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調查&排名
2024大企業的保險如何安排?
文/何楷平 | 2024.11.01 (月刊)

氣候異常、天災頻仍,讓企業風險意識逐漸提升。根據國際再保公司統計,今(二○二四)年上半年因天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高達一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其中保險理賠逾五百八十億美元,因為企業及個人風險意識抬頭,五十%的保險缺口成為歷年同期新低。

不過,怡安集團巨災報告也顯示,全球因海洋暖化、太平洋對溫室效應反應,加上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活動、強烈對流風暴的風險長期低估,預估未來二十年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巨災損失將至少增加十%,因此,企業面對即將到來的不可預測風險,勢必將加緊腳步積極做好風險管理。

歷經花蓮地震、凱米颱風 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增加?

焦點放回國內,今年上半年產險業整體保險賠款五二七億元,相較去年大幅減少六九三億元,主要是因為防疫保單皆於去年底到期。上半年發生四○三花蓮大地震,估計保險損失約三百至三百五十億元,但由於各產險公司都有再保安排,加上台灣地震險投保率並不算太高,因此對產險市場的影響並不大。

除了地震,颱風也是常見天災。光是今年,台灣就遭遇兩次重大颱風來襲,七月凱米颱風來勢洶洶,重創南台灣,不只創下高雄多納林道站建站以來最大雨量,甚至罕見讓全台二十二縣市連續兩天放颱風假;不到三個月,九月底颱風山陀兒,不僅繞開中央山脈從高雄登陸,甚至以時速七至十公里「龜速」前進,從發布海上警報到登陸,時間長達四天之久,成為歷年來登陸前警報時間最久的颱風,也在基隆創下一九八○年以來單日雨量最高紀錄。

面對各種新興風險,我國千大製造業的風險管理策略,是否產生新的變化?

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增加?危險管理、員工福利

根據本回「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企業投保動機以「為風險做危險管理」勾選率最高,達八七.七%,成為今年企業最大投保動機,相較上回調查,成長六個百分點,取代上回冠軍「員工福利」。

推測和今年發生的花蓮地震及強颱有關,也因此讓企業對用保險來轉嫁風險的重視程度,較往年大幅提升。此外,調查也顯示,因「曾發生災害,體會保險的重要而投保」的企業也高達三成,其中表示因發生「地震」而投保的企業,較上回調查增加七個百分點。

排名第二的投保動機是「員工福利」,勾選率八三.三%,與上回調查相比差距不大,顯示提供員工保險福利,依然是千大企業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另外,有六九.四%的企業購買保險是因為「政府法令規定」,四十八%企業則是基於「合約要求」。

進一步針對企業規模和投保動機進行交叉分析發現,規模較大的企業(排名前二五○),投保動機相對多元,政府法令規定、合約要求、曾發生過災害等,都是驅動大企業投保的重要因素。 相較之下,排名二五一~五○○企業的投保動機,則集中於風險管理和員工福利。至於企業規模排在七五○~一千的企業,投保動機則更專注於風險管理。

商業火險投保率達一〇〇% 逾六成企業附加地震險

「商業火險」仍然是千大企業投保率最高的險種,歷年均在九成以上,今年更高達一○○%。至於火險附加險的部分,隨著地震、颱風與洪水等災害頻傳,可說是讓大企業吃盡苦頭,更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因此,在所有附加險當中,附加地震險與颱風洪水險的比率最高,前者附加率達六一.五%,後者達五八.三%,尤其規模愈大的企業,附加地震險和颱風洪水險的比例愈高。

此外,不同行業在面對災害時,對於風險的重視程度和保險安排上略有差異。例如「化學材料及原料」業在商業火險附加地震險的比例最高,達到八二.七%,可見該行業對地震風險特別關注,相較之下,「汽車及其零件」業對地震風險的重視度就比較低,有附加地震險的企業比例僅三成。

整體來看,不只商業火險投保率達百分百,附加險投保率也呈現成長趨勢,相較上回調查,地震險附加率從五七.七%增加至六一.五%,颱風洪水險附加率也從五五.七%增加至五八.三%,可見企業對經營風險的敏銳度逐漸提升。

商火、責任險、團險 三大險種投保率增加

另外,大企業在責任保險的投保率也很高,達九一.三%,相較上回成長約一個百分點,其中,公共意外責任險勾選率達八二.一%,是除了汽車任意第三人責任險之外,投保最普遍的險種,其次則是雇主責任險,投保率六十九%,相較上回成長約五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企業對風險的敏感度提高,政府對企業責任的要求日益嚴格,以及企業對員工福利安排的重視度增加,大企業對商業火險、責任保險及團險的投保狀況,都出現成長趨勢。

相較上回調查,商業火險勾選率從九八.四%增加至一○○%、責任保險勾選率從九十.二%成長至九一.三%,團體保險也從上回的九三.四%增加一個百分點來到九四.四%。

隨著全球企業ESG浪潮的興起,市場對公司治理和組織營運的期望愈來愈高,積極管理企業董事會和領導人潛在風險,也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目標,因此千大企業投保董監事責任保險的比例,也較上回調查增加三.八個百分點,來到六五.一%。

至於汽車保險,由於對大型製造業而言,雖然車輛是必備交通工具,但除了依法須投保的強制汽車責任險之外,相較於廠房、設備、原料等,與汽車有關的風險多半可由企業自行承擔、且無礙健全經營,因此投保率低於商業火險。

隨著企業求償意識抬頭,使用車輛造成第三人傷亡的賠償金額逐年墊高,本回調查顯示,有七三.八%大企業有投保任意第三人責任險,高於車體險(六七.九%)、竊盜險(六四.三%)以及超額責任險(六一.一%)。

大企業提供員工福利 九成四提供團體保險

良好的福利制度,是企業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徑,而團體保險則是員工福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疫情紅利逐漸消退,部分製造業面臨營收下滑的挑戰,如何穩定收入、有效控制成本,並同時留住人才,成為大企業亟需解決的難題。在營運壓力增加的情況下,企業若希望不增加薪酬成本,仍能提供讓員工感受到實質價值的福利,保險無疑是一個直接且具體的選擇。

根據本回調查,高達九四.四%企業有投保團體險,其中,投保率最高的是「壽險」,勾選率分別有六五.九%,是團體保險當中,唯二勾選率超過六成的險種,第二高則是「傷害險」(投保壽險公司),勾選率六十.三%,「健康險」(投保壽險公司)也有四五.二%。

產險業自一九九七年開辦傷害險,如今已成為僅次於車險、保費收入第二高的險種。然而,千大企業無論是傷害險或健康險,仍以「向壽險公司投保」居多。本回調查,受訪企業投保產險公司團體傷害險僅三成一,投保產險公司健康險僅一成一。此外,這回千大企業有二三.四%投保年金險,比上回調查的四.六%,增加十八.八個百分點,推測疫情過後缺工嚴重、人才難尋,為了強化留才、降低流失率,愈來愈多企業選擇透過團體年金險,幫員工「類加薪」,提供更多元的保障福利。

攸關ESG公司治理 企業對資安險最有興趣

根據KPMG安侯建業出版《二○二四十大風險報告》,隨著社群媒體快速發展,「虛假資訊」成為二○二四年全球最大風險,對企業來說,落入虛假資訊控制的風險,將愈來愈不可控,若無法事先做好損失預防與損失轉嫁的規劃,就有可能受到虛假資訊的威脅。

大企業除了面臨極端氣候和天災威脅,數位風險更是難以預測,尤其台灣製造業環境複雜,因應數位自動化而增添多項機種,老舊機台持續使用但欠缺防護,而新進機種又不一定與舊系統相容,一旦被駭客發現資安漏洞,就容易成為攻擊對象。

因此,許多大企業開始考慮增加保險。本回調查顯示,有十七.五%企業未來考慮投保更多保險,其中,「資訊安全險」被提及比例最高,反映出企業對於數位化過程中的風險防範意識,已逐漸增強。尤其,面對當前ESG浪潮來襲,建立企業資安聯防體系,將資訊安全納入公司治理,降低企業資安風險,儼然成為千大企業實現ESG的重要課題,推測資安險將持續成為保險市場中的熱門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在資安險的投保率僅七.一%,企業規模排名前二五○的公司,投保率也只有一成。在全球資安風險意識升溫的情況下,資安險在企業未來保險規劃中,將逐漸佔據重要位置。

隨著全球風險環境的變化,千大企業在保險規劃上的需求逐漸多元化,從傳統的火災、責任保險,逐步延伸至數位風險的保障,而風險管理將持續成為大企業投保的核心動機。歷經去年一整年的激烈競爭,今年本刊第二十三回針對千大製造業執行「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哪些產險公司最獲千大推崇?答案就在本次調查的「最受推崇的產險公司」排行榜。

●本文內容取材自2024「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報告。本調查以台灣一千大製造業負責保險事務的單位為調查對象,報告內容包括企業的保險購買行為與企業最推崇的產險公司,以及各等級營收規模的企業在各重要指標的交叉分析,對產險公司與經紀人公司開發與保全千大客戶,或各大企業選擇產險公司或經紀人都極具參考價值,報告內容達180餘頁。

●洽購專線02-88665238 #818 #808 現代保險雜誌社有限公司。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多元行銷應再深入思考
今年七月一日起,來台已十年的紐約人壽台灣分公司,將「升格」為子公司,而一路跟著台灣紐約人壽成長...
財經時勢
2016壽險訴訟率排名 康健0訴訟奪冠
根據保險局最新統計,去(2016)年壽險業理賠訴訟與申請理賠件數結果出爐!康健人壽維持前年佳績,以申...
市場訊息
勞動部:職災勞工因醫療所需 選用健保自付差額特材 可申請差額費用補助!
為增進遭遇職業傷病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被保險人醫療給付權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下稱災保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