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農委會:有保有保庇 看天吃飯免煩惱(上)
資料來源:農委會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10.03 (新聞)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災害補貼無法穩定農民收入,政府致力建構農業保險防護網,就是要幫農民有效地分散風險,型塑更堅韌的台灣新農業……

看天吃飯,永遠是農林漁牧業的共同心境。

今(2018)年的八二三水災,一場連日豪雨的災難性水患,重創了台灣中南部的農業,農損金額直接衝破八億元大關!

正當大部分農漁民無語問蒼天之際,部分農漁民因為有投保「高雄地區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屏東地區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及「屏東地區颱風風速及降水量參數蓮霧保險」三項保險,在投保總數一四二件中,已有一二九件獲賠,理賠金額約三二九七萬元。這對於過去單純仰賴政府的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頂多只能得到二成損失金額來說,農業保險的具體價值不言可喻。

行政院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接受專訪時表示,「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頂多幫助農民到復耕階段,若要保障農民包括勞動力的付出、資財這些相關成本,只有透過保險才能更符合需求。」

農業保險分責化 風險承擔大家扛
即使如此,農民保險不論是官方爭取拚立專法,擴大強制納保力道,或是產險公司推出針對型保單強化實質保障,要讓農民完全接受卻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林聰賢表示,「現在的立法方向正是參考鄰國經驗,讓政府補貼保費到1/2,大家投保意願就會增強,並鼓勵地方政府對於這些特色作物再加碼,讓農民用較少的成本就能負擔。」

但他也明確點出農業保險在這個時代應該是讓各自分擔責任,保險靠大家一起來出錢,風險則是共同承擔。林聰賢舉例,像是水產養殖透過科技計畫以全區系統化監測的方式進行,嚴密觀測水質鹹淡比變化,養殖漁民若配合輔導手冊做好自主管理,天然災害一發生,保險公司理賠便更有依據。

另外,由於台灣小農、兼業農比例高,現在也全力推動專業農民,「專業農民因為投入的成本跟規模比較大,風險概念比較容易建立,像我們推廣生產溯源管理,從生產到消費的機制就能完整地建立。」將來從生產的登記,或是透過好的輔導讓農民知道怎樣做到完善的自我管理,盡到本分,就能讓保險回歸到保障不可苛責的意外或是天然災害的本質,彼此各司其職。

大數據管理出動 生產標準有一套
而在氣象大數據上,林聰賢也提到未來除了架構資訊平台讓所有生產者可以做好生產季節的排序外,很多縣市的農改場、農試所,都是各地方政府在地的資源系統,「我們在農林漁牧上都有配置專業人員,盡量採取集團產區的概念,像是水稻有水稻的生產專班、蔬菜水果或畜牧、養殖都有各自的產業團體,當它形成一個團體時,在生產過程中也比較容易標準化。」

不僅如此,農委會還發展圖資管理,透過GoogleMap或是以林務局航空測量隊拍攝航照的方式,搭配地面上的調查員,建構具體的圖資訊息,將來就能提供保險業相關風險評估的蒐集,不論是勘災或理賠,都能提升保險規劃與執行效益。

 

延伸閱讀:農委會:有保有保庇 看天吃飯免煩惱(下)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理賠簽切結書 保險公司這樣解釋被打臉
融通理賠簽切結書,小心有爭議。台南一名陳姓男子,因住院洗腎申請理賠,被保險公司認為是非必要醫療,要求...
醫療、健康保險
奪命「類癌」爭議多 新版重大疾病理賠明確
台灣資深影星馬如龍上(6)月9日神經內分泌腫瘤擴散到脊椎、肝,後來因腸破裂引發敗血病而過世,享壽80...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前進台大校園徵才 接軌國際人財抽出職涯上上籤
明台產險為國際大型保險集團三井住友海上集團之在台子公司,近年貢獻集團獲利屢創新高,屬MSIG集團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