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銀行保險的爭議與監理
文/穆震宇 | 2009.04.01 (月刊)

銀行保險近來已成為顯學,銀行通路更是保險業者兵家必爭之地,這塊「餅」到底有多大?從壽險公會最新統計數據便可得知。今(2009)年2月,銀行保險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66.3億元,與去(2008)年同期相較,大幅成長54%,市占率亦從35%增加到54%。

銀行保險的發展起源於歐洲,挾著分行據點多且發展較早等優勢,部分歐洲國家銀行保險的保費收入早已超過整體壽險市場的6成,甚至達到8成。換言之,每100元保費收入中,就有80元是由銀行賣出的,比率之高,令人咋舌。

究竟銀行保險的優勢在哪裡?有哪些問題是銀行通路仍須克服的?銀行保險發展過程中,又有甚麼值得注意的地方?

銀行賣保險,具專業形象及在地優勢

2001年金控法通過後,開啟了國內金融業商品交叉銷售的新頁,其中尤以銀行銷售保險商品業務,也就是銀行保險的快速發展最具代表性。由於銀行從業門檻較高,行員素質整齊,加上各分行據點深入地方經營,因此,銀行理財專業、在地形象深植民心,成為國人生活中無可替代的財務往來機構。

與保險公司業務通訊處不同的是,銀行大多屬於開放式空間,民眾可自由進出,並依個人需求從展示架取閱保險理財商品DM,而前往銀行辦事的民眾,多為處理與個人財務相關事務,因此對於理財資訊往往具有高度興趣,只要透過行員的適度解說,對商品的接受度將大幅增加。

尤其資本市場在受到金融風暴重創後,民眾的投資觀念漸趨保守謹慎,再加上利率持續走低,讓定存族群急欲尋求報酬率相對較高的資產配置管道,購買保險便成為對抗低利時代的首選。

具理財屬性保險商品仍為銀行保險主力

目前透過銀行通路銷售的保險商品可區分為3類,第1類為互補型商品,例如房貸壽險、火險、信用險;其次為相容性商品,如儲蓄險、投資型保單、利變年金;第3類則為簡單標準化商品,如強制車險、旅平險。其中尤以理財色彩較濃厚的短年期儲蓄險為主,至於結構複雜及保障性較強的長年期壽險、健康險,則非銀行通路銷售主力。

也因此,銀行保險在國內仍被定位為提供理財服務的角色,透過銀行端銷售的儲蓄險、投資型保單及利變年金等保險商品,也多被歸類為投資理財工具的一種,被當作風險保障工具的比例偏低。顯見,我國銀行保險現階段仍未真正跨入長年期且以保障為主的保險領域。

雖然目前已有部分業者朝向保障型商品拓展,然而,不同於業務員提供24小時售後理賠服務,銀行通路仍受到營業時間、空間以及其他業務的限制,對於提供高服務量的商品無法負荷,因此仍以銷售結構簡單、核保過程簡便的保險商品為主。

具備商品研發能力才能增加獲利

目前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發展型態,大多透過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行銷,自己擁有保險公司的銀行仍在少數,因此銀行行員若要銷售保險商品也只能登錄在這些保經代公司底下。然而,透過保經代方式行銷業務,猶如經營保險批發,與自己擁有保險公司從事保險商品研發相較,營運效益仍有差距,且易受制於保險公司承保與理賠條件的限制,造成營業額與營業成本不穩定的缺點,獲利也相對有限。

就在國內銀行保險業務快速發展之際,同時也傳出銀行未將保險銷售區域明確區隔、行員保險專業度不足、運用不當話術銷售保險商品等問題,以及銀行通路能否確實依照消費者需求規劃保險組合的疑慮。

銀行應設保險銷售專區並告知風險

在銀行銷售的保險商品,大都以存款或投資為訴求,一旦銀行沒有清楚區隔或標示保險銷售專區,便容易造成客戶的混淆。在大陸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大陸銀監會今年3月便明確規範銀行內從事保險銷售時須設置獨立專區,並在提供服務前明確告知身分,以避免日後衍生交易糾紛。

雖然金管會要求業者在銷售保險商品時,須主動告知客戶有關提前解約、資金流動性等風險及可能造成的損失,但仍有部分從業人員便宜行事,不但未做風險告知、甚至僅以報酬率的比較為銷售話術,以及使用未經保險公司核准的商品DM,刻意淡化、隱暪其為保險商品等情形。

此外,銀行通路雖然能夠代理多家保險商品,但仍以儲蓄險及投資型保單為主,與業務員可以依據客戶需求搭配各類商品組合相較,銀行保險在商品的選擇上仍不夠客觀多元。而部分從業人員以佣金高低選擇主推商品,更有可能傷害到消費者權益。

證券保險通路商機仍待觀察

隨著國人保險觀念轉變,業務員通路一支獨秀的榮景不再,銀行通路的競爭也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唯獨證券通路仍堪稱保險市場的「沙漠」,雖然近來已有保險業者與券商合作銷售商品,然而證券通路能否發揮與銀行保險一樣的合併綜效,讓「沙漠」變成「藍海」,仍然值得後續觀察。

尤其國內證券市場多屬短線操作,快速獲利了結仍是民眾投資股市的主要訴求,但購買保險卻須從長期資產配置著眼,因此,證券通路該搭配甚麼樣的保險商品,才能獲得股民青睞,或許將是有意拓展證券通路的保險業者的重要課題。

在金融整合架構下,雖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但隨之而來的監理問題卻是政府無法規避的議題。無論銷售通路後續如何消長,可以確定的是,保險商品的銷售仍須建立在服務品質、保險專業與最大誠信原則之下。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喝蔬果汁當早餐 OL出現「水樣白帶」
一名曾患有子宮肌瘤的年輕上班族,每天早上喝蔬果汁當早餐、又缺乏運動、骨盆血液循環不佳,導致內分泌失調...
人壽保險
日額醫療險 無效醫療幫兇?
末期病患經常被插管、電擊、打強心針,一路救到掛,健保署統計,去(2013)年每百名死前最後一次住院者...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導入AI智能核保系統 送件當場即可知道核保結果 預計自動核保件將由八成增加至九成
富邦產險運用自動核保系統,簡化核保流程,加快保單審核,目前已有近八成健康傷害險保單無須經過人工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