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北醫聯醫:預防及延緩失能 長輩用藥要注意什麼
資料來源:北醫聯醫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5.09.23 (新聞)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供以下幾點提醒:
 
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
 
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
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易造成低血糖,導致昏厥或意識不清。
● 止痛藥: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腸胃或意識狀態,需謹慎使用。
 
3. 留意腎功能與肝功能
隨著年齡增長,腎臟與肝臟代謝能力下降,藥物容易在體內累積,增加副作用風險。建議:若長輩有腎臟功能減退或肝功能異常,應依檢驗數值調整劑量,並由醫師評估。
 
4. 避免自行停藥或亂加藥
部分長輩擔心副作用,可能自行減藥、停藥,甚至聽信偏方,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建議:任何藥物調整都應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不可自行更改。
 
5. 建立正確用藥習慣
● 按時服藥:有助藥效穩定,也可減少遺漏。
● 使用輔助工具:照顧者可利用藥盒或用藥提醒APP,協助長輩記錄服藥情形。但需注意,有些藥品容易受潮或變質,事先分裝前可先諮詢藥師是否適合。
● 觀察身體變化:若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意識混亂、食慾不振等狀況,應立即記錄並告知醫療團隊。
 
陳俊延說,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也可利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等社區據點的講座與資源,提升健康識能。讓我們一起守護長輩健康,實現「健康老化、在地安老」的目標。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解決費差損 金管會要壽險業者訂「自律規範」
為解決保單費差損衍生「營業費用」計算認定不一爭議,金管會要求壽險公會訂定「自律規範」,現由壽險公會彙...
醫療、健康保險
3要點 教準媽媽選購婦嬰險
職業婦女愈來愈普遍,平均生育年齡也不斷延後,看準女性的保險意識普遍高於男性,國內保險公司相繼推出專屬...
健康醫療百科
WHO:心血管疾病 是女性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婦女健康訊息通報,全球婦女平均較男性多活4年,除了乳癌對女性的威脅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