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2011年桃園一名蕭姓男子透過電話行銷購買保額300萬元的壽險,但蕭男投保3個月意外死亡後,保險公司堅稱若2年內身故,僅退還總繳保費2倍,家屬不滿開始與保險公司長達5年訴訟抗戰,歷經3次敗訴,最終大逆轉於第4審贏得勝利,奪回300萬理賠。
蕭男身故後,保險公司按保單條款約定「2年內身故理賠總繳保費2倍」,給付家屬48,000元保險金,但家屬起疑,調閱蕭男投保通聯紀錄後發現,業務員始終僅強調「固定300萬元身故保額」,卻輕描淡寫帶過2年內只退保費2倍的規定。因此向法院提出告訴。
一審時,家屬以保險法「做有利被保險人解釋」進行攻防,但法官認為蕭男投保後,保險公司有寄保單條款給蕭男,蕭男有充分的時間審閱契約內容,而若有疑慮可在10天內無條件向保險公司撤銷契約,但蕭男並未撤銷,因此,可視為清楚並同意契約內容。
一、二審法官均以同樣理由判蕭男敗訴,但再上訴最高法院,案情出現離奇逆轉,最高院法官發現,業務員向蕭男銷售當天,即引導蕭男回傳要保書立即投保,並未提供3天審閱期,但高院並未就此討論是否違法,要求高院重審。
案情急轉直下,高院重審後認為,一般來說投保時,保險公司須提供簽約前的「3天審閱期」,以及簽約後的「10天的契撤期」,2種權利各自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缺一不可,近日改判保險公司敗訴。
不過,保險公司提出抗議,就算敗訴,也是整張保單無效,拒賠300萬保險金,蕭男家屬還要返還48,000元理賠。
但高院提出《民法》第111條解釋:
「法律行為之一部分無效者,全部皆為無效。但除去該部分亦可成立者,則其他部分,仍為有效。」
由於業務員未清楚說明2年內的保額限制,加上未提供審閱期,因此這部分無效,但300萬保額的部分,已經雙方在電話中明確合議成立,相關權利義務並不受到影響,判保險公司仍須賠300萬元保險金,全案可上訴。家屬奮戰5年,最終因關鍵的「審閱期」成功奪回保險金。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薪資費用減除與長照扣除額 明年開始生效立法院於今(2019)年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分別納入了薪資費用減除,以及長期照護特別扣除額的規定。... | 人壽保險 東北姑娘遠嫁來台做保險 竟可每年拿下MDRT!「昂賽(丈夫)回來了!」奇怪的口音夾雜國台語常讓公婆笑不攏嘴,她是遠從大陸嫁到台灣的東北姑娘,兩個小... |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金融撐盤 年底前高檔震盪 中長期續偏多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升息一碼,並釋出明年升息的幅度可能較先前多出1碼的訊息,升息速度超乎市場預期,導致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