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阿伯 哇係做保險ㄟ
文●趙恭信 | 2017.11.27 (其他)

幾個月後朱伯父診斷意外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嚴重障害,判定為全殘;縱然理賠金額與實際醫療支出有一段差距,然而對於朱伯父家屬而言,卻也相當程度的減輕負擔。

朱伯父的告別式前我再度到雲林上香默禱,告訴他告別式當天我會再來送他最後一程,說完後我將沉香插在米杯中走到屋後,除了向朱伯母說幾句安慰的話外,再度叮囑慢性病藥要記得按時吃,切不可因為太悲傷而忽視身體健康。雖說家人對於朱伯父的辭世心中早已準備許久,然而伯母的臉上依舊掩蓋不住失魂落魄的痕跡。稍坐片刻,伯母突然喃喃自語了起來,一時半刻也猜不出她究竟說了什麼,經向伯母確認,才知道她說的是他們夫妻兩人投保之初,我長達兩年每隔一個月送早餐給一個老人家的往事。

民國九十二年底,我任職於當時的美商大都會人壽,朱伯父的兒子鑑於務農的父母年事已高,請我為他們規劃醫療保障,經過溝通後,他們選擇了基本壽險保額附加醫療險、意外險,保險費每人每年約一萬多元,並安排伯父、伯母體檢。體檢結果兩位老人家評定為次標準體,公司當時僅同意壽險加費承保,醫療險需要觀察健康狀況,再確定能否附加。

我向朱伯父的兒子提出建議,原先的規劃是以醫療、意外險為主軸,但兩位老人家的體檢結果顯示風險高出一般人,有可能會因為這樣的體況退化為殘障的可能,我提議兩人應該加碼有看護險功能的終身壽險,不論疾病或是意外致殘都可以按月理賠;我也承諾未來的日子我會致力改變伯父、伯母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務必使醫療險能附加上去,完成購買保險的初衷。伯父的兒子決定將保額拉高到一百萬,也就是萬一被保險人發生一至三級殘廢,每月可領兩萬元,是第一次投保保額的十倍。

這個決定超出我的預期,因為保費一下子膨脹到二十多萬。然而改變後的投保決定也對朱伯父後來的理賠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自保單生效後,我大約每隔一個月就到朱伯父家送早點,目的是想為兩老建立正確的用藥習慣與提供健康資訊,進而改善兩老的體況;長期相處下來跟伯父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一年後兩老再度體檢,公司同意伯父以加費的方式承保醫療險,朱伯父的兒子對於這樣的結果也十分滿意,欣然接受新的保障條件,我也實踐當年立下的諾言。

九十五年底,公司因經營模式變革將業務部隊全部裁撤,僅留下電話行銷與銀行、經代通路。失業的我面臨的第一道問題是,究竟要繼續保險事業還是拿這一筆「自願離職金」創業?我面臨的第二道問題是,若是繼續待在保險業繼續奮鬥,我累積十多年的客戶是否要帶到新的保險公司,也就是轉單?幾經思考,我還是選擇保險業作為職志。

至於轉單問題,我思索自八十四年專科畢業從事保險以來,不曾建議客戶解約其他保險公司的保單;再者我也堅信當初為客戶規劃保單是基於良知所做的規劃。此外,現實的考量是保單預定利率愈來愈低,客戶年歲亦愈來愈長,如果重新規劃一份保單成本勢必提高;而且客戶的體況按常理也不可能像先前投保時的身強體健。我把這樣的想法以書信通知所有的保戶,聲明我還是願意一如往常為他們處理保險問題,也釋出無須轉單之意;當然也包括朱伯父家在內。

九十六年六月的一個早上,我突然接到電話說朱伯父發生意外昏迷不醒,我急忙向主管告假,趕往朱伯父的加護病房。

幾個月後朱伯父因意外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嚴重障害,判定為全殘;縱然理賠金額與實際醫療支出有一段差距,然而對於朱伯父家屬而言,卻也相當程度的減輕負擔。

一般大眾無法理解的是,除了每天病房費、看護費、一般必備醫療、生理用品,名目上看到的花費之外,意料之外的花費不勝枚舉;例如哪個朋友帶來得道高僧或是法師,說是免費加持祈福,事後卻來商討香油錢;又有某某長輩說哪裡有神醫妙藥,家屬就要想辦法去取來。曾經朱伯父的兒子向我展示紅色緞面、類似珠寶盒裝的蠟封藥丸,說是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幾年前倫敦鐵道失事的劉海若吃過有效,一顆台幣一五○○元、每周兩顆、吃三個月,是他特地託人從北京帶回來的。

也就是說,家屬面對類似伯父病情時,一項難以控制的醫療成本就是「親友的善意」,最棘手的狀況是,當親友察覺家屬不論是對於療效的質疑或是猶豫預算問題時,往往會附帶一句「不然這筆錢我出好了」。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家屬聽到立刻就範,這樣的事情如果加油添醋的傳了出去,又有多少子孫能夠承受輿論壓力。朱伯父的家屬是社會中少數能一一證明「親友的善意」是無效的家庭,時間久了,親友探訪週期也愈來愈長,後來我成為少數持續探望朱伯父的訪客。

在一旁照護的人從家屬變為台籍看護、再轉變為外籍看護;看顧的時間也從家屬輪流照料轉變為八小時白天看護照料、再轉變為二十四小時外籍看護全天候照顧。每每探視的過程中,我都會站在伯父面前,跟他說「阿伯,哇係做保險ㄟ,哇擱來看你啊」……看到伯父對我眨一眨眼、或是聽到伯父從喉頭發出的聲響,理智上雖然知道復原機會渺茫,卻總幻想能再次聽到伯父爽朗的笑聲。

去年八月,我帶著公司與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的輔導學生去看電影「錢不夠用2」,觀賞後我請學生回答幾個問題︱︱我們周遭的人如果罹患老人癡呆症,你會有何想法?如果是發生在自己或是家人身上,想法會不會不同?如果也面對三兄弟的困境,是否也會如同片中焚燒符咒祈佑母親早日做仙?如果媽媽和女兒同時發生危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會先救有養育之恩的媽媽、還是青春年華的女兒?其間我也提到朱伯父的狀況,藉以分析保險的意義與功能。

一個大學生自然無法體會我提出這些問題的深層意涵,我告訴大家的是,如果客戶的保額需求是一百萬,如果只有五十萬保額的繳費能力,當保險事故發生時至少也減輕了一半的負擔:如果任何準備都沒有,面臨的就是一百萬的負擔;而買保險最重要的另一個作用是避免人性的考驗。

我曾經問朱伯父一個問題,為何你所種的柳丁皮薄又這麼好吃?伯父回答說「我用奶粉與砂糖當養分,柳丁開花後又不惜成本用蒼蠅紙包在花的外頭,養分夠,果實自然無需從果皮中獲得養分,所以皮薄味美。

回想伯父出國旅行,一定叫我到他家簽張旅行平安險,我常說要送他一張世界地圖,讓他在去過的地方插上小旗幟。朱伯父從九十六年臥床到身故經過一千六百多天,如今終於脫離了身體的禁錮,想必已經輕鬆地去遨遊了吧!

謹以此文紀念朱伯父。

 




編輯推薦
調查&排名
平均每天有108根家庭支柱倒下
人生短短數十年,若要論人生的黃金時期,非屬二十五歲至六十四歲的壯、中年不可,這群正值生產力與社...
財經時勢
80%的保單業績由女性決定
《趨勢見解》(Trend Sight)公司總裁瑪莎.巴麗塔(Martha Barletta)所...
調查&排名
全國21家壽險公司總體驗
你有投保壽險、年金險或醫療險嗎?是向幾家壽險公司投保的呢?對於承擔你人身風險的壽險公司,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