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繼91年台灣產險業保費收入創新高突破1千億之後,92年產險業的保費收入進一步直逼1千1百億,雖然成長率7.96%低於前一年度的11.69%,保費收入增加80.7億,也低於前年的106億,但在第一大險種車險僅小幅成長,及傳出幾樁震撼業界的超低價競標案後,仍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誠屬不易。
去年產險業不僅業績好、理賠少、加上投資環境好轉,怪不得許多業者說92年堪稱產險業過去20年來最好的一年。
車險火險 佔產險保費收入6成以上
92年產險公會所採取的險種分類標準與往年不同,因此無法分別就各險種與前一年度比較。從92年的分類分析,汽車險仍是產險業務的最大宗,其中又以任意險(含車體險與任意責任險)的336億為首,佔產險保費收入的30.69%,第二大險種則仍為火險,約186.8億,佔17%,強制車險則為第三大險種,保費收入167億,佔15.4%,較91年的171億元減少2.25%。
這三大險種加總即佔產險市場的63%以上。其中車險有小幅成長,火險若加計92年獨立統計的天災險54億,則亦應有微幅成長。
此外,92年最值得一提的是產險業的新歡「傷害險」,保費收入直逼50億,這個規模比起壽險業92年的傷害險新契約保費收入151億雖然還有100億以上的落差,但壽險業經營傷害險已經有40年以上的歷史,產險這個傷害險新兵在短短一兩年內,就追到壽險的1/3,實力不弱。有趣的是,壽險業的傷害險保費收入並未因產險業進入而衰退,反而從91年的負成長12%翻揚成長了4.9%,可見競爭確實會帶來刺激與進步。
車險保費收入 回復500億水平
車險業務一直是產險業最重要的命脈,在最顛峰時產險業每100元的保費收入有60元以上是來自於汽車險。但83年之後佔率降到6成以下,91年再降到5成以下,92年僅剩45.95%,比重之低為過去十餘年所僅見,但保費則回到88年拜強制汽車險實施效應之賜的500億保費水平。
汽車險中又以每單保費動輒萬計車體險為最大宗,保費收入約188.5億,佔車險37.45%,較91年的172.5億9.3%。成長其後依序為強制責任險、任意責任險,兩者皆較91年小幅衰退。
個別公司開發車險業務的狀況差距很大,例如安達北美洲、聯邦、亞洲、佳迪福等外商都政策性地不碰人力密集的車險業務。而某些本土公司則以車險為主要業務來源,新安產險的業務83.7%來自車險,是最典型的例子,國華的車險也佔了72.3%。
富邦產物保費收入 首度被富邦人壽超越
國內產險公司已有5家隸屬金控,包括富邦(富邦金)、國泰世紀(國泰金)、中國(兆豐金)、明台(第一金)、華南(華南金)等,另中央則加入寶來集團。這樣的改變對這些產險公司的業務,是否已產生直接或立即的幫助呢?
富邦仍穩坐產險龍頭,92年持續維持2位數字的成長,保費收入達226.8億。但相較於同一金控內的富邦人壽去年以近324億(前年僅178.5億)擠入新契約保費收入第2大,成長率高達81.43%的表現來看,做為富邦金的主體,富邦產險226.8億的保費收入在集團內已顯遜色。
明台差點進入百億 國泰世紀擠進前5大
明台仍是地位穩固的老二,保費收入98.7億,但成長幅度低於市場水平,加入第一金的綜效尚未反應在業績成長,不過明年若再加把勁,應可望成為產險市場百億元俱樂部的第一個成員。
國泰世紀以高達15%的成長率擠進前5大,主要來自國泰人壽大軍的車險去年小幅衰退430萬,但其他業務則多所斬獲,仍持續成長,新開發的傷害險保費收入亦接近8億。相較於國泰金的主體國泰人壽去年新契約衰退27.61%,由蔡家小弟蔡鎮球領銜的國泰世紀堪稱表現優異。
失去中油 台電的中央 業務仍成長
從中央以低價搶回台電、中油等大案子,至少進帳3億多的中國,可以說是去年最惹同業爭議的一家,這兩個案子的保費約等於中國去年業績的成長額度3.3億,排名不變,仍維持第9。
少了這兩個大客戶的中央,在寶來集團成為最大股東後,業務仍成長了3.6億,但排名被國泰世紀以2.8億超前,從第5退居第6。
至於華南,則以3億擠下老字號台產,排名第12。
購併航聯之後的友聯 整軍出發
92年本國公司僅友聯與台產呈現負成長,其中友聯在前年購併航聯之後,躍居第3大產險,去年還在積極整軍中的友聯業績負成長1.4億,排名第4,但在國際化方面則大有斬獲。擠進前3大的新光,成長率雖不如市場水準,但光汽車險就增加了12億,較前年成長38%,佔公司業務的比重超過55%。
穩紮穩打且極重視與媒體互動的泰安、蘇黎世排名不變分居7、8;仍主攻車險的新安,去年與前年一樣排名第10,與第9名的中國僅差距4千多萬。但排名11的第一,則以1.7億緊追在後。
台產去年衰退最多 太平仍然殿後
台產去年是衰退最多的本國產險公司,排名從12退到13,保費收入也從40億元俱樂部除名。看過台產在公營時代佔盡優勢、榮景傲人的老同業,對於如今洗盡鉛華、光環逝去的台產,難免噓唏。去年從富邦集團借將請來董事長賴國利,若能充分發揮,或許還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在同業眼中一直風雨飄搖的國華與太平,倒仍能維持與前年差不多的業務量,排名也同樣分別為14與16。而排名15的統一安聯,去年業務成長雖然超過10個百分點,但比起前年創下同業紀錄的24.81%仍顯遜色。
外商經營不易 去年1/3撤資
在外商部分,前年公會保費統計資料上還有數字的公司有9家,去年則只剩6家,顯然外商產險在台灣市場經營的難度比壽險還高上許多。
已撤資的安盛,客戶由華南接手,商聯的長期火險及強制車險等轉給蘇黎世,而皇家則由富邦善後。打從台灣保險市場開放外商登陸,皇家算是一開始便以相當規模展示耕耘這個市場的決心的一家,然而最後仍不敵競爭壓力,面臨撤資的命運。
僅環球與安達北美洲 保費收入10位數
環球仍是最大外商,保費收入25.4億,去年成長率為18.7%,主要來自南山人壽業務體系的車險保費收入超過8億,成長近3成,是最大功臣,但環球過去連續4年成長率過3成的紀錄已不復見。
不做車險的安達北美洲今年仍維持高度成長,保費收入亦首度突破10億,是繼環球之後第二家保費收入達10位數字的外商,且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大概很難出現第三家。在現代保險雜誌去年的「一千大企業票選最佳產險公司」特別企劃中,專攻商業險種的安達北美洲榮獲最佳外商頭銜,顯見戰力不弱。
三井住友來台4年,是有做車險業務的兩家外商產險公司之一,去年來保費成長至3.5億,是第3大的外商。聯邦是去年唯一負成長的外商,且衰退幅度近1/3。前年保費收入僅1.6億餘元的聯邦,去年在火險業務即減少數千萬,來自信用卡的主力業務也快速流失,全部保費收入僅剩101億,走下坡的數度驚人,甚至輸給產險新兵佳迪福的1.86億。
大客戶保費大幅調降 未來發展仍樂觀
據財政部表示由於實施產險市場費率自由,適用備查制的商業火險保單大幅增加,91年新送審的產險商品共2,267件,其中又以傷害險最多,綜合險次之。新送審商品比90年的1,179件增加了92%。換句話說,產險業者大力推出新商品,搶佔92年市場的企圖心強烈。
92年幾件大案子的保費大幅降低,包括中油保險金額上千億元,保費降低48%,火險保費從前年的5億多元,降到去年的2.8億元;京華城火險保額近100億元,是近年來百貨商場最大火險保單,保費下降逾50%,從原先的6千多萬元,降低到2千5百萬元左右,但產險業全體的保費收入仍然成長。而今年將完工的台北101金融大樓,估計火險保額將超過新台幣300億元,產險業也將歡喜迎接一個新客戶。
由於過去兩年國際間並未發生重大天災人禍,部分產險公司的商業火險損失率只有10%,與過去動輒50%、60%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產險公司利潤普遍增加,投保企業自負額提高,費率下降,國際再保市場在911事件之後,費率也日趨穩定。加上大部分的跡象均顯示今年全球景氣即將復甦,產險業在迎接20年來最好的一年之後,今年預料仍將是樂觀的一年。
(本文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各保險公司簽單保費統計表)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入行與抉擇高中同學阿南的一句「我們很熟嗎?」,在我心裡打下一個難解的結。
因為害怕遇到另一個阿南,當我跟... | 投資理財 <電視座談預告>買定存,還是買保險?年底將至,民眾手邊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可運用的「額外資產」,這些可能來自獎金、分紅的資金,該怎麼利用才能... | 市場動態 保險功能多樣 先保障 後儲蓄、投資「保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永明反覆強調這個觀念。
培養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