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醜化保險業 非全民之福
文/林麗銖 | 2004.12.01 (月刊)

就在本期雜誌截稿的前一天,某大日報頭版頭出現「病童控訴保險公司硬拗不賠,2年2萬通求助電話……」,斗大、聳動的頭版標題,要人不注意都很難。不但如此,當天的廣播、電視也都相繼做了報導。姑且不論案情如何、孰是孰非,國內保險業好不容易建立的形象,恐怕一下子又要倒退好幾年。

理賠糾紛向來是民眾買保險的最痛,更是保險公司與業務人員的最怕。就曾經有位業務員告訴我說,在他服務的地區因為大家彼此都認識,只要有他的客戶發生一件理賠糾紛,那他恐怕就很難在當地繼續生存,因此只有「戰戰兢兢」四個字可以形容他做保險的心情。雖然並非每位保險業務人員都能像他那樣,但不容否認,減少理賠爭議,是國內保險業及銷售人員多年來不斷努力的目標。只是,事實發現雖然民眾投保率不斷提升、保險觀念也逐漸普及,但理賠糾紛的案件卻並未因而減少。

造成理賠糾紛的因素很多,業務員銷售當時解說不清、民眾輕忽投保其實是項法律行為、保險業者對條款規範語義不明等都是原因。尤其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許多迥異於過去的醫療行為,目前在條款的解釋上都產生了認定上的問題,譬如,過去有些必須全身麻醉、進手術房動大刀的手術,現在可以改用導管或內視鏡處理,因而就產生算不算保單所定義的「手術」項目的問題;又譬如提供癌末病人照護的安寧病房;精神患者的日間住院治療等,也同樣產生是否算「住院治療」的爭議。

對於這些陸續出現的問題,本刊多年來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不斷撰文,將問題拋出;或請來保險業、官方代表及學者專家舉辦座談會,共同討論、形成共識,提供各方參考。像本期所做的「哪些壽險公司的癌症險有提供安寧病房住院醫療保險金?」的調查,我們就發現面對這樣的問題,採當保戶提出申請時才依個案處理模式的業者還不在少數。雖說「安寧病房」與「日間住院」的確存有認定上的灰色空間,但若不認真面對問題並積極解決,反將理賠裁量權抓在自己手中,把問題丟給保戶承擔,這樣的心態與做法,要寄望能降低理賠糾紛,無異是癡人說夢。

當然,保險畢竟還是法律的東西,保戶該履行甚麼樣的義務、該盡甚麼樣的責任,不能因為是購買保險,就被淡化或被模糊了焦點,媒體在做這方面的報導時,更應盡到了解問題癥結的責任,而非一味討好民眾,說保險公司不賠就是坑人、就是鴨霸,甚至將問題新聞化。事實上醜化了保險業也絕非大眾之福,如何要求、監督保險業不斷進步、讓民眾有個安心的保險消費環境,才是身為社會公器的大眾媒體該努力的方向,因為除了提供新聞之外,「導正視聽」才是媒體最大的責任。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浪漫七夕 以「Love」傳情意!
為迎接浪漫的七夕情人節,以「Love」傳情意,選份好禮送給摯愛的人,來表達對情人的愛戀,讓甜蜜、浪漫...
市場訊息
群益投信:今年海外基金 大中華、日本績效亮眼
近期全球股市受到12月美國可能升息的衝擊,再度出現震盪,不過觀察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表現,深圳綜合指...
市場動態
投保旅平險酒後猝死拒賠 高院:意外身故
桃園一名陳姓男子前往印度出差期間,酒後心肌梗塞死亡,保險公司依「非外來突發事故」為由拒賠。高院更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