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一位80歲的王姓老太太,患有高血壓並於6年前中風,近來走路愈加不穩,常常無法邁開大步、步距小,舉步困難,只能小碎步前行,尤其起步的第一步特別困難。家人發現王老太太無法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數字觀念變差,脾氣變得易怒、暴躁,又經常嗜睡,然後想上廁所卻來不及而尿在褲子上,有醫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但是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後卻未見改善,又經神經內科的智能評估以及臨床診斷,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
神經內科醫師說,正常成年人腦室會分泌300~500c.c.的腦脊髓液,並被人體吸收。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患者的腦脊髓液吸收受到阻礙,積聚在腦中,對腦部造成壓力,而被壓迫的腦室週遭組織神經功能受到影響。常壓性水腦症臨床表現有三,一是出現步態不穩、腳無法抬起、步距小、小碎步行走,像黏在地上一樣;二、認知能力變差或行為轉變,包括記憶力衰退、輕微癡呆、嗜睡、人格改變;三、尿失禁,頻尿、急尿來不及上廁所、睡覺尿在褲子上。
多數常壓性水腦症的病因無法確認,屬於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而少數患者曾經有腦外傷、中風、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炎等,為次發性常壓性水腦症。
常壓性水腦症及早發現,治療有一定效果,二林基督教醫院神經脊髓外科醫師黃建智表示,目前治療方式有腦室腹腔分流術、腰椎腹膜引流手術,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是在腦室植入導管,經由皮下將頭部的腦脊髓液引流入腹腔,由人體自然吸收;而腰椎腹膜引流手術。而彰化基督教醫院微創及內視鏡脊椎手術中心主任陳建民則表示,腰椎腹膜引流手術是從腹腔接入導管,由於沒有動到腦部,風險也相對更低。
然而多數常壓性水腦症患者會被誤認為是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等其它疾病,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惡化。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症會身體部分會不自主顫抖,且也有身體僵硬、不良於行、舉步困難、動作緩慢、不協調等病症;而阿茲海默症主要病徵是記憶力喪失、語言和情緒上的障礙、人格特質改變。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電視座談預告>網路投保再進化風險也升級?網路投保歷經多階段開放,現已來到保戶可線上查詢理賠紀錄的便利時代,業者普遍看好,將本次開放視為未來可... | 市場動態 2007美國壽險業每 17家就有1家退場
美國壽險家數寫下52年新低
隨著壽險飽和度漸高、競爭日劇,美國壽險業家數在1988... | 市場動態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數位轉型急先鋒 他們這樣贏戰疫情
維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保護人們的健康安全,卻也影響到以面對面互動為主的業務行銷,且看今天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