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自九十九年一月全民健保實施住院同病同酬包裹式給付(Tw-DRGs)制度,迄今已逾兩年,依據施行目標將分四階段導入,預計民國一○三年全面實施,目前第一階段一五五項已全部實施,第二階段預計新增的一百項內容將於今(一○一)年施行,至於新增那些項目、確定實施日期迄今還在研議中。
由於DRGs支付價格是事先訂好,因此曾有專家學者憂心指出,台灣實施DRGs後,恐怕會發生病患被迫提早出院、重病成為人球的狀況。
那麼在DRGs第一階段實施後,國內民眾的就醫權益有無受損?國人如何因應DRGs做好保險規劃?
DRGs第一階段實施 弊端未發生
在DRGs實施一年後進行民眾滿意度研究的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錢慶文指出,第一階段大多沿用過去實施已久的論病例計酬項目,沒有出現專家學者擔心的亂收費、提早出院等亂象,不過,倒是有民眾抱怨醫院沒有將病房差額費與自費材料等醫療費用說明清楚。
分析國外實施DRGs產生弊端的原因,錢慶文表示,美國實施DRGs會產生提早出院的現象,是因為醫師與醫院的醫療給付是分開的,當醫師完成手術、檢查、檢驗、處置等程序後,接下來的收費相較於在自己的診所看診是非常低的,所以醫師不願意為了一、二個病人開車到醫院,醫院方面則擔心病患住院超過規定天數造成虧損,在有經營壓力的情況下就會請病患提早出院。
錢慶文說,國內DRGs的醫療費用是整筆支付給醫院,再由醫院與醫師拆帳,此外,病患在出院後十四天內再度因同一病症入院,醫院需自行吸收費用,都是健保局為避免病患被迫提早出院所下的緊箍咒。
住院治療保權益 先問清自費項目
對於民眾自費的疑慮,萬芳醫院醫事室主任郭啟坤說,醫院收取自費項目,依據健保法規定都要正面表列,例如掛號費、診斷證明書、病房差額費、假牙費等。再者,自費項目與健保給付的差額必須符合規範,而且會在各家醫院網站上公佈,民眾不用擔心醫院亂收費。
以置換鈦合金包覆式精密陶瓷全人工髖關節為例,扣除健保給付,需自付差額五萬多元,而置換冠狀動脈塗藥支架,扣除健保給付後,也要自付好幾萬元差額。
適逢龍年生子潮,國人至今仍保有看日子剖腹產的觀念,郭啟坤表示,若因難產、產程遲滯等原因而必須剖腹產,健保可以給付,但挑日子剖腹產,就需要自付差額。
錢慶文補充,非因醫療行為必要的剖腹產需自付差額的規定,從論病例計酬就已開始,並不是因為DRGs制度才產生。
DRGs實施 住院日數減、門診手術增
依據國外實施DRGs經驗,民眾就醫產生了住院日數減少、門診手術增加等兩大改變,國內是否也有相同的情形?
郭啟坤表示,DRGs逐步擴大實施後,醫院需要簡化或加速原本的流程,以控制成本,加上醫療科技進步,部分住院手術已改為門診手術,病患動完刀當天即可出院,才會產生住院日下降、門診手術增加的狀況。
郭啟坤強調,DRGs是計劃性醫療,也就是每個病人住院後,醫師都會有一個診療計劃,病患會很清楚知道,從住院開始到治癒出院有哪些療程,如果身體狀態改變,治療計劃也會跟著改變,因此,病患獲得的治療都是醫師判斷最適切的處置,不用擔心醫療權益受損與重病成為人球的問題。
健保制度不斷改變 就醫不確定性增
隨著DRGs擴大實施,對於已經投保或即將投保商業健康險的民眾,有哪些必須了解的重要資訊?
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表示,全民健保自八十四年實施以來,對於重症病患的照顧、新藥給付、癌症標靶藥物給付範圍都在擴大,而保費費率調高、醫療支付制度改變,則顯示健保保費越來越貴,且有愈來愈多的醫療給付受到限縮,未來健保如何給付醫療費用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王瑜華說,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能夠感到安定與確定對民眾而言是很重要的,而保險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尤其面對長壽、少子的風險,自己更要透過健康險作好醫療準備。
因應健保制度改變 回歸需求與預算買保險
DRGs逐步擴大實施後,住院日數下降、門診手術增加,保險公司是否能夠提供符合民眾需求的醫療險保單?
王瑜華指出,保險公司的手術險給付項目高達一千多項,部份住院醫療險也已將門診手術納入給付範圍。
至於DRGs實施後住院日數下降,日額型與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比重如何分配?王瑜華認為,民眾要先釐清想要得到的醫療照顧,以及保費預算,例如家庭年收入一二○萬元、一家四口健康險保費總支出預計占年收入五%,平均每人每年健康險保費預算為一.五萬元,建議先買終身型日額醫療險,再透過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提高保障,等到薪水提高、孩子的教育費用負擔減輕,或者領到年終獎金再購買加強版的健康險,例如較擔心罹癌,可透過加買防癌險轉嫁不確定的風險;如果較擔心隨著年齡增長手術機會提高,可透過手術險彌補自費醫材支出;如果較擔心老年住院費用,可以選擇在老年時加倍醫療給付的險種。
為紓解全民健保財務困境,衛生署研擬若干改革計劃,其中導入DRGs制度就是從節流方面著手。隨著健保支付制度改變,民眾購買商業健康險,更要重視需求分析,並適時透過保單健檢,調整保險規劃以符合最新的醫療支付制度。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病主法》即將上路 醫界:不納健保難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明(2019)年1月上路,然而醫界去年試辦以來發現最大困難在於投入資源龐大,若健保... | 市場訊息 車禍醫療給付,健保和強制車險到底在吵什麼?
【本文重點】目前因健保可向強制車險代位,所以被害人受領的健保給付,... | 市場訊息 泰安產險:樹立低碳營運標竿 實踐環境永續面對全球暖化及因應氣候變遷,泰安產險公司積極展開對環境友善的行動與承諾,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建置完成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