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隨著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延長,退休金規劃儼然成為全球關注課題。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一九九四年提出「三支柱」退休金模式(Three-Pillar Model),成為各國退休金規劃的重要參考指標,台灣也不例外。
退休三大支柱 夠穩固嗎?
所謂「三支柱」就是支撐退休生活的主要來源,第一支柱是由政府提供的強制性社會保險,例如國民年金、勞保、農保、公保等;第二支柱是由雇主提供的退休金,如勞工退休金、軍公教退撫基金等;第三支柱則為個人理財。
世界銀行建議,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應達七十%。也就是說,退休後每月收入,應為退休前的七成。
一個退休前平均月薪十萬元的上班族,退休後每月收入應為七萬元,假設投保年資滿三十年,六十五歲退休的他,每月可以領到多少錢?
靠政府靠老闆 不如靠自己
首先,第一支柱政府社會保險方面,最高投保薪資四萬三九○○元,以現行制度來看,退休後每月可領二萬四一四元;其次,第二支柱企業退休金,以勞保新制計算,今年三十歲、每年調薪二%,到六十五歲退休時月薪超過十萬元,假設勞退新制每年平均報酬率四%,退休後每月可領到二萬四九八元。
將第一支柱及第二支柱加總,約為四萬多元,換算所得替代率為四十%,距離世界銀行建議的所得替代率七十%,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剩下的三十%,就須仰賴第三支柱──個人理財。
國人四大迷思 專家來剖析
據調查,影響在職人士準備退休金的主要原因,以置產、負擔房貸為首;其次為意外、疾病導致無法工作;再來是負擔子女教育費用。
個人理財的部分,大致可分為儲蓄、投資,以及商業保險。然而,在第三支柱的退休安排,國人普遍有「準備不足」、「過於保守」、「錯估風險」、「年金提早解約」等現象。
不必多準備 勞保勞退就足夠
據調查,台灣四分之一的在職人士,每月投入退休規劃的金額不到所得十%,更有高達三十四%民眾,除了政府強制繳納的勞保、勞退費用,完全沒有額外提撥資金,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金額多少其次 時間才是關鍵
台灣俗諺「生吃嚨無夠,擱想未晒乾」意思是吃都不夠了,哪來的存錢?摩根投信行銷與產品事業部執行董事劉玲君認為,不論選擇什麼樣的理財工具,時間絕對是關鍵。「金額多寡是其次,『提早開始』才是關鍵。」即便是最傳統的儲蓄,透過長期提撥,一點一滴的累積,等到退休那天,累積下來的金額,對退休生活多少也會有幫助。
保本最重要 退休金是保命錢
雖然儲蓄是退休資產來源之一,但由於傳統觀念將退休金視為「保命錢」,在退休理財規劃上,有高達六成民眾選擇「定存」為主要工具,卻忽略通膨可能會一步步侵蝕資產。
忽略通膨風險 資產大幅縮水
「只求保本,卻忽略通膨,不但會讓資產縮水,最後的結果就是『不保本』。」保德信投信行銷部市場策略組協理石永平認為,存款風險雖然低,且可支應臨時資金需求,但定存利率低迷,錢放存款,資本恐怕會被通膨吃掉。
假設通膨率三%,三十年後的通膨因子就是二.四三;現在的一百元,三十年後的實際價值,只剩下四十一元(100÷2.43=41.2);現在一個七十元便當,三十年後的價格,就是一百七十元(70×2.43=170)。
退休有閒錢 投資高風險市場
將近六成民眾注重保本,不願動用存款,選擇定存作為主要退休理財工具。但矛盾的是,台灣六十歲以上退休族,有四成將五十%以上資金放在高風險的股票市場,「買對股票上天堂,買錯股票住套房」,退休資產配置不當,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也是造成退休金不夠用的原因之一。
評估承受風險 退休才有保障
「越接近退休,越要選擇低風險的理財工具;距離退休越遠,則可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工具。」劉玲君指出,定存、保險、政府公債等,屬於低風險市場;基金則依選擇標的,風險有所不同;風險較高的市場則包括股票、房地產。
石永平認為,資產配置需求,雖因人而異,但可把握一個基本原則:用一百減掉自己的年齡,算出來的結果,就是自己適合放在高風險市場的資金比例。換句話說,六十歲以上退休族,高風險股票市場的資產配置,應該低於四十%。
年金當定存 提前解約賺利息
據統計,二○一三年台灣壽險 業總保費收入共計二兆五千八百億元,其中,人壽保險占壽險總保費收入的七十一.八四%,年金險則僅占十四.六%,相較於美國年金險占市場高達七~八成的比例,國內年金險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市場反應較佳的利變型遞延年金,期滿後即按期給付保險金,是相當不錯的退休保險商品;然而,由於定存利率極低,保單宣告利率優於定存,許多人還沒等到退休,就將保單解約,藉此取代定存、賺取利息。
年金險有保障 活到老領到老
退休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不工作、沒有薪資收入後,如何支付日後的生活開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黃泓智認為,中老年後逐漸步入退休,除了可透過醫療險、長看險來轉嫁「活太久,活得不健康」的風險外,面對「活太久,沒錢用」的現實,年金險具有「活到老,領到老」的優點,不必擔心退休後錢不夠用。
迎接樂退人生 從三十歲開始
「退休規劃越早越好,最好三十歲就開始安排,甚至可以更早。」黃泓智說,不論是儲蓄還是投資,越早開始,對自己越有利。
石永平也強調,假設每月投資五千元,年投資報酬率六%,預計六十歲退休:二十歲開始投資,六十歲時可存到一千萬;三十歲開始投資,六十歲時可存到五百萬元;若四十歲才起步,六十歲時只能存到兩百萬元;若等到五十歲才開始投資,六十歲就只能存到八十萬元。
保險也是,越早投保,保費越便宜。隨著醫療技術精進,平均壽命延長,面對「活太久,活得不健康」的風險,醫療支出勢必增加,及早安排醫療險、長看險等健康保險規劃,即使退休後健康狀況不佳,也能將風險轉嫁,維持理想中的退休生活。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臺灣每25人就有1人領有重大傷病卡 重大傷病險理賠標準明確 兼顧身故與意外保障更安心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截至今(2019)年8月重大傷病有效領證數為941,756,全國健保納保人數為... | 人壽保險 傳承 承傳 父子各自發光業務員要保持信念和兌現承諾,甚至還能夠增員自己第二代也一起加入團隊,有保險公司作為堅實的靠山,是絕對... | 醫療、健康保險 白內障的世界長怎樣? 四大眼疾報你知人的眼睛就如同一台精密的自動對焦相機,不但能夠看近、望遠,還能透過寬闊的視野,把美景盡收眼底。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