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退休快樂指數」首度公開!61.9退休金規劃略顯保守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6.04.28 (新聞)

全球高齡化讓退休議題成為顯學,根據官方估計,台灣在2020年之前就會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的老齡化社會,「退休」成為台灣民眾最迫切想探討的議題。

退休後的生活品質除了視財富寬裕,國內外研究皆顯示,拒絕「宅退」、追求心靈滿足更是退休後能否快樂生活的指標,因此,摩根投信創台灣資產管理公司先河,針對台灣民眾編制涵蓋了「財富、健康、自我實現」三大面向的「摩根退休快樂指數」,不僅為全台第一個最全方位的退休指數,一窺台灣人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想法,與自身健康的評估,更結合了數位退休互動平台資源,未來民眾可以透過數位平台,檢視自己的快樂退休指數。

台灣資產管理業者針對國人首發「退休快樂指數」 台灣人平均獲61.9分 未來進步空間大
勞動節將於下週到來,「退休快樂指數」首發時間選在勞動節前夕,就是希望趁此機會提醒民眾關心自己的退休生活,且進一步採取行動。綜觀本次調查,全台民眾平均每人存了268.7萬元的退休金,預計63.8歲時退休;而台灣民眾的退休快樂指數為61.9分,整體表現雖然及格,但僅「低空飛過」,民眾不論在「財富」、「健康」與「自我實現」方面,未來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針對三大面向分析,台灣民眾對於退休後的財富規畫,近年有明顯進步,「財富面」得分68.2分,為三大面向中最高分的一環,高達66%民眾已經開始對於退休理財有所行動,是值得嘉許的好現象;不過,在「健康」與「自我實現」雙雙不及格,「健康」獲得57.1分,「自我實現」更只有53.5分,反應出台灣民眾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夢想明顯不足。(見表一)

表一:摩根退休快樂指數​

各面向表現

2016年上半年

台灣民眾整體表現

80分以上

60-79

60分以下

退休快樂指數總分

61.9

12.9%

46.5%

40.6%

財富面

68.2

42.2%

28.7%

29.1%

健康面

57.1

15.7%

31.0%

53.3%

自我實現面

53.5

7.5%

24.2%

68.3%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6/3/18-2016/3/28。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美歐民眾的退休生活規畫,已從單純財富的累積,發展為追求第二人生的精神層面富足,但是國人對於第二人生夢想的輪廓僅在萌芽階段;另外,逾半數國人已付諸實行退休金理財,顯示近年理財教育逐漸普及,大家都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可惜行為上仍以現金或存款為主要管道,過於保守。

邱亮士指出,在現今負利率時代,持有現金等保守的投資管道,已無法因應負利率侵蝕資產的速度,民眾應該提高投資比重,且及早開始準備,透過基金等各類理財工具,例如納入多重資產基金為核心,搭配衛星基金,早一步積極替退休後的財富做打算。

66%台灣人開始進行退休理財  惟仍有過半民眾想靠存款與政府退休基金支應退休生活
「財富面」檢視的是國人對於退休理財進度,是否能補足退休後的資金缺口,以及對退休理財是否積極。調查發現,在「財富」面向上,已有66%的台灣人進行退休理財,但被問及日後最想依靠哪些方式支應退休後的生活費?結果令人憂心,有56.1%的民眾將「存款」與「政府退休基金」,視為退休後生活費最重要的來源,但在負利率時代,持有現金就是最大的風險。若以退休後每年1%的通膨率計算,單靠存款來支應長達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資金缺口相當明顯,而政府退休基金未來是否出現結構性的變化,也是民眾應該納入考慮的變數。(見表二)

表二:民眾是否開始著手退休理財?​

2016年上半年

 

台灣民眾現況

25-29

30-39

40-49

50-64

66.0%

44.6%

60.3%

75.8%

72.6%

沒有

34.0%

55.4%

39.7%

24.2%

27.4%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6/3/18-2016/3/28。

邱亮士表示,調查顯示民眾預期63.8歲能退休,比起法定65歲退休年齡來得早1.2歲,顯示退休後必需有更充裕的資金準備,但僅有31.5%的人積極透過基金與股票等理財工具,反應出民眾普遍意識到財務對退休生活的重要,但作為仍不夠積極。若想要日後享受寬裕的退休生活,越早開始行動且透過積極理財管道,越容易達成心目中的理想退休金目標。

國人對於自身健康自評「普通」  喜愛用醫療險、長照險 來替代積極運動與定期健檢
「健康面」是從保險、運動習慣、健康檢查等多方面來檢視國人是否注重與維護身體健康,因為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有體能享受退休人生。在「健康」面向上,台灣民眾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普遍自評「普通」,達到及格60分,占51.6%;從健康行動來看,有半數國人沒有每週運動與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偏好以購買長照險與醫療險來替代積極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見表三)

表三:民眾對於健康自評

程度

台灣民眾自評

非常好

2.8%

蠻好的

35.6%

普通

51.6%

不太好

8.9%

很差

1.1%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6/3/18-2016/3/28。

邱亮士分析,國人對於健康意識仍需加強,50%民眾幾乎沒有定期運動,甚至還有兩成民眾完全沒有長照險或醫療險的保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似乎年紀越長越深知健康的可貴,40歲以上民眾對於健康意識,明顯比起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來得高,且收入或存款越高者,對健康意識越強烈。

退休後的「第二人生」茫茫然? 已有三成民眾有想法  但仍逾44%民眾完全沒做準備  拖累分數為三大面向最低
「自我實現面」是檢視國人對於退休後第二人生的態度與規畫進度,若對退休後抱持積極想法,更能從中獲得身心靈平衡。但本次調查顯示,「自我實現」是三大面向中分數最低的一面,凸顯國人對於第二人生的態度相當茫然,逾54%民眾希望退休後能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事實上,美歐國家民眾在規畫退休生活時,已不流行「宅退」,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實現興趣、創業、學習新知或投入志工等第二人生;多數研究更顯示,退休後有目標的人,能活得更健康長壽。(見表四)

所幸,這股「追求第二人生」的觀念在國內已慢慢形成新氛圍,33.4%台灣民眾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已有藍圖,整體更有55%民眾在為退休後的第二人生預做準備。不過,這之中仍有隱憂,調查同時發現,全台仍有高達44.1%的民眾,完全沒有退休後第二人生的準備進度。(見表五)

表四:民眾於退休後第二人生最想做的事

項目

台灣民眾想法

實現興趣、創業、學習新知、新技能,或是投入服務、志工

33.4%

悠閒國內外旅行、含飴弄孫、自在生活

54.5%

不知道或尚未有想法

12.1%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6/3/18-2016/3/28。
 

表五:民眾對於第二人生的準備進度​

進度

台灣民眾

準備好了

6.1%

有部份準備

49.8%

尚未開始

44.1%

 

整體而言,邱亮士表示,調查結果可發
現一個現象:有理財習慣,以及退休金準備越充裕的民眾,對於退休準備與意識越高,反應在調查上,有理財的人不論在財富、健康、自我意識的分數,都比起平均值來得更高,更遠優於沒有理財習慣的民眾。(見表六)

有鑑於近年市場反覆震盪,邱亮士認為,民眾更應該透過適當的投資工具,在掌握市場投資機會的同時做到風險控管,例如透過追求絕對報酬的基金,鎖定全球關鍵投資趨勢,因應景氣與市場轉變調整與增減,同時,布局需涵蓋股債匯各式資產,運用多空雙向投資策略,增加追求獲利機會,並兼顧下檔風險保護,達到降低波動與追求報酬的投資目的。

台灣第一「數位退休互動平台」  5/1隆重登場  提供民眾全方位退休議題解決方案

邱亮士指出,摩根資產管理在台灣長期關注退休議題,除了定期針對兩岸投資人做退休調,也積極引進J.P Morgan在美國管理退休金資產的經驗與資源,替台灣民眾量身打造一系列退休調查與活動。

除了瞭解台灣退休的快樂指數,許多民眾也想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退休快樂程度,因此,摩根投信除了發布全台第一個最全方位的「退休快樂指數」,同時也成立國內退休資訊最完整的「數位退休互動平台」,將於5/1正式上線,未來民眾只要透過此一平台,就能輕鬆完成屬於自己的退休檢測,並獲得專屬退休快樂指數;同時,網站上還會提供豐富的財務規畫、退休生活規畫等實用資訊,提供國人全方位且各層面的退休議題解決方案,幫助民眾跨出退休規畫的下一步。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30台重機燒光光,已掛牌者商業火險不賠
昨(31)日凌晨新北市中和區一處重機車行傳火警,因火勢猛烈,鄰近的兩家鐵皮屋工廠也遭火舌吞噬,車行內...
市場訊息
華南金控:舉辦圓夢棒球營 捐贈高雄少棒、青少棒球具
華南金控自從2007年起和中華棒協共同舉辦「一球圓一夢」棒球公益活動,迄今已邁入第11年,秉...
市場訊息
4月號現代保險雜誌 出刊搶先看~18張【新定義】重大疾病與特定傷病險全解析
癌症、心臟病、腎衰竭等重大疾病令人聞之色變,不過隨著醫療技術逐漸進步,只要重症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