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國健署:「脂」要控好 讓「心」快活」
資料來源:國健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2.04.19 (新聞)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26%、11%及26%;因三高的關係,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約是一般人的2.5倍、2倍以上及3倍,可知高血脂對心臟疾病的有害程度不容忽視,而且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又會增加COVID-19染疫後的致命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本身開始有三高異常的現象,都應定期監測自己的三高數值,除應遵照醫囑之用藥外,務必養成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的行為,守護自己的健康。

血脂數據知多少?  好壞膽固醇有規範
血脂高容易被忽視,但根據前述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估計約500萬人。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其中膽固醇,又可細分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理想值<130mg/dL)及高密度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理想值>40mg/dL)。因為「壞膽固醇(LDL)」產生後,容易累積在動脈的血管壁上,進而造成阻塞,嚴重情況下,可能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然而「好膽固醇(HDL)」是血管中的清道夫,負責清理掉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可以減少血管阻塞的發生。因此除了平時量血壓、測血糖外,也需定期檢查血脂,建議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監測本身的三高數據。

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洞燭機先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冠心病病史者及血脂異常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除定期監測血脂外,可以運用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年齡30至70歲民眾,輸入年齡、性別、高密度膽固醇等資料,就能預測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並提供相關的健康指引,更容易且清楚的掌握自己的健康!

5個有效控制血脂的行為
1.戒菸: 菸品內的尼古丁會提升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且降低「好膽固醇」,因此,戒菸對於血脂異常具有改善的效果。
2.規律有氧運動: 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對於血脂異常有改善的效果,可以顯著地增加「好膽固醇」和減少三酸甘油酯。
3.控制體重:肥胖會降低體內「好膽固醇」含量,故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將有助於提升體內「好膽固醇」。
4.定期檢查:根據美國2019年心臟學會建議至少每4-6年做1次血脂檢查。40歲以上民眾,利用每3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以利用每1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5.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康數據,一旦檢測出屬於罹患「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芭」仙助陣 老天變臉不窮「芒」質量並重、理賠有感
極端氣候變遷愈來愈明顯,農業生產首當其衝,直接影響農民所得及糧食安全。早期遇到天災,農損都只能仰賴政...
市場訊息
北醫附醫:跨越千里 來自陸地24小時的守望 北醫附醫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首例 船員福祉再提升
一通千里外的視訊電話,可能是遠洋船員重要的繫命索。今年8月,一艘遠在阿拉斯加海域作業的遠洋漁船,突然...
市場動態
來去北投泡湯走走
淡水北投捷運線的便利性,帶動民眾前往北投泡湯的觀光潮,當搭捷運下車走出新北投站時,映入眼簾的即是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