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美國人愛買年金保險,日領台幣242億元
文/方雪俐 | 2014.01.01 (月刊)

美國是全世界保險第一強國,2012年以1兆2709億美元拿下全球保險業保費收入的27.55%,其中壽險保費5678億美元,占美國整體保險業的4成4。

壽險業平均每天進帳15.6億美元,約合台幣約467億元,保費收入中5成3來自年金保險,約合台幣248億元。

而壽險業的給付金額則達5342億美元,平均每天14.6億元,約合台幣439億元,其中5成5為年金保險,約合台幣242億元。

1988年至今,1475家壽險業消失

美國壽險業的保費收入雖然來到歷史新高,不過壽險業者的家數卻逐年減少,甚至接近新低。

1950年美國計有壽險公司649家,之後逐年增加,1988年達到最高峰2343家,之後又因為倒閉、合併、購併等而逐年減少。

1993年之前,美國壽險業的組織型態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與相互公司兩種,之後才陸續有互助社以及農業、互惠等其他組織。2012年共有各種組織形態的壽險業868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有660家,占7成6,相互公司有120家,互助社82家,農業、互惠等其他組織則有6家。

在過去24年之間,壽險業共減少1475家,換句話說,有6成3的業者消失,目前約為1950年代的規模,而當時的保費收入只有81.9億美元,若不考慮幣值因素,62年間美國壽險保費收入大約增加了69倍。

壽業者當中,有1成1即九九家是外商公司,其中以鄰國加拿大最多,有二十五家,歐洲國家則有瑞士十五家、荷蘭十三家、德國、法國以及英國各八家,義大利、瑞典各一家,其他包括日本五家,南非一家,另外還有百慕達九家、開曼群島四家以及巴貝多一家。

1.56個內勤 服務1個業務員

2012年美國壽險從業人員約234萬人,較前一年度的230萬人略增3.7萬人。從業人員當中,從事業務工作者91.2萬人,內勤則有142.5萬人,內外勤比達1.56,即1.56個內勤人員服務1個業務員,而台灣則是1個內勤服務6.42個業務員。

美國有3.13億人口,平均每343人才有1人從事壽險業務,而台灣登錄壽險業務員約有32萬人,平均每73人就有一人是壽險業務員。美國人口是台灣的13倍以上,壽險業務員則僅為台灣的2.9倍,但美國的壽險保費大約為台灣的七.八倍,業務員的平均生產力比台灣高出不少,除了民眾的保險意識強、投保意願高之外,年金保險與團體保險的普及,都是美國壽險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五成三保費,來自年金險
2012年美國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合計約6560億美元,包括壽險1354億、年金3481億、健康傷害險1723億,占率分別為20.6%、53.1%與26.3%。其中。年金險的保費占率繼兩年前首度突破五成之後,2012年再墊高到53.1%,而壽險占率僅二成,是業務量最小的險種。

1986年美國零歲人口的平均餘命首度突破七十五歲,而年金險的保費收入也在那一年首度超越過去的主流商品人壽保險,之後兩大險種的差距便逐漸拉大,2012年來到歷史新高,年金保險保費已經是壽險的2.6倍。以業務結構來看,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確已充分掌握如何利用壽險商品做為人身危險管理工具的精髓。

年金保險,每天給付台幣242億元

以各險種的給付狀況來看,更可以看出哪些險種對美國人幫助最大。

2012年美國壽險業的各項給付合計5342億美元,較前一年度的5248億再墊高94億美元,平均每天給付14.6億美元,約台幣439億元。

以險種來看,年金保險是壽險業給付最龐大的險種,給付金額達2940億美元,占率約五成五,較前一年度的2838億元增加102億,平均每日給付八億美元,約合台幣242億元。健康傷害險的給付金額約1238億元,占二成三,壽險則為1082億美元,占率僅二成。

年金保險解約金,為給付最大宗

以壽險與年金給付項目來看,2012年美國各項給付合計4022億美元,包括解約金2483億元、年金給付740億元、身故保險金633億元、紅利156億元、滿期金四億元以及其他如失能給付等約5億元。解約金占所有給付近六成二,是壽險業給付的最大宗,當年度含解約在內的個人保單失效率為5.8%,保額則為5.9%,團體險的保單失效率為6.4%,以保額計則為6.2%。

解約金的給付又以年金險為主,達2168億元,占八成七。民眾投保壽險或年金一段時間

之後解約,背後原因複雜,包括被業務員誘導解約後重新投保其他保險、急需現金週轉、對保險公司的長期承諾沒信心等,都是常見原因。而年金保險一旦進入給付期就不能解約,越接近給付期,被保險人越容易陷入要「解約一次拿回大部份累積的保費」,或「進入給付期按時領取年金,但有急需時不能解約」的兩難掙扎。

2007年到2009年金融海嘯前中後時期也正是美國壽險、年金險解約潮的高峰,以2008年為例,壽險公司付出的解約金高達3529億美元,占當年度給付總額的七成九。其中年金險的解約金高達2367億元,當時有許多人急於從壽險公司拿回養老本,保戶的恐慌不難想像。

金融風暴過後,經濟狀況與民眾信心逐漸恢復,2012年解約狀況已趨於穩定,但解約金仍是給付最大宗。

給付金額排名第二的是年金,壽險身故保險金的占率排名第三。美國民眾養老靠年金,保障靠壽險的保險架構十分明確。

以提供死亡保障為目的的定期險與終身壽險占率以保單計為36%與64%,以保額計則為分別為66%與34%,可滿足特定期間保障需求的定期險保費低廉,因此容易拉高保額。1991年美國民眾的壽險保額僅7.7萬美元,2001年提高到11.4萬美元,而2012年更增加到16.5萬美元,約合台幣495萬元,未來身故保險金預料將逐年墊高。

相對的,台灣民眾最喜愛的儲蓄型商品則未獲美國人青睞,2012年滿期金給付僅4.4億元。

排名第四的給付項目為保單紅利,美國壽險保單以不分紅保單為大宗,占率超過八成。

健康傷害險,逾五成,保費、給付屬團體件

若把保費收入區分為團體險與個人險,則可以看出美國企業非常擅於利用團體險管理員工人身危險與企業責任,除了主要功能在於為「死得太早」留下來的未了責任做準備的人壽保險有七成九來自個人件之外,照顧員工老年生活的年金保險,就有四成六的保費來自團體險,而因應疾病醫療或意外傷亡的與健康傷害險,更有高達五成三的保費來自團體件。

企業利用團體險的狀況也可以從給付狀況看出成效,以年金給付的金額來看,團體險占了三成四,身故保險金則有三成一付給團體險保戶,企業投保狀況最普遍的健康與傷害險則占率高達五成六,是個人件的1.3倍。

年金與健康險,美國高齡長輩兩大靠山

高齡化襲捲全球,美國也不例外。過去一百年美國人平均每3.7年平均壽命就增加一歲。

2010年出生的美國人預估平均餘命有78.7歲,比1900年的49.2歲多出29.5年,而一個在2010年退休的65歲男性,平均還有17.8年的日子要過,女性則還有20.4年。

平均壽命增加和退休後的日子延長,不論健康與否每個人都得靠完整的保險規劃來照顧自己,尤其在親子日漸疏離的社會,保險更是最可靠的保障。而美國不只年金保險與健康保險的發展領先人壽保險,長期看護保險2012年更是成長迅速,保費收入已達109億美元,甚至有些企業以團體險方式提供員工長期看護保險。不論民眾、企業主與壽險業者在老年管理方面的睿智,美經驗的確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本文資料來源:2012 Life Insurance Fact Book, ACLI )








編輯推薦
調查&排名
培養跨界專長 求職路更廣
距離六月畢業季只剩兩個月不到,應屆畢業生也面臨人生的重要關卡─求職。就讀國立大學財金系的王曉傳...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嚴格把關客戶權益 個資防護再升級
金融科技日益發展,服務數位化成為金融業者前行的目標,隨之而來的便是客戶個資安全防護的再強化。國泰世華...
財經時勢
【保險龍鳳獎】精彩影片花絮 搶先看!
《現代保險》雜誌今年第27回「全國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就業意願大調查」,本次調查共31家金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