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電視節目>不怕老天爺變臉-進擊的農業保險!
文/賴思穎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5.14 (新聞)

台灣是一座複合性風險集中的風險之島,颱風、地震、豪雨、土石流、寒害通通都有,2007~2016年期間,因此等天然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平均每年高達126.4億元,但平均每年現金救助金額僅34.6億元。

了解台灣農業風險缺口,政府力推農業保險,但至今投保率仍低,究其原因不外乎農民觀念、期待補貼、保障項目、商品設計等多方面仍須加強並多方研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聰賢表示,有鑑於全球氣候快速變遷,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增加,重大天災往往造成農、林、漁、牧業者嚴重損失,以政府預算辦理救助或補助,尚不足以保障農民基本收益或彌補損失,所以農委會參考國外農業保險制度及作法,推動農業保險,進一步保障農業收入,協助農民分散營農所面臨之風險,保障農民收入。

農委會自104年起,陸續試辦高接梨、梨、芒果、釋迦、養殖水產、水稻、石斑魚及家禽禽流感保險,本(107)年已規劃開發農業設施、香蕉、木瓜、鳳梨、甜柿、文旦柚及虱目魚等保單,將持續擴大辦理,提供多樣化保單提高農民投保意願。

但他指出,農業保險推行不易,也源自於早期農民習慣接受現金救助,保險觀念有待提升,且農業保險保費較一般商業保險高出許多,而農民收入相對弱勢,過高保費將降低其投保意願,導致投保率不高等現象。「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結合地方農會協助宣導、也提供相關數據供產險公司規劃更符合農民的保單,更洽詢外部專家或青年農民之實務意見,以契合農民對保險之期望及需求。」

針對國外採取強制措施來提高投保率乙事,林聰賢坦言,採取強制性措施的確能快速提高投保率,但須考慮到農民的接受度、相關政策配套措施是否完整,應從調整產業整體結構、宣達風險管理著手,讓農民自然提高接受度,產生漣漪效應。

目前農委會亦積極推動「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法」,使農漁民因職業造成的災害能有所保障,更研擬放寬「農民資格」,讓從農者獲得應有的農業經濟及職業安全保障。

林聰賢口氣堅定地表示,「我們將秉持『創新、就業、分配、永續』原則,結合保險、產業技術及政策資源,以增加農家所得,建立強本革新的新農業為目標。」讓「地方政府、農漁民、保險公司」三贏!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媒體集團創辦人 黃秀玲

來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聰賢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3大CEO教你補5大保障缺口
根據瑞士再保的Sigma研究報告統計,2011年,台灣保險密度(總保費除以總人口數),壽險為2...
健康醫療百科
失智症非老人專利 及早發現為上策!
當自己最熟悉、親密的家人,竟然不認得自己的時候,令人震驚、感傷,雖然活著,卻漸漸喪失記憶與生活能力,...
財經時勢
遏阻有效?保險業裁罰件數年減逾5成
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的裁罰統計,截至去(2023)年前11月對保險業的開罰件數共26件,相較前年同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