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產險業面臨的新挑戰
文/周采萱 | 2012.07.01 (月刊)

去(二○一一)年堪稱是全球保險業最痛的一年,光是巨災理賠就高達一一六○億美元,使今年國際再保險費率提高,對承保能量不足、十分依賴再保分擔的台灣產險業來說,不啻是一大負擔。

然而,產險經營的挑戰不只有再保市場,富邦產險總經理陳燦煌指出,近年來產險經營由內到外,無不面臨劇烈變遷的考驗。

控制核保品質 產險業經營關鍵

相較於利差益是壽險業的主要利源,產險業則極度依賴本業帶來的利潤,包含核保、理賠、再保險、準備金提存等,陳燦煌說,本業經營影響產險經營盈虧的比重最高可達八成,因此維持一定的本業穩定收入,對產險業者來說非常重要。

陳燦煌認為,控制核保品質才是本業獲利的關鍵,過去部分產險業者將「少理賠」視為獲利手段,但收進保費後卻竭盡所能不予理賠或是理賠打折的作法,不但有損企業形象,也不利於未來經營。回歸核保品質的控制,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按契約理賠才是長遠之道。

但是控制業務品質對保險業來說卻不容易,逆選擇與道德風險的發生尤其難以克服。

陳燦煌解釋,保險經營必須依賴統計精算評估危險發生率,實際發生率要符合預期,則必須收進大量並符合統計樣本範圍的業務,換句話說,產險業招攬業務時除了量大以外,承保件的風險程度也必須與統計樣本相近,不能過度偏重高風險群或低風險群。

但是,「風險越高的人越想投保、風險越低的人越不想投保」這種違背業者希望的逆向選擇卻難以避免,陳燦煌以颱風洪水險為例指出,同一棟建築每個樓層都投保才符合統計精算時所估算的危險發生率,但是高樓層住戶因預期不會淹水而不願投保,只有低樓層住戶投保,如此一來,不但業務難以推廣,更因為投保族群都是高風險群,使得危險發生率拉高,必然導致核保利潤減少。

此外,近來傳出不少詐保案件,陳燦煌指出,保險業者要如何在核保時發現惡意投保件,或是查出損失發生是惡意行為導致也很重要,雖然詐欺行為不見得會使保險公司倒閉,但也為保險業帶來可觀的經營壓力,這點從不少公司為此成立理賠調查部門可見一斑。

費率適足性 競爭、利潤取平衡

去年七月開始金管會規定天災險保費回歸保發中心參考費率後,總算讓因惡性競爭而過低的天災險費率恢復到合理範圍,陳燦煌談到,費率自由化後,業者雖然可視業務體質決定費率,但是惡性競爭導致業者明知保費收入不足以應付理賠支出,卻不願意提高保費,雖然短時間內可取得業務收入,但萬一發生理賠,如果沒有足夠財源因應更會讓產險公司面臨財務危機,若抱持僥倖心態看待費率不足一事,未來恐怕釀成大禍。

主管機關如此關切天災險費率適足性其來有自,陳燦煌指出,台灣位處地震帶、亞熱帶,地震、颱風等天災多,尤其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更造成許多重大損失,天災險已是台灣的重要議題。

不過,費率是保險的價格,事後才能了解費率是否適足,除了事前已知過低的訂價,保險公司也必須依照實際經營情況適當調整費率,讓業務收入跟上支出,陳燦煌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產險業者開始逐步調高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的費率就是一例。由於民眾求償意識抬頭,平均賠付金額越來越高,部分業者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的損失率甚至突破一○○%,因而迫使業者必須調高費率。

再保險安排 產險經營一環

除了保險公司本身的風險外,再保險公司的信用風險也是攸關產險業者生存的關鍵。陳燦煌說,九一一事件發生造成的鉅額賠款,讓很多再保公司因償還能力不足而倒閉,不只影響整個再保市場,也拖累很多保險公司,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企業投保金額可能是一家產險公司總資產的數倍,萬一發生營業中斷或廠房大火等損失,往往也非一家產險公司所能獨自承擔。陳燦煌指出,對於無法自行承擔的保額,國內保險公司往往必須尋求國外再保公司分出業務,否則萬一發生損失將恐面臨破產。而再保險公司則必須在承接業務後遵守信用於損失發生時給付,才能讓產險業者順利賠付客戶保險金。

系統性風險 產險業新挑戰

日本三一一大震後許多企業的零件供應鏈中斷,不但使生產停擺,更導致很多公司面臨嚴重的投資虧損,這些事件後,如何因應單一事件引起的系統性風險與企業風險管理(ERM)成為顯學。

陳燦煌談到,系統性風險通常難以預估,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作業系統,並且設定風險指標(KRI)是必須的,在風險發生的第一時間或是風險預兆出現時就有所警惕,才能及時應變。陳燦煌指出,風險事件發生後企業如何應變足以影響公司形象,也連帶影響整個保險市場形象,因此國內監理機關也十分關注保險業者的應變能力。

企業風險管理 首重風險胃納制定

不論是產險業或一般企業,都必須建立一套風險管理機制,從確認可能發生的風險、了解風險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失,制定企業風險胃納,到提出解決方案、規劃風險分攤方法與執行,這一系列風險管理政策是企業面對各種危機時是否能安全存續的主要關鍵。

陳燦煌說,對保險業而言,風險胃納是保險業在追求利潤時願意接受的風險程度,根據公司的經營策略與目標,將業務成長、風險與報酬等因素納入考量,並與財務績效指標連結,可計算出公司整體的風險胃納,以量化或質化呈現供企業內部遵循。

另外,陳燦煌指出,企業風險管理必須根據每年的成果進行檢討,風險胃納也至少須由董事會每年核准一次,才能跟上時代變遷與管理策略的腳步。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連續第七年贊助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深耕在地不間斷 年年邀請民眾童心一「夏」
南山人壽連續第七年與宜蘭縣政府合作,贊助「2018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活動,年年以實際行動證...
市場動態
保險司各科表現優劣排行榜
保險司目前劃分為七科,第一科「法規及輔助人科」掌理國際保險組織的連繫和法規政策的監理、保險輔助...
市場動態
德國保險業者提供恐怖險
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之後,德國政府與保險業者經過月餘的研商,針對化學工廠與摩天大樓等建物的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