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公、勞、農、健保
鄉鎮市民團體的商機何在?
文/陳淑惠 | 2001.11.01 (月刊)

保費低、損率差,是許多保險業者對鄉鎮市民團體保險的一致說法,甚至有的業者還表示這幾乎是「一賠三」的業務——做進來一百元保費,卻要賠出三百元。然而,實際上在各鄉鎮市公所所舉辦的招標場合裡,前來投標的產、壽險業者卻往往超過兩、三家,為什麼呢?

如果「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那麼對目前承做這項生意的保險業者而言,鄉鎮市民團體的「利源」到底在哪裡呢?而如果這險種真的是保費低且損率差的業務,那麼最後會不會淪為業者的燙手山芋,終告流標收場,讓鄉鎮市民的團險福利也跟著音訊全無了呢?

產險業者砍價砍下半邊市場

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承保鄉鎮市民團體保險的業者以產險公司居多。事實上,這看在原本獨占鼇頭的壽險業者眼裡,並不是一件令他們折服的事。除了一方面因為八十六年保險法修正通過產險業者可以附加險的方式經營傷害險,而使得壽險業原本得天獨厚的傷害險大餅被蠶食之外;另一方面,壽險業者也被這突來的競爭者的砍價功夫嚇一大跳。

更有些壽險業者表示,只要知道有產險業者參加投標,他們就自動退出。也有產險業者無意間透露,當初(八十六、八十七年間)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損失經驗,認為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商機,因此一開始跳進來就標得很低,有的甚至從一半開始砍。

結果在保費不高,且損失率不佳的現實下,已有許多原先參與這個市場的業者表示不再投入,如幸福、中國、台壽等幾家曾在這領域叱吒風雲的壽險業者,以及第一、泰安、友聯等才進來一、二年的產險業者,都表示目前已不考慮加入這個市場的競爭行列。

而目前較為積極從事鄉鎮市民團保的業者,以富邦、明台、中國產物等產險業者為主,壽險業者則以國泰人壽參與程度最高。

鄉鎮市民團保也靠關係?

至於保險業者如何得知這些鄉鎮市民團保的業務訊息?除了依照採購法規定,招標金額超過十萬元以上者可透過政府採購公報,或電子採購公報的會員可直接上網查詢外;經由營業單位業務員的轉介,或是原有業務往來(如火險、車隊保險等)單位的詢問或告知,也都是保險業者獲得該項業務的可能管道。

因此,除了金額達到需對外公開招標的案子外,部份鄉鎮市地區也有可能是在規定的金額之下,自行尋找保險業報價,所以一些較為積極、客戶群裡如果有「鄉鎮市公所」的保險公司,很可能也會接到主動上門的案子。

據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本國產險業者表示,他們的鄉鎮市民保險資料裡,便有自行找上門的情形;而且據他了解,有些鄉鎮市公所有可能因預算或經費來源縮減,或為刻意避免繁瑣的對外招標公告事宜,便將投保對象「分批、分群、分期間」,例如從全村減為某一、二村,或只提供戶長、鄰長,或保險期間縮短等等,使得每一筆的保費預算大幅降低,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保費,也可以不必再如此大費周章找來一堆廠商。

可想而知,與鄉鎮市公所的「關係」,是保險公司搶得業務的關鍵之一。類似這種「進入障礙」,有些產險業者則抱怨,部分招標案只限以能提供醫療險的壽險業者為主,他們只好乾瞪眼。

保費計算已亂無章法?

事實上,根據統計,一些大額的鄉鎮市民保險,招標的方式大多以價格標為底,也就是在鄉鎮市公所提出的投保人數、保險項目及給付金額下,誰能以最低的保費承接,誰就能取得這項業務。

姑且不論保險規劃的專業性,是否適合這種只以價格做決定的情形,但就保險業者提出的保費報價水準而言,即已暴露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也就是保費與保額的「對價」幾乎毫無關聯。

例如原則上,壽險公司所提供的傷害險,衡量保費的主要因素便是職業等級;而產險公司提供的意外險,也應有保險期間最高賠償金額的限制,但據業者表示,實務上鄉鎮市民團保的保費,早已與這些原則脫節了,而是按照鄉鎮區公所所提的條件,再打聽上年度的人員傷亡情形及保費水準,「算」出一個投標的金額。更誇張的是,最後拍案敲定的保費,常隨回饋金、公庫存款孳息等預算縮減而跟著減少。

每人五、六十萬仍需再保?

不過,不論承接的保費有多低,既然已經接下業務,便應該要有承擔損失的心理準備,因為發生像九二一地震、納莉颱風等巨大災害時,造成全村、全鄉高額損失的情形,並非不可能,例如九二一的震災,造成台中縣石崗鄉民團保理賠金額便將近一億元。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五、六十萬保額的保險,仍需要透過再保險來分擔。

但國外一些再保險公司已得知國內鄉鎮市民團體保險損率不佳的情形,承接一次後,隔年便不想再承接,因此有業者打趣的表示,「那就找還沒有經驗的再保險公司囉!」

另外,根據國內的中央再保險條例規定,若業者要將業務再保出去,便必須優先分出一定比例給中再(即中央再保險公司),當然這種鄉鎮市民團體意外險也不例外。不過,據中再人員表示,實際上他們接到這樣的案子並不多,不過大家心照不宣。

鄉鎮市民保險 是雞肋抑大魚?

整體而言,大部分的業者都認為鄉鎮市民保險的損率實在不佳,不過還是有業者持續參與這項業務,他們看中的「商機」在哪裡呢?

其實,除了衝業績、增加市場佔率之外,擴充另一個行銷通路、提升從業人員的士氣及活動力,甚或藉機增員等,都是積極的業者心裡所盤算的商機。

因此,縱使鄉鎮市民保險本身損率不好,但如果業者能有把握推算、規劃出後續的商機,並能彌補得過這項業務的虧損時,與其說他們是因「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才參與這市場,不如說他們的確是在放長線釣大魚!

當然,如果鄉鎮市民保險仍一味的以保費低廉為唯一的決定因素,那麼誰也不敢保證什麼時候,保險業者發現苗頭不對而全數退出時,鄉鎮市民的保險福利會不會就此跟著無聲無息的消失?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壽險罹病理賠乳癌連霸 皮膚良性腫瘤首度進榜
壽險業者公布2015年理賠病因統計,其中乳癌理賠件數蟬連冠軍,較前一年增加一成、肺癌次之,件數較去年...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用心守護 高中(職)以下320萬學子幸福平安
本次「學生團體保險」招標過程中,感謝教育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新北市政府協助,於今日順利完成招標作...
市場動態
車險到期免煩惱 自動續約將上路
受夠每年汽車保險到期,都要業務員重新報價嗎?金管會最近正研擬開放車險自動續約,讓保戶省去每年投保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