管會、消保會指導,保發中心主辦,各公會協辦」、「每一個獎項由5位專家、學者評審」的這個「半官方」獎項,還是令一些業者不解與不安。
不解的是,不論哪一個獎項所需要的資料,金管會做為保險業的父母官、保發中心做為金管會的智庫兼保險業的統計中心,又協助保單審查與保戶申訴,想要哪家公司的內部機密資料,要不到?要頒獎決定哪一家公司「卓越」,還需要保險公司、輔助人自己重新準備資料去報名嗎?還需要「專家學者」去評審嗎?例如為甚麼要頒「商品創新卓越獎」?報紙上說「主管說,無論是產險或壽險,往往在商品送審期間,已被同業爭相仿效,而部分業者更以模仿為主…」胡曰不懂,有誰比監理官和協助保單審查的保發中心更清楚到底哪一張保單才是原創嗎?
令業者不安的是,每一個獎項得獎的都是產險、壽險、輔助人各一家,協辦單位是各保險相關公會、評審裡又難免有來自業界的專家,或與個別業者關係匪淺的學者,不會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嗎?而且,不報名當然鐵定不卓越,就算報名,要卓越的機會恐怕十分渺茫。
胡曰不解,哪家公司有甚麼特別好或不好的狀況,還有人「應該」比監理官和保發中心更清楚嗎?金管會要給業者分數,還需要找一群「保險相關學者和專家」來背書嗎?
胡曰心想,金管會確信學者專家評選出來的「卓越」公司,真的跟金管會做為監理官的專業判斷相符嗎?金管會把這個重責大任「禮讓」給這一群學者專家,學者專家們在榮幸之餘,會不會太沉重?金管會會不會太輕鬆?保發中心經費闊綽,有沒有對保險業的發展更有貢獻的事可以做?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臺銀人壽:推出新臺幣『保險單借款優惠利率專案』~手續簡便,讓您輕鬆借,安心還臺銀人壽繼年初提供經濟弱勢保戶保險單借款優惠利率專案,為提供保戶報稅及開學季之資金週轉,自114年5... | 財產保險 附加駕駛人傷害 強制險與任意險保障不同
逞快悲劇頻傳!日前新北市1名剛滿18歲的王姓高中生,騎著父母送的機車行至華江橋時,因一時貪快於... | 財產保險 強制汽機車責任保險理賠申請不用傷腦筋!
強制汽機車責任保險自87年1月1日施行以來已屆滿7年,93年度強制險保費收入為88.4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