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2024年第17屆巨災風險管理研討會 借鑒先進國家的處理經驗 讓民眾對住宅地震保險能有更清楚的認知
資料來源:住宅地震保險基金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9.03 (新聞)

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地震保險基金)於2024/08/30假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4年第17屆巨災風險管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同樣身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紐西蘭及日本住宅地震保險制度管理者現身說法,彼此交流分享與學習,以精進我國住宅地震保險制度,同時研討如何在提升投保率的同時,減少保障缺口,強化民眾地震來襲時之財務應變能力。

時逢集集大地震二十五周年地震保險基金成立二十二周年,金管會保險局王麗惠局長親臨致詞,期望藉由本次交流和彼此經驗分享,能持續精進地震保險制度,累積妥適地震資本抗災,同時深化投保意識,普及地震基本保險,發揮安定力量。巨災保險機制的成功,單憑政府或民間一己之力無法成功,需公私部門通力合作,以{自助-公助-互助}理念相輔相成使其更臻完備。 

此次會議由地震保險基金總經理擔任引言人,並邀請紐西蘭自然災害委員會(NHC)執行長Ms. Tina Mitchell以及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JER)專案執行總經理Mr. Masaki Obuse分享各自國家的住宅地震保險制度,也邀請我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陳宏宇主任引領聽眾探索災防和地質科技新思維。

地震保險基金總經理張嘉麟引言時指出,各國因為社會, 政治, 經濟, 文化的不同, 有不同的地震保險制度, 有的以解決社會問題買不到買不起, 例如台灣的921地震, 有的以解決巨災保險承保能量供給為目的,政府參與提供保障的程度不同. 所以制度決定了承保範圍和保險費高低, 但不變的是民眾必須負擔相應的保費。在解決投保普及率和減少保障缺口, 各國採取漸進或激烈方式也不同. 台灣的漸進方式是以住宅地震基本保險配合商業住宅地震保險來推動達成雙指標。

台灣保險制度的核心價值為急難救助,屬於災防型保險,容易推廣以強化民眾災害防救意識,並由公私部門通力合作,持續累積適足之地震資本,建構災防保險安全網絡,共同守護民眾居住的家園。民眾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 購買商業住宅地震保險, 以補足財產損失的需要. 

本年度研討會採實體會議形式舉辦,出席來賓包括產險同業、災防單位、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學術研究和相關單位總計約180多人參與。本次研討會討論重點,著眼於同樣身為環太平洋地震帶國家他們的制度與災防損失經驗,及台灣災防新科技。由介紹地震風險揭開序幕,敘明由於國情不同而發展演化專屬之天災機制,但總結各國情形,核心問題仍舊回歸到地震資本需求和供給面如承保能量、資本適足性以及保障缺口。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公會理事長也是兼任地震保險基金董事長的李松季先生,特別提到本次會議讓我們學習到要建立一個健全自然災害保險制度,首先考量民眾保費負擔能力、投保方便性與公平性,並取得平衡點,以維持保險體系的穩定和永續發展;及利用衛星、空照圖、無人機等現代科技輔助,以加快理賠處理速度,努力精神值得我國學習與仿效,是各國可以致力的方向。

期望借鑒先進國家的處理經驗和0403地震經驗,我們將檢討精進現行計畫以確保未來能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加強溝通宣導,讓民眾對住宅地震保險能有更清楚的認知,而非身處危險而不自知。天災無常,實非人類所能預知及掌控,惟有預作準備、加強自身災害防治措施,並調整心態面對問題及處理,亦即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Face it, Accept it, Deal with it & Let it go),方為災害應變上策。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強化阻詐能力 新壽多管齊下 守護民眾資產 落實公平待客
近年來⾦融詐騙案件頻頻發⽣,新光人壽為積極回應詐騙⼿法⽇益翻新的挑戰,全⼒阻詐,特於2024年12月...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遠雄人壽全方位照顧員工 提供流感疫苗施打福利
隨著流感季來臨,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流感疫苗可以提供7至9成的保護力,去年因流感重症死亡的患者,95...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2年11月25日
勞動部:家事移工全納保 職場安全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