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推動保障型是近幾年台灣保險業的大事,去(2017)年台灣白皮書提出的五項保險建議中就有兩項與保障型有關,目前主管機關也有具體做法,而今年台灣白皮書除了再提及保障型商品的重要性,金融創新及保險業投資也有相關建議。 |
美國商會上(6)月公布《2018台灣白皮書》提出新的五項建議,而2017年提出的五項保險建議,目前三項有具體進展,兩項尚未解決,且不再是優先解決的議題。
●2017年台灣白皮書保險解決狀況
推動保障型有實際成效
《2017台灣白皮書》有兩項與保障型商品(醫療、意外……等不含生存保險金、滿期保險金機制)有關,在強化消費者取得的部分,金管會今(2018)年起提高保障型商品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保費,讓消費者以較少的錢購買保障性商品;而獎勵保險公司推動保障型商品,金管會也定期獎勵,3月初就有14家壽險公司績效有成被公開表揚,並將祭出海外投資額度多1%、外幣保單銷售額度多2%的獎勵。
產險要保書免親簽持續進行中
主管機關一直有在實行產險要保書免親簽,繼2014年開放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得免於「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住宅火險續保、進出口貨物運輸保險……等5項產險業務」要保書簽章後,去年再開放「火災保險及汽車保險續保業務」及「在臺跨國外資企業之商業火災保險及責任保險業務」。免親簽的前提是保險期間開始前已繳交保費、續保內容相同,要保人需閱覽「投保須知」及「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內容」,以免發生金融消費爭議,危害消費者權益。
「指數型連結年金」、「擴大強制保險保障」暫不處理
指數型連結年金保險年金是把保費分為兩塊,一塊保本、一塊連結指數,面對股市亮眼及高齡社會的局勢,很適合國人做退休規劃,在美國、德國、日本行之有年,雖台灣2016年開放業者可以發行附保證型的投資型保單,但指數連結年金不在開放範圍內,雖然很多業者有興趣,但主管機關目前暫不修法。
白皮書建議的擴大強制險保障包含地方公共意外責任險額度、強制車險內容及其他專業人士等責任險,公共意外責任險已建議各部會按中央建議方案辦理,而強制車險每一體傷20萬元,每一死亡200萬元雖低於亞太其他地區,但以台灣狀況200萬以符合民眾基本需求,車主應自行加保第三人責任險轉嫁風險,而其他有一定風險的專業人士,在法規上都有強制保險相關規定。
●2018台灣白皮書新訂保險五項建議
台灣每年約有10億壽險新契約保費入袋,但目前國民買的保障型商品只有20億,台灣過去以儲蓄為導向的保險特質蒙蔽了保險保障的真實需求。
雖然今年金管會已有具體推動保障型商品的動作,但《2018台灣白皮書》仍再提出這五大建議:
1、解決太早死亡的風險
確保在意外來臨時有充分資源照顧家庭,推廣保險保障對家庭的重要性、提供誘因吸引消費者購買保障型商品,期待提高台灣人均死亡壽險額度。
2、解決活得太久的風險
台灣是世界最快速老化的國家之一,今年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現在每5.2個人要扶養1名長者,預計2060年將每1.3人扶養1長者,面臨年金可能隨時再改革的情況,台灣民眾應該多添購年金險。
推廣社會大眾對長壽風險的體認及利用終身年金險來保障長壽,期待有更多退休金支撐每一位退休人士,打造幸福樂齡社會。
3、解決生活中保障不足的風險
除了人身,財產與責任也尤其重要,與人、事、物接觸就會有責任產生,民眾應提高專業責任險、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障,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業務上的往來會更加流暢,朝已開發國家保障水準邁進。
4、積極促使並確保顧客體驗與產品創新
愈潮流、愈新穎,愈能抓住消費者眼球,保險亦同,白皮書建議保險局設立專責單位,以提供更富彈性的保單定價及申請流程,接受新科技結合保險消費及服務,如健康管理商品、醫療諮詢服務、電子商務流程身分辨識……等更便利的購買體驗。
5、推動健全資產與負債管理與投資管理實務
美國商會保險委員會觀察,比起其它現代市場,台灣法規對保險業投資管理局限較多,對於發展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來說,若能鬆綁及調整,能更大展身手擴展投資範圍,創造更多金源,尤其台灣保險公司過去高保證利率的資產風險,應可藉此改善。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罹癌了還能申請復效?
自從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民眾因為無法繼續繳交保費導致保單效力停止的狀況就越來越多。雖然保險法第1... |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經濟持續成長 維持低利率環境 美國高收益債券表現可期宏利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先前美國經濟數據大多優於預期,加上的情況下,加上聯準會委員的... | 財經時勢 長照險增2.4萬扣除額? 財政部:不考慮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明確表示,由於保險給付已免稅,不考慮再給長照保險2.4萬的扣除額。蘇建榮表示,若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