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每一種「擁有」的背後,都有「失去」的潛在風險。保險的存在,就是為了將失去的風險降到最低。透過保險,許多人能安然度過生命中的難關、體現對家庭的承諾與永遠的關懷。
然而,就算國人在商業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已達230.61%,保險觀念卻普遍不足;未做足風險規劃、不了解相關理賠規定等事件仍層出不窮。
歲末年初,正是許多民眾將重新考量保險規劃的時候,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昨(13)日邀請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理事長鄭濟世、中華民國產物保險核保學會理事長陳燦煌、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許永明和觀眾朋友們談談,哪些事項是民眾該注意的?未來保險業又應加強哪些部份,讓民眾的保險更「有保障」?
陳燦煌表示,保障是否足夠,端視危險發生時,保險能不能讓你回到原來應該有的生活水平。民眾在檢視風險是否足夠時,必須從保障項目及保額兩方面思考。保障項目包括台灣最容易發生的火災、颱風、地震,甚至航空器墜落、機動車碰撞等;保險金額則應衡量自耳有多少財產以及可能造成多大的賠償責任,買到足夠金額,當事故發生,不會因為要支付賠償,毀掉原來生活。同時,還必須留意,避開保單不賠的風險。
許永明認為,保險最大的目的在保障,民眾買保險時,應優先規劃足額保障,而非考量儲蓄、投資,當風險發生時,才能透過保險公司給保險金,減輕損失對財務造成的衝擊。
近日因保險理賠糾紛而使保單解約件數有增加趨勢,鄭濟世強調,每10萬件保單約1.02件有理賠爭議,不論比例多寡,保單是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公司不易發現被保險人刻意隱匿的真相,而保戶也因為保險公司資訊不透明容易產生保險糾紛,保險最早從1906年英國第一部保險法開始,至今有100多年歷史,好的保險制度必須建立在最大誠信原則的基礎之上。
陳燦煌指出,保險爭議主要發生在保戶與保險公司認知不同,保險公司絕對會盡最大力量協助保戶,千萬不能因爭議而否定保險價,認為自己「不需要保險」,並非現代人應有的態度。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播機構創辦人暨董事長 黃秀玲 來賓: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理事長鄭濟世、中華民國產物保險核保學會理事長陳燦煌、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許永明(由左至右) |
![]()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搞懂類定存保單 4大眉角股市動盪、房市低迷、定存利率連三降,資金爆逃亡潮,類定存保單順勢崛起,成為汪洋中的一塊浮木。
... | 財產保險 貓狗是家人!飼主該面對的寵物老病問題現代人晚婚、晚生,卻自願成為「狗奴」、「貓奴」。毛孩的增加速度,不比小孩來得慢。根據農委會統計,20... |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響應政府政策 降息減壓與客戶共同抗疫臺灣銀行主動提供個人貸款戶降息優惠,凡符合該行貸款優惠條件者,此次降息幅度最高可達3碼(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