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有人認為台灣四季並不鮮明,夏秋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所以在秋天中暑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但進入九月之後,空氣中的濕度確實沒有夏天來得高,似乎有股燥熱之氣在體內流竄,也容易因為肺燥熱而引起傷風感冒。
說秋天不明顯,但日夜溫差又愈來愈大,沒有帶件薄外套,晚歸的人還真有點吃不消。此外,因為秋高氣爽,味口大開,好不容易在夏天減掉的肥肉,在這個季節又長了回來。
秋天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對人體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勢,沒有事先做好防範,所有城池將一步一步漸漸淪陷。然而,如果利用秋天調養生息,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人體與四季有相對的反應,「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平日與我們和平共存,互不侵犯。但當某些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如氣候變遷,六氣不調,就可能致病。
認識穴位,瞭解食性,所有疑難雜症都能迎刃而解。
秋老虎發威 十月中旬仍炎熱
夏末初秋正是「秋老虎」發威的時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科醫師傅美華表示,秋老虎是指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立秋」到「處暑」這段期間,大約是國曆八月七日至九月六日之間。
立秋是節氣邁入秋涼的先聲,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了;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雖然已經進入屬於秋天的處暑,但是天氣還是很炎熱,因此被稱為「秋老虎」。
不過,傅美華表示,中國文化發源於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命名是以黃河流域的氣候景象及農作物生長情況為根據。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緯度與黃河流域不同,所以實際氣候和節氣名稱會不太一致。照理處暑過後就會漸漸感到涼意,但台灣會持續熱到十月中旬。
中華民國自然療法學會講師滕立菡則表示,大陸氣候較乾燥,台灣比較濕熱,因此,台灣民眾在秋季發生皮膚過敏或支氣管炎的問題較為嚴重。此外,夏秋交替之際,如果飲食習慣未完全調整,還是習慣飲用啤酒解渴,或食用性涼的瓜類消暑,也會發生腸胃不適的現象,須特別留意。
刮痧 刺激生長分化因子
立秋至十月中旬的氣溫有時仍可達到三十二、三十三度左右,體溫調節較差或突然從事過度戶外運動的人,就容易出現頭暈、想吐、渾身提不起勁的中暑現象,此時可以在肩頸部刮痧,舒緩不適。
刮痧具有解除感冒初期症狀、祛除病邪、暢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主要原理在於破壞微血管組織,使血小板受刺激釋放生長因子,幫助組織修復、癒合。
傅美華提醒,刮痧對人體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只能用巧,不能使勁亂刮,每部位每次約刮二十下左右,如同時刮多個部位,總時間以二十~二十五分鐘為宜,一週刮痧不要超過一次,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破壞。
菊花荷葉飲、生脈飲清熱解暑
所謂藥食同源,傅美華推薦二帖清熱解暑的飲品,分別為菊花荷葉飲及生脈飲。
傅美華表示,菊花性寒、味甘,能散風熱;荷葉則有清暑化濕、消退水腫、涼血止血等作用。各取十五克,用一千c.c.的水煮成五百c.c.,於一天內飲用完畢。
生脈飲的材料有西洋參、麥門冬及五味子。西洋參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人參皂苷」,能強心氣、補肺氣;五味子具收斂的功用,能預防元氣耗散;麥門冬含醣體,能滋陰清熱。因此「生脈飲」既能預防中暑,也能保氣養生。
處暑之後易燥熱 最傷肺
處暑之後天氣漸漸涼爽,但也因不若夏季來得濕潤而感覺燥氣特別旺盛,傅美華表示,人有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本來是自然界六種正常的氣候變化,其太過或不及都會使人體產生疾病。而秋燥之氣最容易傷害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肺系統﹔另外,由於肺和消化系統互為表裡,所以有些人也會出現便秘症狀。
位於背部第二和第三胸椎之間,旁開一.五吋的風門穴,是風邪的出入之門,具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的調理功效,按壓風門穴能夠舒緩及治療呼吸系統疾患,傅美華建議,如果自己無法按壓,也可以用吹風機對準穴位吹三~五分鐘,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有過敏性鼻炎的人,按壓鼻翼外緣約一釐米,鼻唇溝中的迎香穴可以改善鼻塞的症狀。如因鼻塞嚴重引起頭痛或失眠,可按壓手掌虎口處的合谷穴,即手背姆指和食指間凸起的肌肉,按摩時以姆指按住穴位,每次五秒鐘,左右手各按五分鐘,有助於緩解症狀。
平時保養,傅美華推薦百合飲及沙參山藥飲二帖養肺藥饍。百合飲的成分為紅棗、枸杞、百合等三味藥材;沙參山藥飲則有沙參、山藥、蓮子、浙貝母及茯苓五味藥材;每種藥材分別準備十五克,兩帖藥膳皆用一千c.c.的水煮成五百c.c.,並於一天內飲用完畢,就可達到降燥潤肺的效果。
秋季易復胖 足三里抑制食慾
夏季炎熱,除了食慾不佳之外,為了避免輕薄的夏裝「露餡」,通常也較注重身型,但是一到秋季,氣溫漸漸涼爽,令人食慾大增,再加上大閘蟹出籠,在美食的誘惑下,秋季復胖成為許多減肥者最頭疼的問題。
維持理想體重,除了多動就是少吃,如果缺乏毅力,可以食指按壓雙腳足三里穴來達到抑制食慾的效果。足三里位於膝蓋下,正坐後,讓大腿、小腿成直角,在膝蓋外側會有一處凹陷稱為外膝眼,將四指併攏放在外膝眼正下方,小指下方與小腿骨外側交界的凹陷處便是足三里。
更有效的方法是埋線減肥,中醫師會取每段約二公分的羊腸線,用針穿刺埋入減肥者的穴道皮下,以達到持續刺激穴道的效果。穴位通常在容易囤積脂肪的腰腹、大腿內側及臀部、脅下等處,約埋四到六針。治療第四到六週,每週回診換部位埋線,六到八週後,大約每二週回診一次,整個療程約需三個月。
輪狀病毒肆虐 當心小兒腹瀉
每年九月到隔年一月,是輪狀病毒肆虐的高峰期,容易引起小兒腹瀉,其中又以十~十二月最為嚴重。輪狀病毒是經由呼吸道傳染,屬腸胃型感冒,主要侵犯小腸上皮細胞,影響水和電解質的吸收,發病初期會有發燒及水瀉的症狀,大約經過三~五天就會好轉,並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不過,傅美華提醒,如果水瀉超過一週並出現血、濃瘍等更嚴重的症狀,須立即就醫,以免出現脫水現象。
有句話說「感冒吃藥七天會好,不吃藥一週會好」,意指藥物對身體症狀的改善有幫助,但組織復元也需要時間,不可能吃了藥立即見效。平時做好保養,讓身體自然運作,就不怕四季變化來搗亂。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你了解C肝新藥嗎? 醫師:C肝絕跡指日可待一位年屆50的婦人因腹瀉至醫院就診,意外診斷出慢性C型肝炎,病情已發展為肝硬化,更出現脾臟腫大與血球... | 醫療、健康保險 動輒十萬百萬 口袋要深才有資格談癌症治療?台灣民眾被不斷創新的醫療科技圍繞,看似能在疾病中求得更多生機。但是,特別的治療方式、甫上市的藥物和技... | 市場動態 台灣保險業南向 客隊弱勢靠InsurTech東南亞各國的市場狀況不一,學者歸納,除了新加坡具低度經濟風險、政治風險與金融系統風險外,其他國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