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不論活動筋骨或安坐休息都會感到胸悶、呼吸不順暢?握拳放在身體左側心臟處,疼痛感或痠痛感面積大於一個拳頭,從左側下巴、上臂到手臂的內側都感到不舒服?胸悶或胸痛時有冒冷汗、喘氣、眼睛模糊、噁心嘔吐等現象,隨著不舒服感結束,症狀也跟著消失?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馮致中指出,上述情形有可能是心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症狀,需要趕緊就醫檢查,值得一提的是,控制危險因子比有症狀才就醫更重要。
對於心臟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的區別,馮致中說,血管通過的器官發生病變泛稱為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等,如果侷限於心臟專科治療的心臟血管疾病,則包括心血管、心肌與瓣膜以及手腳的血管病變,至於肩頸僵硬則有可能是腦血管疾病,需要尋求腦科診治。
心臟疾病 國人第二大死因
據衛生署九八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每三四分四九秒奪走一人性命的心臟疾病,是名列第二大死因的殺手級疾病。
對於沒有症狀的民眾,馮致中建議,年齡逾五五歲的男性、六五歲的女性,或有心臟疾病的家族史、或總膽固醇過高、有抽菸、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子,建議每三年安排一次健康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心臟疾病。
提到檢查,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陳俊明由望診的角度說明,氣虛、肥胖、舌頭有紫色斑點是中醫判斷心血管疾病的依據。氣虛的人臉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全身懶懶的、胃口不好、容易脹氣。體形肥胖者平日嗜吃膏梁厚味,也就是高熱量、味道濃厚的食物,且由於肥胖血液循環差,可能會有肩頸僵硬的現象。至於舌頭有紫色的瘀斑,往往會產生如針刺般的疼痛感,而且晚上比白天更嚴重。
心臟疾病非開刀住院 急診占七成
談起罹患心臟疾病是否需要住院,馮致中說,門診時如果並非心導管手術、開刀或術前準備,很少需要住院,一旦掛急診,經過標準程序評估,患者仍感到不放心,醫師就有可能直接安排住院。據分析,不需開刀卻登記住院的心臟疾病患者,有七○%是透過急診安排的。
不過,馮致中強調,再先進的醫療儀器,還是有二%的不確定性,曾有患者住院檢查沒有異狀,辦好出院手續還沒走到大門口,就因為腦出血再度住院。因此當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慮時,住院接受心血管檢查仍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血管狹窄度達七○% 需手術治療
提到手術治療時機,馮致中說,有二個以上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且就醫時症狀明顯,但並非心肌梗塞的現象,透過門診檢查發現血管狹窄程度達七○%的患者,可能會使用心導管治療。
心血管檢查包括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檢查、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等,其中,電腦斷層屬健保不給付項目,自費需一萬~二萬元,心導管則是在血管有狹窄現象時才會使用。
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與照X光都有輻射風險,至於輻射劑量,馮致中指出,照一張胸部X光,輻射量約○.一毫西弗;接受一次六四切的電腦斷層,約為二百~三百張胸部X光輻射量;選擇最先進的八百切電腦斷層,輻射量約一.七毫西弗,相當於照了二十張胸部X光;心導管檢查則相當於十張X光片的輻射量。
馮致中同時提醒,心導管手術平均需要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住院需二至三天,然而任何醫療行為都有風險,心導管治療約有千分之三至萬分之一的機率會造成血管受損,約有萬分之一需要緊急開刀,及十萬分之一在手術過程中死亡的機率,死亡率較高者通常心臟功能也較差。
為避免血管再度狹窄,在進行心導管檢查中,醫師會依血管狹窄實際狀況進行氣球擴張術、安裝支架等,馮致中說,氣球擴張術的再度狹窄率為三十%,使用健保給付的金屬支架,再度狹窄率為二十%,使用塗藥支架雖然需部份自費,不過再度狹窄率僅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塗藥支架,除非緊急狀況,否則一年內不能接受其他外科手術。
除了金屬支架、塗藥支架,近年出現的生物工程抗體支架,也成為醫師的選擇之一,比起塗藥支架約有四%的血栓發生率,裝設生物工程抗體支架,發生血栓的機率約一%。
如果心臟血管功能太差,無法進行心導管治療者,將需要開刀取病患大腿部位的血管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每日排便 遠離心臟病
坊間普遍認為黑木耳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陳俊明證實,黑木耳屬性平和,有涼血、止血、潤腸、通便的作用,其中抗凝血的作用已有臨床實證,潤腸、通便的作用則可避免廢物積存在腸子而導致疾病。除了黑木耳,陳俊明進一步表示,山楂、決明子、紅麴都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中藥。
從中醫的見解,任何疾病都與便祕有關,陳俊明指出,清陽要上升,濁陰要下降,身體才會健康,清陽可視為帶著充足氧氣的血液傳送到腦部,濁陰則是指缺氧的血液,糞便多日沒解,身體就會產生濁氣,當濁氣不降反升,人的心情會開始煩躁,進而造成心臟負荷增加。
按摩穴位 穩定心律
陳俊明建議,透過穴道按摩可保養心臟血管健康。二手的內側有二條筋為心包經的位置,此經絡有多個穴位,例如手腕橫紋以上三隻指寬的位置是內關穴,按摩此穴位可穩定心律,從內關穴往上三隻指寬的位置為郄門穴,按摩此穴位可緩解突發性的心絞痛。萬一血壓升高卻忘記隨身攜帶藥物,則要立即在耳尖、指尖放血,讓頭部的能量達到降壓效果。
許多人誤以為心血管疾病只有在冬天、寒流來襲才會發生,根據臨床經驗,夏天酷熱也是好發期,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威脅,馮致中再次強調,必須從控制危險因子著手。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為生活拼命吧」微電影11月11日熱血首播 尋找為生活努力堅持的人元大人壽繼今(2015)年初推出首部微電影「照顧你的愛」不但在網路上創造超過170萬次的瀏覽數,甚至... | 健康醫療百科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小孩衣服怎麼穿?每個人對冷熱的感受度不同,常可以看到媽媽追著小孩要他穿上外套,因此有人戲稱,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 | 市場訊息 先機環球投資:MERS風暴來襲 亞股撿便宜大作戰今年,呼吸症候群病例再度肆虐亞洲,亞洲疫情重災區韓股應聲倒地,近一個月下挫跌幅2.38%(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