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耳其大地震震驚國際,建築物倒塌、屍橫遍野的畫面洗版全球,讓同樣曾遭逢大地震的台灣民眾感同身受。台灣位處地震帶,但根據最新統計,住宅地震險投保率僅三十七.三%,九一八萬戶住家當中,約有三四○萬戶投保、另外的五七八萬戶未投保。換句話說,生活在地震高風險的台灣居民,有近六百萬戶處在地震風險的保障缺口下。
為什麼實施二十餘年的住宅地震險,投保率這麼低?住宅地震險,提供哪些保障?如何理賠?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三位專家學者,一起談一談這個攸關全台家戶住宅安全保障的重要課題。
住宅地震險投保狀況
與各區地震風險脫鉤?
氣象局日前公布台灣各斷層的「發震機率」,資料顯示,台灣未來五十年發生規模大於六.五地震的機率高達九十九%,規模七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五十四%。其中,發生地震機率最高的地區,包括花蓮、台南、宜蘭等。地震風險愈高的地方,自然愈需要地震保險。但根據統計,花東地區、嘉南地區的住宅地震險投保率,都僅有二成左右。
「台灣地震險投保狀況,和當地的地震風險,是脫鉤的。」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認為,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推動「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美意,並沒有具體落實到民眾的保障缺口,這點非常可惜。
以六都三十年以上的老宅占率來看,台北市有高達七成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宅,耐震度當然不如新建案,但住宅地震險投保率僅四成;老宅占比第二高的高雄市,住宅地震險投保率也只有三成六。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政府實施「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制度,民眾在申請房貸時,銀行要求購買的「住宅火災保險」,也將「地震基本保險」一起涵括進去。因此地震險的投保率其實就是住宅火險的投保率。
據統計,九二一大地震後,二○○二年「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上路之際,投保率約七.五%。國泰世紀產險公司副總經理何子健觀察,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投保率每年穩定成長,近十年約增加十%。
這項政策性保險實施二十年來,從數據來看,住宅地震險投保率,和該地區新建案或房屋交易活絡度呈正相關,投保率較高的新竹、桃園、新北市、台北市等,住宅交易較活絡,因為房貸而投保住宅火險及地震險的需求自然較高。
然而,投保率的增加並不代表民眾地震風險的意識抬頭。《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認為,住宅地震險投保率的成長,僅是因為新建案增加導致的房貸需求升溫,「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制度建立至今,民眾對於這項保障的概念依然不足,除了加強宣導,如果可以站在民眾的角度,例如住宅建物愈安全、保費愈低等方式,不但能讓民眾知道地震險的重要性,也有助於全面提升投保率。」
豪宅老宅新建案
保費保障都一樣?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每年保費一三五○元,保額最高一五○萬元(保險金額低於一五○萬元者,保險費按比例減少),在房屋「全損」情況下,住宅地震險就會啟動理賠。
而所謂全損,是指房屋建築物全倒或是不堪居住且修復費用達重置成本五十%以上的程度,一旦達到全損程度,每一住宅建築物最高可賠一五○萬元補償金,以及二十萬元的臨時住宿費用補貼。
何子健表示,目前的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保費是單一費率,不會因為屋齡或所在地區而不同,主要是希望這樣的政策性保險,可以透過保費較親民、一視同仁的方式,讓更多的民眾可以獲得地震保障。另外,雖然民眾申請房貸時,銀行會要求必須投保「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但如果房子已無貸款需求,民眾也可以用相同保險條件單獨投保「地震基本保險」。
但必須留意的是,若屋主還在償還房貸期間,銀行擁有六十%的優先受償權。假設房屋全損,地震基本保險理賠一五○萬元,銀行可以優先取得九十萬元的保險理賠。
相較於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採單一費率,商業火險附加的地震險,則會考量地區和建築等級(如鋼筋水泥或鐵皮)決定費率。何子健補充,如果是住商混合,則是以門牌的使用性質作為判斷基準,門牌登記是住家,就投保住宅火險,有從事商業行為,就要投保商業火險。
台灣位處高風險區
為什麼投保率很低?
何子健坦言,「沒有房貸的民眾」幾乎很少有人投保住宅地震保險,而且很多民眾在貸款清償完成後就退保,「其實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當房貸還完,房子完全歸屬於屋主的時候,反而更應該為自己的房子規劃更完整的保障。」目前地震保險除了保障全損的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如果想要保障更全面,可在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上附加擴大地震險或輕損地震險,這兩種附加險都是部分損失就有理賠。
台灣發生大地震的機會不小,林麗銖認為,「不知道住宅火險中涵蓋地震保險保障」、「不知道全損才理賠」、「不知道保額最高才一五○萬元」、「不知道六十%賠款要優先給銀行」等四個「不知道」,反映了台灣民眾對地震風險管理素養的不足。
「其實一百五十萬元的保障,對民眾來說實在杯水車薪。」戴雲發認為,除了要讓地震保險全面普及化,應該也要思考如何增加保額,透過商品設計讓費率更具彈性,才能有效提升全民的地震險投保率,「除了相關單位加強宣導,讓民眾對地震保險更瞭解之外,如果能將建築品質和保險進一步連結,幫消費者的建築安全把關,地震發生時也有完整的保險保障,這樣民眾的投保意願應該會更高。」他建議。
「九二一之後的第三年,政府就推出的地震基本保險,是先『求有』,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幾年,應該要更『求好』。」林麗銖認為,除了加強宣導,讓民眾更了解這項保險的相關內容外,也應讓地震險的保障範圍更加周全,譬如除了全損外,也納入部分損失及提高保障額度等。
此外,在費率方面,是否也應逐步考量建築物的地點、建築結構等,另外,這項政策性保險是否有機會採行強制投保方式,這些都是政府與相關單位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在民眾的部分,千萬不要以為房貸還完保險就不用再投保,火災與地震風險不會因為貸款清償完畢就遠離,而沒有投保的民眾,則應主動積極投保,因為地震風險是怎麼躲也躲不掉的;此外,民眾若覺得地震基本險保障不夠,可加保超額地震險,拉高保額,或是附加擴大地震險或輕損地震險,來填補房屋因地震導致部分損失的風險缺口。
住宅地震保險的實施並不是為了保障貸款銀行的債權,而是為了民眾的房產權益;但十之八九的民眾都不是因保障的動機而投保。「以為有貸款才需要、覺得政府沒規定、認為萬一發生天災政府會幫忙……這些都是台灣民眾普遍的錯誤觀念,」何子健強調,台灣是高地震風險區域,地震災害的損失成本對國家是沉重負擔,對於沒有地震保障的住宅萬一發生地震,政府還是得耗費巨資去救濟。
因此,與其災後才提供救濟,不如思考如何讓地震保險更普及,甚至朝向「類強制險」的方式推動,才是解決台灣地震險投保率低迷的有效方式。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業界響應! 國泰富邦調降宣告利率為因應金管會要求,保單不得虧本、不得產生利差損,壽險公司陸續響應,繼台灣人壽聲明將陸續下架高IRR(... |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我轉我轉 我賺賺賺」 臺銀網銀轉運賺翻天抽大獎活動開跑臺灣銀行自91年推出網路銀行的服務迄今已經過15年了,一直朝著以安全為基礎、以服務為導向的目標邁進,... | 健康醫療百科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蔡萬才癌症大樓揭牌 北醫邁向癌症醫療重鎮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日前舉辦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儀式,匯聚北醫體系癌症醫療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