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國健署:腸篩陽性別輕忽,潛『腸』危險快揪出 超過6個月以上未確診 罹癌風險增加30%
資料來源:國健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11.28 (新聞)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另衛福部111年死因統計,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為降低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又癌症篩檢資料顯示,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鼓勵民眾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如為陽性,務必到醫療院所進一步確認,絕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 

早期大腸癌易治癒 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
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早期癌(第0-1期)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剩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並及早確診治療。

大腸癌患者林先生分享,因身體不適到醫院看診,剛好醫院告知符合免費大腸癌篩檢資格,聽完說明後,發現篩檢過程不難,所以就接受大腸癌篩檢,透過採便檢查發現異常,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為大腸癌第一期,病患林先生積極配合手術切除病兆,目前術後第2個月恢復狀況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國民健康署提醒大家,有些癌症早期不易發現,大腸癌就是其中一種,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找出潛「腸」危機。

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若要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

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  不要慌張應該進一步接受大腸鏡診斷
除了定期篩檢,篩檢陽性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診斷,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找出隱藏在大腸中的息肉,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的當下即可切除,不必再另外進行手術,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進一步惡化為大腸癌。研究顯示,篩檢結果為陽性者,罹患大腸癌風險較一般族群高20至30倍,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會增加30%,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確診,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64%!因此提醒篩檢結果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確保腸道的健康。

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民健康署攜手合作 篩檢異常主動追蹤
今(112)年6月1日起,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民健康署攜手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以人為中心,建立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協助依民眾就醫意願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民眾若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無須驚慌,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療院所進行進一步檢查,就可以及早處置;並配合後續追蹤、治療,將可降低癌症所帶來的威脅、減少對個人及家庭的衝擊。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啟動體內綠環保 響應環境綠和諧 【熱血一夏‧就是愛分享】捐血公益活動6/6起跑
捐血,可說是利人利己的公益善行,一來可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做好體內環保;另外,捐血一袋可以幫助傷病患...
市場訊息
台新銀行:推出WeChat官方帳號 行動服務再升級
台新銀行為了提供便捷生活化的金融服務,滿足客戶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需求,本月起正式推...
健康醫療百科
流感疫苗打了沒? 疾管署:首打族勿忘第二劑
疾病管制署表示,我國今(2020)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整體使用率已接近九成;近日天氣漸漸轉涼,籲請家長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