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上半年投資市場波動劇烈,連帶使得投資型保單銷售大受影響!
根據壽險公會的速報統計,投資型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占率,已從今(97)年1月71.1%的最高峰,一路急速下滑,到6月份還有32.9%,但到了7月只剩13.5%。
投資型商品買氣驟降 利用宣告利率搶銀行定存生意
雖然投資型商品買氣驟降,壽險業績受到不小衝擊,但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幅度並沒有想像中嚴重,因為應變靈活的壽險業已將銷售主力轉向「利變年金」與「萬能壽險」,光這兩張保單在7月份就銷售了383億元,占7月份新契約保費649億元的6成。
壽險公司之所以會改推「利變年金」與「萬能壽險」,除了拉抬業績外,主要還是看中民眾在經過這波股市震盪的洗禮後,希望尋求保守投資工具的心理。
而利變年金與萬能壽險宣告利率高過定存,又兼具儲蓄與保本功能的訴求,剛好吻合時下投資大眾的需求,因此一推出便大受歡迎,成為目前支撐壽險業績的兩大支柱。
利變年金是保守的資金避風港 兼具儲蓄與保本功能
利變型年金與傳統型年金最大的差異,在於傳統型年金是採固定利率,而利變型年金的利率則是變動的。當保戶購買利變型年金後,所投入的保費資金(多採躉繳方式)是按保險公司定期(保險公司是每月宣告利率,但當保戶投保後,大多以投保當月的宣告利率固定1年計算)宣告的利率,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以作為未來領取年金的累積。因此當保險公司的宣告利率高於定存利率時,就非常容易吸引定存族,或尋求保守資金避風港的民眾。
何況若與定存相比,年金還具有利息收益免稅的優點,對有閒錢的高資產族群,除可將資產轉成「免稅保險金」外,還可定期領取高額配息,可說一舉數得。
據了解,壽險公司8月的宣告利率大多在2.8%到3.0%之間,少數公司宣告利率甚至高達3.5%或3.8%。對照台灣銀行目前2年期定存機動利率2.76%、固定利率2.81%,利變型年金的宣告利率的確相當誘人,因此成為銀行保險目前最夯的保險商品。
扣除附加費用與解約費用 宣告利率未必優於銀行定存
不過,民眾在購買利變型年金時,絕對不能光看「宣告利率」,因為保單還有附加費用的問題,要扣掉附加費用後,才是保戶真正的獲利。目前各家公司附加費用率差距很大,從3%到0.18%都有,一般宣告利率越高的保單,費用率往往也就越高,而有些保單宣告利率雖然比較低,但卻收取很低的附加費用,這些都要靠民眾自己留意,光以宣告利率高低做為選擇依據是有盲點的。
此外,因為利變年金的保戶如果提前解約將資金抽回時,將影響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因此,保單都會有解約費用的規定,只是解約費用多在投保前幾年洽收,且比率是依年度遞減,譬如僅在前3年解約才收費用,比率分別為3%、2%及1%,第4年後就不收。
不過,目前也有公司推出保滿1年就不收解約費用的商品,在投資市場低迷,民眾想找個資金避風港的此時,聽說這種存滿1年領回就不扣費用的年金險相當受到歡迎。
固定利率的短年期儲蓄險 在利率走升趨勢下買氣漸淡
除了利變型年金外,短年期儲蓄險一向也是定存族的最愛,只是短年期儲蓄壽險因為利率固定,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容易因利率無法做即時反應而導致買氣下滑。以目前市面上6年期儲蓄險來看,保單預定利率多在2.75%到3%之間,但台灣銀行3年期定儲利率已漲到2.865%,在扣除費用與保險成本後,6年期儲蓄壽險的競爭力就明顯不如銀行定存。
雖然短年期儲蓄險退燒,但嗅出商機的壽險業,馬上又端出具短期儲蓄險保障又保本優點,且能即時反應市場利率,甚至標榜宣告利率高過定存利率的替代性商品,那就是萬能壽險。萬能壽險是一種終身壽險,主要的特點,在於保費和保額可隨被保險人的需要隨時調整,計算保單價值的利率也可隨市場利率做反應,而且保險公司還提供最低利率保證,是一種結合壽險保障與儲蓄帳戶功能的商品。
萬能壽險以逾3.6%宣告利率 成為民眾資金的另類停泊港
目前壽險公司推出的萬能壽險,多是以躉繳保費為主的終身壽險,且都以超過3.6%的宣告利率來吸引投資人,利率不但比6年期儲蓄險高,也高過銀行定存,加上投保期間還有保險保障,讓民眾覺得非常划算。
不過,與利變型年金相同,萬能保單也會收取解約費用,大多數公司只收前5年,第6年起就沒有解約費用的問題,因此如果民眾在6年內可能會有資金需求,就必須把解約的成本計算進去。
另外,萬能壽險的宣告利率也不是固定利率,而是隨著保險公司該保單累積資產的投資績效而定,有機會上升但也可能下降。此外,萬能壽險既然是保險,當然也會有費用與保險成本,只是宣告利率在扣掉費用與保險成本後,仍比目前的定存利率稍高,因此成為這波股市變動下,民眾資金的另類停泊港。
跟銀行拼利率的商品 只是短期現象非壽險業常態
不論是利變型年金,或萬能壽險,搶攻的大都是定存族,因此主要的行銷通路是銀行,這也說明了今年7月壽險新契約保費,來自銀行比例高達6成3的原因。只是,這類靠與銀行定存比利率高低而來的業務,僅是在投資狀況不理想之下,民眾資金短期的停靠站,並非壽險業的常態。
利率高低循環從未停止,買保險卻是某一定時點的決定,以投保時的市場利率決定要買甚麼保險顯非智舉,例如幾年前賣翻了的短年期儲蓄險,在今天看來卻有無法即時反應上升利率的缺失。
因此,無論如何,民眾投保前都要先弄清楚購買保險的目的,並衡量資金的需求期間,在好好比較各項費用與利率後,再來做選擇比較恰當。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眼科慢性病青光眼 今年患者恐突破45萬人青光眼是一種病人缺少自覺症狀的慢性病,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化,202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達8... |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富貴225終身保險」讓您的終身俸自己決定新的一年,相信許多人會許下嶄新的財富願望,尤其是想要積極規劃退休金的族群,無不希望退休後,能當個退休...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國人平均醫療支出逾5.2萬創新高,建議階段式強化醫療保障,且長照觀念不可少。疫情衝擊民生經濟,台灣受薪族薪資普遍低迷,去年受僱員工薪資增幅創四年最低(註1)。民眾荷包緊縮,但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