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財經時勢
末期失智 插管、呼吸器、急救……是癌症的四倍
文/鄭慧菁|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5.07 (新聞)
失智症不像癌症明顯、直接威脅到性命,因此容易忽略其安寧照護的需要。然而,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接受管灌餵食、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及洗腎之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尤其是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風險是癌症病人的4倍以上,極需安寧緩和醫療的協助。
台灣健保從2009年開始將失智者納入安寧療護服務對象,至2013年底為止接受安寧療護的失智者僅占總人數的1.64%,其中很多人是因為同時罹患癌症才會接受安寧療護,在沒有癌症的失智症病人,既使接受安寧療護後,仍有高比率接受維持生命治療。顯示醫療體系中,對比癌症較不能接受失智症是個會導致生命末期的重大疾病,因此傾向積極救治。

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緩和醫療的定義為,對罹患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患者進行積極且全面的照顧,包括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緩解,滿足生理、心理、社會、靈性需求。
國外研究顯示,失智症晚期與癌末患者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使用許多維生醫療與急救處置,對患者已沒有幫助,末期失智患者真正需要的是採取安寧照護模式。
高雄醫學大學陳炳仁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有高達7成接受過管灌餵食、6成曾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3成曾執行心肺復甦術急救,近2成仍在洗腎,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
經校正年齡、性別及共病因素後,失智病人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及心肺復甦術急救的風險是癌症病人的4倍以上,這些治療幾乎集中在過世前一個月,在接受急救與維生處置後,失智患者並沒有因此順利存活,反而是在生命終點受盡折磨。
近年,民眾已逐漸能接受癌末病人不進行過度的維生治療,轉而能接受以舒適為目標的安寧緩和療護。失智症同樣是威脅生命、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但民眾與醫療人員都還沒有充足的認知。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2O18年全球十大最富有的家族(下)05 杜瑪斯家族 Dumas family
企業:愛馬仕
財富:492億美元
愛... | 市場動態 目標刻在鋼板上 方法寫在沙灘上
數算三商美邦94年度北區高峰會會長--1178通訊處資深處經理張慈芬踏入保險業,已即將邁入第9... | 調查&排名 保險教育獎—最佳校園菁英獎
保險業的明日之星
保險教育獎設立目的,主要在提供各大專院校保險科系學生,一個跨校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