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健康署:炎夏防止熱傷害 必備三招「涼、補、心」
資料來源:健康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5.06.27 (新聞)

6月21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台灣氣候高溫又潮濕,在氣溫與濕度持續攀升的環境下,熱傷害風險也隨之上升。國民健康署提醒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慢性病患者皆屬高風險族群民眾,掌握「涼、補、心」三字訣:保持涼爽、適時補水、提高警覺,才能平安度夏,遠離熱傷害。

預防熱傷害 掌握「涼、補、心」三字訣:
隨著氣溫不斷攀升,熱傷害案例明顯增加。近日新聞報導,一名青年僅在自家騎樓長時間停留,因環境悶熱、通風不良,突然昏倒送醫,出現體溫飆升、全身乾燥無汗的症狀,經診斷為熱中暑。國民健康署提醒,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濕或不通風的環境,即使未直接曝曬,也容易導致體溫無法有效散熱,進而引發熱傷害。若未及時處理,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且死亡率超過30%。

為預防熱傷害,牢記「涼、補、心」三字訣: 
一、保持「涼」爽: 
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在室內適時開啟電扇及窗戶達到空氣流通,開啟冷氣時,建議溫度設定在26-28度,另外,外出時佩戴遮陽帽、陽傘及涼感巾等物品,並且可以選擇到遮蔭廣場、公園樹下、圖書館等場所,避暑降溫。

二、「補」充水分: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日常生活中若出現尿量減少、尿液顏色變深、口乾舌燥、疲倦等情形,都是身體提醒補水的訊號。建議依個人的活動量、身體狀況與天氣變化,適時主動補充水分,且避免攝取含糖或酒精飲料,讓飲水成為日常好習慣!

三、提高警覺「心」:
隨時留意中央氣象署發布的高溫警訊,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炎熱時段外出;若需外出應選擇陰涼處並攜帶水壺、防曬等設備。此外,當周遭的家人、朋友或是路人出現熱傷害徵兆,像是過度流汗、體溫上升、頭暈、噁心等症狀時,請主動上前關心並協助移動到陰涼處降低體溫、協助對方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呼吸困難或意識持續不清時,請立即就醫或協助撥打119,轉送至醫院,以確保安全。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成功無捷徑一步一腳印
一個三十歲就當過十年來只有四人得過的三商美邦三三三榮譽會總會長、花五年時間就做到處經理的少年郎...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落實金融友善 榮獲金管會保險競賽三項大獎
新光金控子公司新光人壽長期關懷弱勢,致力推動金融友善環境及公平待客服務,於11月21日由金管會舉行的...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台灣首家企業全力響應 偕荒野保護協會啟動連續三年川廢快篩調查、推動河川保育工程
近年海洋廢棄物議題備受各界關注,海灘上成堆的保麗龍、捕撈漁具、寶特瓶讓人怵目驚心,這些海廢不只就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