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新生命表7月實施健康險調漲?學者:這類保單漲價 較不合理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1.06.17 (新聞)

7月1日壽險業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即將實施,有業者私下坦言,認為新生命表上路太過倉促,來不及檢視並調整保費。對此,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王麗惠表示,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早在三月底就發布,壽險業應有充裕時間準備,不會因為疫情或其他因素而延後,將按照原訂時程、也就是7月1日,如期實施。

此外,有壽險公司利用第六回經驗生命表為訴求,宣稱提早適用新生命表行銷壽險保單或調漲健康險保費,遭主管機關認定是不當行銷。

事實上,新生命表實施後,死亡率下降,生存率增加,純死亡保障的壽險保單,沒理由不調降費率。根據本刊調查,不論是定期壽險或20年繳終身壽險(未含還本或儲蓄性質的純壽險),由於死亡比例降低,導致壽險成本下降,因此,各公司商品的壽險保費,普遍都有做調整,調降幅度最高可達30%。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健康險,有不少公司將在7月調漲健康險保費。雖然「健康險的理賠,是依據被保險人是否有醫療需求,首要條件就是『人還活著』,因此死亡率的下降,代表有更多機會使用醫療服務」這樣的解釋很直覺,但醫療險種非常多樣且設計複雜,不能光憑「死亡率改善」一說,就去合理化「健康險保費上漲」這件事。

保險學者指出,死亡率下降,不代表罹病率增加,而醫療險的主要計價因子是罹病率,儘管罹病率和壽命有關聯,但並非直接造成影響,尤其非保障終身的健康險(例如保障至75歲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因為沒有壽命延長的因素,新生命表對這類險種的影響,更是相當有限。

換句話說,健康險和新生命表的關聯性,只能算是間接影響,商品費率的訂價,其實還是和壽險公司的實際損失率與費用率有關,因此,以第六回經驗生命表的實施為由,調漲健康險商品(尤其是非保障終身的健康險)的費率,恐怕都不是合理的原因。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專業智庫領導人 看台灣保險業的未來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簡稱保發中心)成立三十八年,歷任董事長多為官派或學者,今年則打破紀錄,由保險業界出...
市場訊息
故宮「肉型石」出國拼外交 保險費高的嚇人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慶祝建館50週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將在本(6)月於該館推出「皇帝品味」...
市場訊息
富邦慈善基金會:「作伙騎鐵馬 慢活遊台東」相見歡活動 共度溫馨週末
每天只要20元,就能幫助一個孩子安心上學!富邦慈善基金會為了讓助學人與受助學生的關係能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