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兩虎相爭會雙贏還是俱敗?
文/吳淑雯 | 2006.05.01 (月刊)

老陳:「老王,聽說你住院一天保險公司就賠5,000元,比上班還好賺,是真的還假的?」;老王:「當然是真的!」,簡單的幾句對話就道出經營健康險所會面臨的高道德風險問題。而這也一直是壽險公司很頭疼的問題,如今產險業即將跨入健康險的經營,同樣的煩惱想必也落到了產險業者身上。

保險法修正草案中,開放產險業者得以承作一年期或一年期以下的健康險,而原本獨占經營權多年的壽險業,面對健康險的市場將被瓜分有何看法?又有何因應措施?對經營健康險市場抱著期待又怕受傷害心態的產險業,他們期待的是什麼?擔心的又是什麼?又將如何與壽險業競爭?

國人花費的醫療費用逐年高漲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82年國人每人每年的平均醫療支出約13,813元,至93年則增加為29,351元,10年間的成長超過2倍;另外,國民醫療保健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也從82年的4.88%,一路成長至93年的6.20%。可見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不斷延長,使得國人每人每年平均花費在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逐年增加。

全民健保開辦前,雖然大部份民眾的各項醫療費用可由公、勞保獲得補助,但對於不符合公、勞保被保險人資格的民眾而言,醫療費用還是得自行支出。而全民健保開辦後則提供國民基本醫療傘,民眾只要按時繳交保費,就能獲得基本的保障。

健康險市場因健保開辦而茁壯

全民健保開辦後,因為大部分費用均由健保提供,民眾自行負擔的部分相當有限,有些民眾因此產生看病次數越多越划得來的錯誤觀念,有事沒事就往醫院跑或用健保卡拿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健保的財務赤字不斷擴大,最後只好提高保費及自負金額來補財務漏洞,並陸續限縮給付項目,最後高漲的醫療成本又轉嫁到民眾身上。

另外,民眾也發現有些醫療項目健保並不提供給付,唯有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才能獲得充足的保障。因此,壽險業的健康險市場並沒有因為健保的開辦而萎縮,反倒是因推出不同類型的健康險商品,而逐漸受到民眾的重視,包括實支實付型或日額給付型的住院醫療險、補償癌症相關醫療費用的防癌險、給付特定疾病的重大疾病險、保障失去工作能力後生活費用的失能所得險,還有可補償被保險人需長期依賴他人照護而產生高照護成本的長期看護險等。

壽險業對產險業經營健康險看法兩極

在健康險市場日漸茁壯的同時,壽險業者也慢慢發現一些問題。南山人壽意外及健康險部市場業務企劃處經理李榮俊就舉防癌險為例,指早期銷售的防癌險,被保險人可以買到很高額的保障,只是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像93年平均每小時死於癌症的就超過4人,加上醫療的進步也使得癌症治療的期間拉長,所以不論罹癌的被保險人是治療後痊癒或不敵癌魔身故,都讓保險公司賠慘了,就連重大疾病險也因承保的範圍包括癌症,造成損失率偏高。

李榮俊進一步表示,除了依歷史資料訂定健康險商品價格時會產生保費收入不夠支付理賠金外,所謂必要性的醫療行為如何認定,也是相當具爭議性的問題,還有就是長久以來一直無法解決的道德危險問題。

對於主管機關將開放產險業得經營短年期健康險,壽險業的看法呈現兩極。有的業者認為產壽險的客戶本就有所區隔,不需太擔心,只是有承作銀行保險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銀行客戶比較傾向購買短年期的保險商品。也有壽險業者認為,之前開放產險業承作傷害險,產險業的低價策略已經讓壽險業受到影響,所以很擔心健康險市場也會遭到搶食。對此,壽險公會祕書長洪燦楠表示尊重主管機關的政策,就像全民健保開辦前,壽險業都認為醫療險應該沒市場了,結果業績反而突飛猛進,所以只要是良性競爭,壽險業其實都不必太擔心。

產險業磨刀霍霍  準備開拓市場

相較於壽險業者的兩極看法,產險業者因為多了一項業務可推廣,所以對健康險市場的開放均一致表示期待。有產險業者還指出,在日本、中國大陸、加拿大、英國與歐盟等國家,本就把健康險列為產險業的經營業務之一,因此主管機關開放產險業經營短年期健康險,也只是把業務還給產險業,說是剝奪壽險業業務並不公平。

為承作健康險,產險公會與產險業者皆磨拳擦掌,準備工作沒中斷過,除積極開設相關課程進行人員教育訓練外,產險公會也積極印製健康險核保及理賠手冊、建立健康險統計規程及通報系統,希望在法令一通過就能開始立即銷售商品。

為進軍健康險市場,各家產險公司無不積極招募核保、理賠或精算等專業人才,希望藉由專業人才的到位順利推行健康險。有些產險業者除要求同仁教育訓練課程須全員到齊外,連健康險商品也進入設計階段,為的就是不想輸在起跑點上。

經營健康險爭議多且道德風險高

去(94)年警方破獲多起詐領保險金案,最轟動的一起是溫氏家族共31人涉嫌先向各壽險公司投保,之後再與醫院勾結開立假住院證明,由醫院向健保局詐領健保給付,溫家則向壽險公司詐領醫療保險金……類似的案件層出不窮。洪燦楠表示,壽險業承作健康險雖有多年經驗,仍無法避免詐領保險金案發生,所以未來產險業是否有能力防阻道德危險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畢竟傷害險的理賠只要認定事故是否為意外造成即可,不若健康險還要認定是否為必要性醫療行為,每每產生爭議。

有壽險業者指出,商品訂價固然重要,但核保與理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除了基本的醫學常識外,還要有足夠的判別能力,才能防阻道德危險;點出目前產險業雖已做了基本準備與訓練,但理論的效果有限,產險業還是得在實際承作後才能明白箇中道理。

因為了解經營健康險的風險比傷害險大,面臨到的變數較多,所以多數產險業者多表示會參考過去壽險業承作的經驗,謹慎的來處理各個環節與訂價。

產險業者可考慮研發組合型商品

面對來勢洶洶的產險業者,壽險業者表示最怕衍生成惡性競爭,認為只有良性競爭才能讓雙方都更進步。有壽險業者預估,健康險開放產險業經營後,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旅平險,因為旅平險核保簡易,且產險業只要用旅行不便險搭配責任險,再加上健康險組成套餐型式,「俗擱大碗」的商品內容自會吸引消費者購買,進而衝擊到壽險業。

不過因為保險法修正草案只允許產險業承作短年期健康險,所以壽險業認為個人健康險市場受到的衝擊應有限,未來壽險業者可深耕長期健康險市場,讓產、壽險業在健康險的經營上有所區隔。而這可不是壽險業者在自我安慰,因為對於健康險的經營方向,產險業者也坦承在個人健康險商品部分,消費者應還是傾向找壽險公司購買長期健康險,而擁有大量企業客戶的產險業者則可能朝團體健康險發展,提供企業完整的危險管理計劃。

經營健康險 低價競爭不可行

對產險業而言,經營健康險雖具有潛大的商機,卻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雖然產險業者已磨刀霍霍做足打入健康險市場的準備工夫,但壽險業在雙方開戰前也給了良心建議,除告誡產險業在承作健康險初期須做好可能虧損的心理準備外,也希望產險業不要像經營傷害險一樣打低價策略,因為健康險損率高,若產、壽險公司你來我往地在價格上做競爭,只會兩敗俱傷,對彼此財務造成重大衝擊,所以建議產險業應在長期觀察健康險市場後再調整費率比較安全。

一旦產險業進入健康險市場,消費者便將有更多元的商品可選擇,但對於產險業而言,價格競爭若不可行,唯有朝設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例如善用醫療險補足過去產險業在滿足企業危險管理需求的缺口,再輔以有效遏止道德危險發生、建置醫療資源、設立核保理賠管理系統資料庫以及延攬與培訓專業人才,才能把醫療險業務的餅做大,並為產險業開啟另一片天。

兩虎相爭誰勝? 留待後續觀察

產險公會表示,經營健康險後,產險業只要能有壽險業健康險保費收入的5%到  10%,就能成功開拓新的出路,預估經營健康險的初期將能為整個產險業創造新台幣140億元的商機。

由於保險法修正草案尚未經過立法院三讀通過,相關法令也未公布,因此健康險是否真的能為產險業帶來140億元的商機?產、壽險業相互競爭下會誰勝誰敗?是兩敗俱傷還是各蒙其利?是否能達到產、壽險業者與消費者三贏的局面?這些問題全留待產險業正式揮軍健康險市場後才能得知,敬請拭目以待。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創意迎新春、邁向健康金牛年 落實防疫新生活 全新型態「走春潮」、「虛擬保險館」紅包好禮大放送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到來,今年長達七天的連續假期,是否已安排好規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與相關規範,富邦人壽...
健康醫療百科
碘攝取量不足 小心又胖又笨
「碘」是甲狀腺製造賀爾蒙的原料,甲狀腺素主要功能是促進代謝、刺激組織生長、增加心輸出量等。碘吸收不足...
財經時勢
利率變動時期的保值 理財術
­­­ 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全球面臨通膨升高的壓力。根據摩根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