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國健署:「檳榔會致癌」 檳麥哺、定期篩
資料來源:國健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1.12.03 (新聞)

檳榔是一級致癌物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會致癌!不管有無添加物都會致癌,提醒民眾切勿以為吃不多、吐掉檳榔汁就不會罹患口腔癌,其實檳榔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會透過嚼食摩擦(機械性)接觸及汁液(化學性)刺激口腔黏膜而產生癌變,除傷害牙齒、牙周病變,增加口腔、咽等部位罹癌風險,也會干擾脂肪及葡萄糖代謝,導致或加重高脂血症、第II 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等。

每年有超過3,000人死於口腔癌 嚼食檳榔是關鍵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死因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3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發病時多為中壯年,一旦罹癌,對家庭生計影響甚大。

近日氣溫下降,民眾選擇衣物保暖禦寒,卻有民眾以嚼檳榔方式取暖,忽略檳榔會致癌的事實,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國民健康署提醒勿嚼檳榔驅寒,以免賠上自身的健康,建立無檳的生活習慣與型態,既可以擁有健康也可以省荷包。

國健署補助口腔黏膜檢查 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也是最容易發現的癌症!為協助民眾即早發現口腔病變,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習慣的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或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根據全國口腔黏膜檢查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有75%(0-1期)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嚼檳榔、吸菸習慣、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為惡性之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而未接受篩檢的口腔癌患者,則有5成為晚期癌(3-4期),由此可見定期篩檢之重要。

根據癌症發生與死亡資料顯示,近年來國人口腔癌標準化發生與死亡率趨勢漸趨平緩,其中30-49歲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自民國98年每10萬人口之59.1人,降至107年每10萬人口44.7人,降幅達24.4%。民眾應持續保持「拒絕檳榔、菸、酒」、「定期篩檢」、「即早治療」等習慣,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定期受檢 若發現破、斑、硬、凸、腫情形 請儘速就醫
11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民眾擔心染疫風險而不敢就醫,國民健康署提醒: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已有32萬名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接受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而尚未篩檢的民眾,請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口腔黏膜出現持續2週無法癒合的潰瘍、不明白色或紅色的斑塊或是嘴巴、舌頭活動受限制、甚至腫塊等破、斑、硬、凸、腫情形,應儘速就醫,千萬別錯失早期治療良機!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健康看板
光吃堅果就能瘦? 當心熱量爆表! 瘦身、減重是許多人的目標,但必須用對方法。有民眾分享只...
財經時勢
【被保險公司留校察看 怎麼辦?】五大招為拒保解套
台灣人對壽險的支持度名列世界第一,平均每賺一百元就有超過十九元是花在保單上面,因此,投保時若遭到保險...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保單助攻 讓退休的你謝謝現在的你
 想要有高品質的退休生活,有賴於年輕時的妥善規劃及規律準備,趁仍在工作、尚有收入的階段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