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功加入購物車


來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廖裕民、臺北癌症中心營養師林俐吟、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由左至右)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播機構創辦人暨董事長 黃秀玲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廖裕民

臺北癌症中心營養師林俐吟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


播出日 : 2015/12/27
期數 : 1055
狀態 : 正常供貨
最新療法 延緩癌症疼痛
【內容簡介】
據統計,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約有28%;保險公司的死亡給付中,更有40%為罹癌死亡。身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讓人聞之色變的另一項重要原因,則是在治療過程中的不適。
隨著政府推動癌症篩檢可早期發現癌症,並由主治醫師整合內科、外科、腫瘤科、放射科等醫師多科整合治療,分階段為患者安排療程,通常都能達到最佳疾病控制。
「疼痛、不適才是影響患者是否繼續治療的關鍵。」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在【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中指出,醫療科技進步讓癌症患者存活率提升,但是,據統計,有70~80%患者會因癌症產生疼痛,癌症引發的併發症對患者造成極大生活困擾。為減輕患者疼痛,現今大多以口服或貼片、微創神經阻斷技術醫治。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最新引進熱治療技術,希望能減少醫療侵入性,有效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廖裕民分析,癌細胞轉移是癌症很常見的現象,不同的癌細胞沿著淋巴或血液循環就可能轉移到其它器官組織。當癌細胞轉移、侵蝕骨質時,容易造成周遭神經壓迫及骨頭發炎,導致患者疼痛難耐。當病況更嚴重時可能產生破壞性骨折;若在脊椎造成壓迫性脊椎骨折,或是直接壓迫到脊髓神經,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問題。新式熱治療可以以高熱改變蛋白質狀態,單點破壞骨轉移癌細胞,時達到局部腫瘤控制與疼痛緩解的目的。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營養師林俐吟提醒,腫瘤和療程都會使患者產生包括噁心嘔吐、拉肚子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疲勞、免疫力及體重急速下降;建議患者不論採取任何療法,都可先於癌症營養諮詢門診諮詢身體營養的補充。平日也可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洋蔥、牛番茄、奇異果、堅果等抗癌食物,做好健康防護。
暢銷推薦
熱門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