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父母開心迎接新生兒時,如果發現小寶寶哭聲如小貓叫,聲調特別高亢,且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或腎臟疾病,小心寶寶可能罹患先天性罕見疾病「貓哭症候群」。
基因缺損 導致染色體異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遺傳內分泌科專科醫師顏瑞龍表示,貓哭症候群是一種少見的遺傳疾病,因病童哭聲如小貓叫聲而命名。貓哭症候群的成因是第五對染色體的短臂有基因缺損所導致,平均每五萬個活產兒有一人罹患此病,男女發生率為一比二。
顏瑞龍說,到目前為止,造成基因缺陷的原因不明,大部分病例為隨機、自然發生,沒有受家族史影響。多半發生在父母親的染色體為平衡性轉位,在細胞分裂時,產生染色體不平衡轉位,而使基因缺陷,造成胎兒突變。
即使與家族病史無關,顏瑞龍表示,染色體正常的夫妻若已生下患有貓哭症的小孩,下一胎罹患貓哭症的機率為一%。而父母雙方的染色體屬於平衡型轉位,生出貓哭症小孩的機率達十~十三%,其中有九十.二%與父親的染色體異常有關。
由於一般人無法得知染色體是否正常,顏瑞龍建議,夫妻不妨先進行染色體檢查再「做人」,若有染色體異常,或者本身為高齡產婦、或有基因異常家族史,受孕後最好進行羊膜穿刺檢查,進一步確認胎兒的染色體狀況。
貓哭症 吞嚥不易、哭聲如貓
顏瑞龍表示,通常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到一歲間,就能觀察出是否罹患貓哭症侯群。例如哭聲細小微弱有如貓叫,但音調高亢、特殊外觀如小頭、圓臉、鼻樑扁平、眼距過寬、眼皮較多皺褶、高硬顎、小下巴、耳朵畸形,或是肌肉張力差,無法坐或行走,皆可能代表小寶寶罹患貓哭症候群。
此外,這類寶寶因為吸吮或吞嚥困難,甚至需插鼻胃管餵食,少部份則合併先天性心臟病及腎臟疾病。
生長遲緩 智能發育不足
顏瑞龍表示,大多數罹患貓哭症候群的孩童都有智力、語言及動作發展緩慢的問題。由於大多數為中重度障礙,因此,雖能與人溝通,但僅止於簡單的詞彙,而無法瞭解過於抽象的事物。
由於患者的肌肉張力降低,平均要到二至六歲才會走路,且注意力不易集中,約四分之一的病患有過動現象。除非病情較輕微,否則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接受語言治療。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智力障礙、無法行走,或合併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
照護困難 死亡率高
顏瑞龍表示,貓哭症至今在醫療上並無治癒的方法,目前的治療方向著重於讓病童發揮本身最大潛能。例如透過物理治療,改善肌肉張力問題;透過語言治療,使其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或是藉由職能治療,教導病人各種生活技能。
顏瑞龍說,十年前有九十%的貓哭症病患會在一歲以前死亡,最常見的死因是器官受到感染,其次為先天性疾病或腎臟疾病。如今由於醫療進步及復健的幫助,有些病人已長大成人。
罕見疾病 保險公司難承保
至於罹患貓哭症候群,保險公司是否願意承保?
國內一家本土壽險公司核保部主管表示,貓哭症候群屬於先天性罕見疾病,在要保書上已明確列為健康告知事項,只要被保險人在投保前確定罹病,保險公司就不會承保。
但是並非所有罹患先天性疾病者都會被保險公司拒保,是否承保須視該疾病對健康的影響程度而定,例如唇顎裂對病患的健康影響程度較小,並且可透過手術改善,因而有較大的承保空間。此外,外觀是否有明顯可見的缺陷、是否有其他異常,也會影響保險公司核保時的評估。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瑞士再保研究:愛貼抱怨文容易心臟病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在Twitter或Facebook上貼文,會影響到你的保險費,全球第二大再保公司瑞士...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第17屆「新光盃熱門街舞大賽」熱情引爆 和街舞圈最棒的約定 年度盛事不缺席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活動都相繼取消,但在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得宜的情況下,由新光人壽、新光銀行... | 市場動態 從看五官認識人
「面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擺在適切位置發揮長才的問題」曾任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識人學講師的殷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