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睽違34週 外資全面買超亞洲市場 多頭氣勢強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1.23 (新聞)

亞股多頭欣欣向榮,睽違34週(2017年5月22日當週以來)之後,上週外資對亞股再度全面買超,推升亞洲股市清一色週線上揚,且外資買超台股金額為亞股單週之最,高達12.88億美元,是2017年3月13日當週以來,近44週來最高金額,帶動台股指數站穩1,1000點之上。

就東北亞與東南亞市場來看,東北亞股市依舊是吸金焦點,在美股領頭的激勵下,外資大舉回補台灣股市近13億美元,並同步買超南韓市場3.49億美元;除東北亞表現出色,東協市場也相當爭氣,包括越南、菲律賓股市連續五週獲得外資回補,印度股市則是上週吸金金額為9週以來最高,達5.68億美元。

整體而言,2018年甫進入第四週,亞股表現領先全球率先起跑,累計年初以來漲幅逾4%的亞洲股市有台灣、印度、菲律賓與越南,其中越南股市在外資買超與市場淺碟的效應下,更是大漲近8%,堪稱亞股漲幅之最,而南韓、印尼市場也有逾2%的不錯表現。(見下表)

表:亞洲主要股市外資買賣超情形(億美元)

日期

台灣

南韓

印度

泰國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馬來西亞

1/15當周買賣超(億美元)

12.88

3.49

5.68

0.76

0.75

0.56

0.93

1.49

1/15當周漲跌幅(%)

2.45%

0.95%

2.66%

0.62%

1.90%

1.15%

1.14%

0.34%

2018年以來買賣超(億美元)

21.06

22.23

8.23

-1.49

2.71

1.21

2.45

5.70

2018年以來漲跌幅(%)

4.77%

2.14%

4.27%

3.86%

2.13%

4.18%

7.91%

1.78%

資料來源:彭博,當地證交所,統計至1/19,印度與馬來西亞統計至1/18,摩根投信整理。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外資今年買超亞洲市場,主要是由企業獲利與基本面成長帶動的有「基」之彈,根據亞洲各國發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數字都相當亮眼,包括台灣出口連15紅、韓國2017年出口創歷史新高,以及中國上週公布2017年GDP增速達6.9%,超出目標值6.5%,為2010年來首度回升。

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說明,就企業獲利方面來看,同樣可看見亞洲企業獲利增長趨勢強勁的表現,據統計,2018年亞洲企業預估每股盈餘(EPS)已連續19個月獲得上調,且盈餘獲調升的企業家數,是7年來首度超越下調家數,其中又以循環消費、醫療保健與資訊科技等新經濟板塊動能最為強勁。

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除了亞洲市場本身爭氣,搭配全球投資氣氛好轉,美股續揚等利多,進一步帶動亞洲市場揚升,推升亞股與港股突破10年區間,同步刷新歷史新高,台股也改寫近28年以來新高,在近期資金出現健康輪動之下,預期今年亞股漲勢仍可期待。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去年19大政策確立,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焦點將由「數量」轉向「質量」,隨著中國結構性改革力道增強,推動經濟主軸由消費逐步取代投資,有望減緩過往中國經濟週期大起大落的波動性,進而降低中國股市風險溢價,推升中國股票估值

應迦得說明,目前中國境內投資人持有資產以儲蓄與理財產品為主,不過在目前實質利率偏低與去槓桿化政策的影響下,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降低,此現象有望促使中國投資人將部分資金轉入股市,以追求更好的收益目的,搭配A股入摩所啟動外資長線流入效應,看好能穩健配發較高股息、業績與營運穩定、品質良好且具長期增長潛力的大型藍籌股、白馬股,在未來深具成長機會,亦能扭轉過往由散戶主導的投機風格。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隨著東協國家走出信貸調整周期,企業獲利逐步改善,搭配總經環境好轉與政策改革提供盈餘持續上修動能,2018年東協股市漲勢可期,且因為東協各國各擁不同利多題材,建議透過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挖掘具成長機會的東協贏家企業。

黃寶麗(Pauline Ng)進一步表示,在銀行信貸調整周期與強勢美元均逐步進入尾聲之下,東協股市出現大幅轉機,最明顯的即為2018年每股盈餘(EPS)預估,在去年11月出現逾半年來首度明顯上調,其中以新加坡與印尼成長趨勢最明顯;此外,今年亞洲資金輪動有望從去年的科技產業,轉向內需消費題材,看好具備長期人口紅利優勢,盈餘增長由谷底翻轉的東協股市將更具補漲優勢。

就全球的角度來看也有利東協經濟成長,黃寶麗(Pauline Ng)說明,全球景氣與需求回暖,東協出口全面性復甦,像是新加坡工業與製造業,印尼、馬來西亞的棕櫚油與煤礦、泰國的農產品等,配合泰國走出國喪期,菲律賓調降所得稅率的稅改政策等,均有利內需加溫,讓2018年東協經濟增長潛力持續看俏。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中信商銀: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 推出「房產交易所得稅務」概算工具
房地合一稅新制於今(2016)年上路,凡自今年1月1日取得之不動產,或於2014年1月2日後取得且持...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勞工善用保險彈性搭配讓生活幸福無憂
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身為勞工的你(妳)幸福嗎?翻開報章雜誌,勞工因工作造成的職業傷害時有所聞,...
財經時勢
離岸風電費率殺破頭 CIP籲考量台灣特殊風險
經濟部擬在10月底公布明(2019)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由於今年躉購費率為每度5.8元,但今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