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國內產險業自九十七年九月跨足經營健康險至今已逾一年半,獲准開辦之初,業者無不大張旗鼓對外宣傳,產險公會理事長石燦明甚至在去(九十八)年初樂觀預估,這項新開辦的險種至少可以為產險業帶來全年五億元簽單保費的進帳。
但事與願違,根據產險公會統計,九十八年產險健康險保費收入只有一.四三億元,目標達成率僅二十八.六%。若從產險業去年簽單保費一○一三.五億元來看,健康險的保費占率更是只有○.一四%,比起同年度壽險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三七五.二億元、占率達四%而言,產險健康險的保費貢獻度可謂微乎其微。
產險業籲健康險保證續保
產險費率自由化在去年四月一日實施後,車、火險保費大幅度調降,產險業連年衰退的保費收入勢必再度面臨嚴重打擊,為了挽救頹勢,石燦明向主管機關大聲呼籲,將產險業經營健康險不得保證續保的限制,改為比照壽險健康險必須保證續保的做法,才能為這項新開辦的險種創造出更大的銷售利基,同時也為產險業今年的「千億元簽單保費保衛戰」帶來助力。
只不過,面對產險業者提出健康險保證續保的訴求,身為主管機關的保險局態度始終相當保留,無論開放與否或者何時開放皆未給予正面回應,究竟保險局的考量是甚麼?
保險局擔心業者經驗不足
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表示,從九十七年六月至今雖然已有十五家產險公司陸續獲准經營健康險,但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十一家有推出商品,其中許多公司銷售健康險的經驗不滿一年。在核保能力、損失率的控制能力及相關配合條件都還不夠完備的情況下,一旦要求必須保證續保,可能導致業者無力負擔後續龐大醫療理賠支出,甚至會影響公司的營運能力。因此,注重穩健經營的公司也不樂見太早實施保證續保。
至於保險局有沒有可能開放選項,讓產險業者依據本身的經營條件與損失經驗,自己決定是否銷售保證續保的健康險商品,同時也讓消費者能夠有更多元的商品選擇。對此,吳崇權不置可否,並以「目前談產險健康險保證續保仍言之過早」作為回應。
吳崇權指出,正因為產險公司銷售的健康險不保證續保,且不必綁主約,因此費率才能夠比壽險公司的健康險便宜許多,產險業者應該善用這項優勢拓展市場,而不是一味的把健康險銷售成績不如預期的責任,全部歸咎於不保證續保。
業者:做生意不用官員教
對於保險局的說詞,前任產險公會理事長王事展則是站出來替業者反駁,他說,保險和其他商品不同,不應該只用價格取勝,保費高低也不是消費者在選購保險商品時唯一的衡量標準,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可負擔的能力範圍內,運用適當的保險商品填補保障缺口才是最重要的。
王事展進一步指出,主管機關開放產險業經營健康險,看似為逐年滑落的產險業績增添新的成長動能,但不得保證續保的規定又形同幫業者踩了剎車。他還直言,避免業者經營不善而產生虧損或許是主管機關的美意,但「做生意難道還需要政府官員來教嗎?主管機關不應該讓產險業者銷售這種半調子的健康險。」
保費便宜 消費者未必買帳
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也認為,台灣的消費形態已經逐漸朝向M型化發展,消費者對於保險商品的需求同樣趨於兩極,有人只要保費便宜就好,但更多的民眾在買保險時,圖的是一種安心的感覺,對保費反而不是那麼在意。如果產險健康險只能以保費低廉為銷售時的訴求重點,將很難激起金字塔頂層消費族群的投保意願。
李柏松表示,保險局目前仍不願意開放產險業者經營保證續保的健康險,理由不外乎經營的時間太短,核保、理賠及銷售經驗不足。因此他認為,不妨從保費收入、損失率、教育訓練及業務員登錄等方面訂出一套衡量標準,並且提供產險業一個明確的開放期程表,讓有意願銷售保證續保健康險的業者能夠有所依循。
開放續保 業者又愛又怕
其實,對於健康險該不該開放保證續保,產險業者的心態多半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九十八年產險健康險的損失率介於四○~五○%之間。李柏松表示,這樣的損率並不算低,目前在不保證續保的機制下,產險公司每年還握有續保的決定權,一旦開放保證續保,保戶的成長幅度卻不如預期,健康險的損率就會開始向上飆升。
李柏松指出,壽險公司的健康險損失率同樣不佳,但透過搭配壽險主約銷售,至少可以彌補健康險的損失。至於產險健康險本身就是主約型態,沒有其他可以搭配銷售的高獲利險種,業者只能靠保單年齡每滿五年調漲一次的階梯式保費機制,折衝健康險的理賠壓力。
保證續保 非影響業績唯一因素
至於保證續保是不是影響產險健康險業績的唯一因素?李柏松認為,消費者往往會因為擔心產險公司單方面拒絕續保,而傾向投保壽險公司的健康險,但續保問題不是令消費者卻步的唯一原因,其他像是壽險健康險提供的終身保障、還本、增值等商品優勢,以及產險業務員銷售健康險的專業度不足、社會大眾對產險健康險仍然相當陌生等,都是產險業在經營健康險時,難以和壽險業抗衡的重要因素。
針對消費者擔心投保產險健康險後一旦出險,隔年便無法續約的迷思,李柏松說,還是要看保險事故的性質及各公司的核保政策而定,通常只要不是罹患慢性重大疾病,縱使當年度出險的理賠額度較高,保險公司也不會拒絕續保。但若是被保險人累計投保金額與本身收入水準不相符,即使保單年度沒有出險紀錄,保險公司仍會考慮是否同意續保。
開不開放? 主管機關應給明確答案
產險健康險究竟該不該開放保證續保見仁見智,產險業者雖然積極爭取,但心態是又愛又怕,身為既得利益者的壽險公司想必不會樂見產險業加入保證續保的競爭行列。但主管機關的態度卻不能曖昧不明,不論開不開放,都應該要給保險業者和社會大眾一個明確的答案。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落實公平待客 多管齊下申訴減降 啟動ISO10002驗證專案 一步一腳印達成『申訴清零』宏泰人壽為落實公平待客,達成申訴清零的目標,以申訴減降為階段性策略,透過案件處理成效連結績效考核機制... | 市場訊息 中華郵政:詐騙集團假冒中華郵政公司 籲請民眾小心防範、慎防受騙中華郵政公司表示,近來有詐騙集團假冒中華郵政公司名義以不實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民眾國際郵件有未繳納關... | 市場動態 找對業務員,押對「保」
台灣人一年向產物保險公司與人壽保險公司買各類保險的保費平均超過11萬元,如果一家有3個人,平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