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10分鐘,搞懂投資型保單操作
文/鄭慧菁 | 2014.07.01 (月刊)

許多人都以為投資型保單是以「投資」為主,只要定期定額、長期投入,保單帳戶價值就會自己長大,久而久之不但不清楚保額與保險成本有多高,最後連保單帳戶價值有多少,績效表現是好是壞都搞不清楚。

壽險額度、投資績效,檢視投資型保單兩重點

事實上,投資型保單不但要長期持有,也要定期檢視「壽險保額」及「投資績效」。

投資型保單的結構基本上分為有壽險保額的「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以及沒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二大類。

其中,投資型壽險的保單結構分為「投資」及「保險」二部分,保戶繳交的保費,扣掉前置費用後,一部分金額作為保險成本,維持基本保額,其餘金額則進入分離帳戶,用來購買投資標的,標的最終盈虧,則會反映成為保單的帳戶價值。

危險保費係數,逐年調高

投資型保單的危險保費是採自然費率,保戶愈年輕危險保費愈便宜,年齡愈長、危險係數愈高,保費也愈貴,以三十八歲男性而言,危險係數是1.97,保額五百萬元,每月從保單帳戶裡扣收的危險保費約985元(500(萬元)×1.97=985元),一年保費約1萬1820元。

到了五十八歲,危險係數就達11.64,同樣五百萬元保額,每年從保單帳戶扣收的危險保費會增加至七萬元,六十八歲則為十五萬六千元、七十八歲甚至高達三十八萬二千元。

先扣除各項費用,再衡量投資效益

投資型保單除了附加費用率(有目標保費及超額保費的區分),還有每月行政管理費,「前收型」大約是「每月收一百元」,「後收型」會按照「每月帳戶金額的一定比率」收取,依照目標保費,前五年最高收150%,以持有二十年計算,平均一年的費用率達7.5%。

若以「投資獲利」的角度看待投資型保單,應該先瞭解扣除相關費用後,實際進入投資的金額是多少,才能真正衡量出投資效益。

專人代操,類全委帳戶正夯

首張投資型保單2000年在台灣問市,至今已超過14年,早期投資型保單直接連結數十檔甚至數百檔基金,範圍涵蓋股票型、固定收益型、平衡型、貨幣市場型、組合型、指數股票型等,由保戶自行選擇。然而金融海嘯使投資帳戶大幅縮水,保戶及業務員都對投資型保單失去信心,於是出現「類全委」投資型保單。

有別於自選標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是連結到投資信託公司搭配組合好的「全權委託投資帳戶」。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表示,全委投資帳戶都會設定一個「目標報酬」,目標報酬又分為「絕對報酬」及「相對報酬」。

相對報酬是以目標市場為參考指標,操作方式是以打敗參考指標為目的,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而言,目標報酬就是要打敗新興市場指數,因此相對報酬型的全委帳戶,是以「打敗大盤」為宗旨。

相對報酬的盲點在於,即使全委帳戶的報酬率為負值,但只要虧損的幅度比大盤低,表現算相當亮眼,但是就保戶而言仍然要承受投資損失。

絕對報酬則是以「賺到錢」為目標,如果絕對報酬型的全委帳戶設定年化目標報酬為5%,不論大盤指數是漲是跌,都會設法創造5%的報酬率。

蘇英孝分析,相對報酬為了要緊盯大盤,基金配置比例與目標市場極為相似,而且持有比例高達90%,比較不需調整;絕對報酬為了要創造正報酬,當大盤下跌,必須要降低持有比例,或轉換到其他標的,需要比較積極的操作,同時考驗基金經理人的專業判斷。

類全委帳戶波動小,適合躉繳

施羅德投信副總裁張翠玲表示,保戶購買一般的投資型保單,頂多自選三、五檔基金,而且必須作足功課,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報酬。一個全權委託帳戶則可能由數十檔基金組成,以﹁多元資產配置﹂的優勢布局全球、股債平衡,配置出合理的目標報酬,並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幫忙操作,增加目標報酬達成的機會。

不過,類全委帳戶不能保證獲利,即使絕對報酬型的全委帳戶,也是強調在5年或10年一定周期內期望達到的目標報酬,期間難免漲跌,且最終不保證獲利,民眾一定要瞭解這一點。

有別於自選標的較無法達到股債平衡,每檔基金波動幅度較大,需要定期定額降低持有成本,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由專業經理人配置基金,並按照積極、穩健、保守等三種風險

屬性,在債券及股票型基金做不同比重搭配,且波動較單一基金平穩,較適合以躉繳方式購買。

張翠玲建議,屆退休年齡或已經退休的保戶,可選擇以債券為主,股票型基金占10%~30%的保守型全委帳戶,至於初出社會的年輕人,風險承受度高,若遇到循環周期的谷底,也有較長的時間等待回到正報酬,可以選擇股票部位較高的積極型全委帳戶。

收益分配,穩健現金流

此外,為符合退休族群按月領取退休金的需求,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還有收益分配型設計,又稱「部分提解」或「固定配息」全委帳戶。

收益分配型全委帳戶主要配置「高股息股票基金」或「債券型基金」,以「利息」提供投資人穩健的報酬,但要注意的是,當全委帳戶的操作績效低於收益分配率,保戶拿到的配息就會是自己的本金。蘇英孝分析,如果全委帳戶固定配息5%,而基金單位淨值隔年由10元變9.5元,則保戶拿到的配息100%都是自己的本金。

不過,收益分配型全委帳戶的績效波動幅度不大,適合本來就打算將退休金「年金化」的投資人,按月一點一點慢慢領回,就算配到本金也沒關係,同時還有機會參與市場行情,也許5%當中只有2%是本金,3%是全委帳戶操作績效,可以延長領取退休金的年限。

此外,固定收益型帳戶每次配息都會收取15元~20元的匯款費用,張翠玲建議以躉繳方式將投資固定收益帳戶,每次配息金額至少五千元,以降低匯款費用的占比,拉高整體收益率。

相對而言,完全不提領的「累積型」全委帳戶,可以充分參與市場行情,複利效益較好,張翠玲建議現階段不需要固定現金流或未達退休年齡的保戶,可以選擇累積型全委帳戶,有機會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自選標的,選對時機獲利了結

相較於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適合躉繳型的高資產客戶,自選標的投資型保單則適合定期定額的小資族。面對股票型、固定收益型、平衡型……各種類型的基金,群益投信副總經理張俊益建議保戶可以先從「全球股票型基金」小試身手。

全球股票型基金由於投資範圍廣泛,不單單侷限於某一特定國家或區域,市場風險較為分散,波動度也較低。有別於全委帳戶,自選標的的保戶需要自己設停利停損點,且由於每個人要求的報酬率和波動接受度不同,因此贖回的時間點也各不相同。

如果設定的停利停損點無法達成,張俊益提醒保戶要檢視自己設定的標準是否偏離市場水準,或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成,修正後重新設立目標,一旦觸碰到設定的價位就要有紀律地執行。

同時也要觀察當時的市場狀況,如市場處於多頭行情,預期接下來有一波段漲幅,則當投資績效拉回整理反而是加碼的好時機,定期定額長期投資也較能發揮複利的效果;反之,空頭市場就要逢高減碼,或挑選強勢標的逆勢加碼,耐心等待復甦時機。

不同於全委帳戶波動幅度小,適合長期持有也較不需要留意出場時機,自選標的的保戶則要懂得獲利了結才不會流於「紙上富貴」,蘇英孝建議,基金價格比平均成本高出三成就要贖回。

假設某檔連結標以定期定額方式購入,共有六十次取得成本,平均後每單位的成本為八.九元,只要每單位價格漲至十一.五七元就可以贖回,至於要全賣或只賣一半保戶可自行決定。

蘇英孝表示,當基金價格高於平均成本三十%,表示這檔基金已經上漲一段時間,也歷經必要的景氣周期,最好能夠獲利了結。

投資得當,增加保額

投資型保單所繳保費扣除必要費用後,剩餘的錢才進行投資,無法與直接投資股票或基金相提並論,但換個角度想,股票和基金如果發生虧損,投資人到頭來只是白忙一場,但投資型保單卻不一樣,保戶就算投資失利,仍有身故及全殘等保障,是一張進可攻、退可守的多功能保單。

由於危險保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年調高,建議保戶要每年檢視自己的投資型保單,看看保額是否符合需求,一旦家庭責任減輕,可以把保額降低以節省危險保費支出,讓投資帳戶創造更大的績效。

投資型保單的淨投資金額怎麼算?

以30歲男性為例,保額100萬元,月繳3,000保費,其中2,000元放在目標保費(保險保費),1,000元放在增額保費(彈性保費)。假設首年度目標保費前置費用60%、增額保費每年3%、危險保費每月116元,以及保單維持費每月100元,實際投資額度如下:

step1

每月目標保費和增額保費中須扣除附加費用以及增額手續費。

.目標保費(保險保費)2,000元/月

2,000元-(2,000元×60%)

=800元(扣除附加費用後的金額)

.增額保費(彈性保費)1,000元/月

1,000元-(1,000元×3%)

=970元(扣除增額手續費後的金額)

step2

相加後,就是可以放入分離帳戶的投資金額。

800元+970元=1,770元

進入分離帳戶

step3

在分離帳戶中,扣除30歲男性的危險保費116元,

和保單維持費100元,就是淨投資金額。

1,770元-(116元+100元)=1,554元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每3.4戶只有1戶 投保地震險
根據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截至100年6月底,政策性住宅地震保險投保率為28.85%,投保件數...
財經時勢
買不到信用保險 英零售商倒閉
美國玩具反斗城的英國子公司周三宣告破產,電子產品零售商怡品電子(Maplin Electronics...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增資君龍人壽2.5億人民幣 看好大陸保險市場前景 強化資本擴展營運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簡稱「台灣人壽」)今(2)日董事會通過,以人民幣2.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