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11月號雜誌搶先看】單身無伴成趨勢 三大獨居族的保險方針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10.30 (新聞)

食衣住行育樂當中,和「住」有關的風險,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大類。有形的居住風險以「宅」為主體,而無形的居住風險則以「人」為主體。「宅」的居住風險像是地震、火災,而「人」的居住風險則是獨居、孤獨死。

今(二○二○)年,又以多起和「人」有關的居住風險,較受矚目。

在過去,「孤獨死」這三個字,大多會讓人和「獨居老人」聯想在一起。然而,獨居可能發生的風險,不只存在高齡長者身上,孤獨死,也不一定和年齡有直接相關,隨著獨居人口日漸攀升,孤獨死的危險已經悄悄潛入所有世代。

未婚、離婚、無伴
孤獨死的高風險族群

五月二十五日,「三金影帝」吳朋奉吳朋奉被人發現倒臥家中,經法醫相驗後確定死因為腦中風。八月三日,五十九歲資深女星羅霈穎獨自猝死在家中。九月十六日,「小鬼」黃鴻升驚傳在北投家中驟逝,享年三十六歲。

這是今年,發生在台灣演藝圈的三起獨居猝死悲劇,這些人都未滿六十歲,且都距離一般人想像獨居者「經濟弱勢」、「無社會支持」、「與親友關係冷漠」等刻板印象,還有很大的差距。儘管這三人的死因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件事──獨居風險,猝不及防。

國內獨居人口持續增加,且自願獨居的中高齡者愈來愈多。事實上,獨居風險導致的孤獨死,和「未婚無伴」有相當大的關聯。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十五歲以上人口有偶比例,較二十年前下降六.一個百分點,而離婚比例卻上升四.六個百分點,可見結婚的人愈來愈少,離婚的人卻愈來愈多,「單身無伴」進而處於獨居風險的人,未來將有增無減。

與子女同住的意願下降
僅與配偶同住比例增加

此外,即便有配偶有子女,另外一半也可能先走了,或是小孩成家立業後,未與子女同住,因此,也可能走向獨居一途。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父母,期待「與子女同住」的比例,較二○一三年減少十一.四個百分點,期待「僅和配偶同住」的比率,則提高十.二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即便有小孩,但與子女同住的「三代同堂」或「兩代同堂」這種傳統觀念,已經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轉變。

近三百萬獨立生活戶
獨居人口比例飆升

人口外移的另一面,反映的是「世代分居」的普遍現象;不論婚姻狀況或是否育有子女,隨著經濟獨立及生活型態改變,這類單獨居住一處所且獨立生活的「獨立生活戶」,近年來也明顯增加。

根據內政部統計,扣除占比極低的共同事業戶,自有統計的近十二年來,台灣獨立生活戶(即獨居人口)愈來愈多,最新統計顯示,相較二○○七年台灣每四戶一戶獨居,到現在才過了十年多,台灣已經是每三戶一戶獨居了。

單身無伴侶成趨勢
三大樂單族的保險規劃

不論是抱持獨身主義,還是迫於無奈選擇一個人生活,即便沒有家人或伴侶陪伴,抑或是沒有子女,只要做好保險規劃,一個人也可以有可靠的「保險朋友」、「保險兒女」、甚至是「保險終生伴侶」。

獨立黃金單身族、中年恢復單身族、老年落單獨老族,這三大獨居風險最高的族群,如何安排保險?完整內容都在11月號383期《現代保險雜誌》。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11月號(383期)現代保險雜誌,馬上訂購!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衛福部:維生素D是雙面刃?國衛院發現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3恐增加失智症風險
過去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在神經系統中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有助於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促進腦部健...
健康醫療百科
有巧克力囊腫,還能懷孕嗎?
鈺葳從小就夢想成為一位母親。但是結婚已四年的她,一直沒有懷孕成功,而且每次月經來潮都讓她痛得下不了床...
財經時勢
壽險避險 減持國內外股票600億元
保險局昨(24)日公布最新統計,壽險業8月對台股及國外股票減碼約新台幣600億元,現金部位部分,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