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負子于背謂之保
文●張正源 | 2017.10.16 (其他)

在加護病房的最後一夜,父親送來一份保險資料袋。袋中有業務員的名片、保單、保險契約及約定條款,甚至連當年的DM都完好如初。泛黃的保險契約上清楚烙著父親當時為我投保的簽樣,彷彿可看到當年父親簽名時的堅決與肯定。

「買保險?保是呆人組成的字,這個年代花錢買保險就是呆人做的事。那些錢拿去買股票、買基金長期下來可以有好幾趴的報酬,拿給保險公司只會讓保險公司賺走,不如拿來讓自己賺更多錢,以後用賺來的錢來保自己的險。」當我從醫院結帳櫃檯走出來的時候,想起曾經對父親說過這樣的話,當時我只是剛領到第一份薪水的小夥子。

退伍進入職場的那一年,我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年輕氣盛的我開始計畫怎麼運用自己的薪資。「我要存很多錢!存錢最快的方法不是放銀行,而是從事金融操作,從資本市場裡錢滾錢。」受過財務金融高等教育的我,當時正在做投資相關的工作,心想既然我能在資本市場找到工作,沒理由不能在資本市場找到能賺錢的標的,自信一定能在資本市場掏金。

前兩年財富累積得很快,有錢在手裡的感覺真好,出國旅遊、吃大餐、買3C玩具,任何需要錢的事情只要把賺錢的投資部位賣掉就好了,一切是如此簡單,自然也不會把保險這種看似接近無報酬的金融商品放在眼裡。很高興終於不用再過學生時代每個月初等父親匯錢進戶頭,急需要一筆花費又要讓父親為難的日子。

回想起準備升國三的那個暑假,「廖老師,下一期的補習費可不可以晚幾天再交,我們家…」新學期開學前我將補習班給的註冊單交給父親,卻在夜裡聽到父親偷偷打了這通電話給廖老師。從小,我的成績不比其他同學差,雖然自覺就算不補習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去,可是家境更差的同學都能去補習了,為什麼父親要打這一通電話呢?一股羞愧所衍生的激憤情緒就這樣油然而生。

我的父母親都出生於南部的農家,沒受過太多教育的他們年輕時便北上發展。父親是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有份穩定的工作足以維持一個堪稱小康的四口之家,他很珍惜賺來的每一分錢,每一分錢都花在家用的刀口上。家中唯一的財務操作是「定存」,因為他相信存下來的錢才是真正的錢。聽到父親打電話讓我不禁認為,父親覺得我不需要花錢去補習班上課,因為不是家用的刀口,因此當期課程結束後,我也沒有再去補習。

「知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剛剛宣布申請破產消息,全球二萬五千名員工將因此失業,歐美股市受此消息影響紛紛重挫,道瓊工業指數目前下跌四九三點。據可靠消息來源顯示,目前相關財經部會正在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相關因應措施。受此利空消息影響,國際股市短期內恐將持續走弱,明天台股…」二○○八年九月十五日深夜,雷曼兄弟破產的消息重挫我的自信與財富,失眠的夜裡不自覺地比較著自己和父親價值觀的差異,也許我真的錯了…

從那天起公司充斥著減薪與裁員的流言,沒有人知道明天進公司會不會就是最後一天,同事都過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的苦日子。當時被金融海嘯沖走的人算幸運,雖然沒了工作,卻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而沒被金融海嘯沖走的人,雖然還有份工作,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海嘯的餘波所吞噬。

「張先生,這裡是仁愛醫院急診室,你剛出了車禍,親人正趕過來,我們懷疑你有內出血,等你家人到達醫院將安排超音波檢查…。」當我無助地在急診室病床上醒來,外表毫髮無傷的我,腹痛如千刀萬剮,醫護人員的話舒緩不了我的疼痛。第一次,我感覺到自己如此接近死亡。

脾臟撕裂傷的痛比不上看到雙親為我擔憂的痛,眼角的淚水在看到父親髮間的銀絲後不爭氣地決堤。父親很快將我轉送到自家附近的醫院,當時我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傷勢,而是可能會失去的工作及後續醫療支出。在加護病房的那幾天,父親、母親輪流前來探視,相較於母親的激動,父親一如往常地冷靜,言語間沒有太多不安的情緒,只淡淡地交代我要好好休息。

在加護病房的最後一夜,父親送來一份保險資料袋。袋中有業務員的名片、保單、保險契約及約定條款,甚至連當年的DM都完好如初。泛黃的保險契約上清楚烙著父親當時為我投保的簽樣,彷彿可看到當年父親簽名時的堅決與肯定。簽樣日期是七十九年八月二十日,當時的我只是個連名字都寫不好的小鬼頭,父親卻早想到有這麼一天。

那夜,我反覆仔細看著父親為我買的保單,醫療險、防癌險、意外險,以及一堆附加的約定條款,原來父親早就為家人買了應有的保險。每年八月父親要同時張羅哥哥和我的學費、全家的保險費,而這也正是我國三那年父親要打電話給廖老師的原因。如果不是早就明白保險真正的涵義,父親又怎麼能夠拉下臉打電話給廖老師呢?

「殷墟文字記」載:負子于背謂之保。保險不是呆人面對阻難的因應工具,而是聰明人將下一代可能遇到的阻難當成自己的責任背在身上,為下一代提供未雨綢繆的保障工具。父親年輕時用他的雄厚臂膀掙錢為全家提供保障,當他老了以後,那些曾在我眼中毫不起眼的保單,卻能延續父親對家人的愛與保障。我的父親並非呆人,即使沒有財經背景、不懂財務工程、未受過高等教育、不曾接觸定存以外的其他金融操作,他仍然能讓我瞭解「保險」不僅是一項投資工具或法律合約,保險的真實價值也並非現代財務工程所精算的冰冷數字,不應以報酬率來衡量保險的價值。

也許,在財務工程日漸發達的今天,當財務操作與保險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我們更應該回過頭來思考保險最原始的精神。保險,是為了延續我們對至親的愛。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亞洲:「資金、獲利、改革」三大利多優勢
美國聯準會七月利率會議紀錄顯示,決策官員對於升息的緊迫性意見分歧,須等待更多數據再決定下次行動,會議...
健康醫療百科
益生菌改善過敏?研究:有待商榷
補充益生菌,是增加腸道好菌的方法之一。專家指出,被選為益生菌的菌種,食用後必須通過胃酸考驗,並在腸道...
市場訊息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保險科技、理財增能 熱鬧登場 多方受益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學院保險金融管理系,將於民國107年9月8日(星期六)上午八點二十分起,首次假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