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傷病失能」人生中的不定時炸彈
文/編輯部 | 2015.03.01 


中風成癱 復健路難行

73歲的白爺爺在季節轉寒的某個夜間,突然大叫一聲後便陷入休克,白奶奶聽到叫聲馬上起身觀看並打119。那一晚,白爺爺中風了。

白爺爺入住醫院的加護病房三週後才轉到普通病房,前後住院已超過一個月。左腦中風使右手、右腳癱瘓,也不能說話,孫女曉筱每到醫院探望,看到爺爺狼狽的模樣,總忍不住哭出來。病情穩定後,白爺爺開始接受復健,但配合的意願很低,曉筱要他做一些動作,他一直不肯,非要家屬苦苦哀求才願意,也讓復健中心的醫護人員頭痛不已。

經過一段時間康復,白爺爺稍微能吞嚥東西,但大多還是靠鼻胃管進食。曉筱發現,爺爺中風後變得好愛哭,家人到醫院探望或離去,不論見到親人或分離都會哭泣。有時和爺爺說話也會使他掉淚。曉筱想,是爺爺的心智變低,還是有其他原因?因為白爺爺不能說話,無法哭出聲音,又看不懂文字,使家人與他的溝通更加困難。

醫師表示,左腦掌管慣用的右手,且大腦語言區也位在左腦,因此,左腦中風的長者比較難復健,家人需付出加倍的耐心,瞭解患者需求。在復健之外,更重要的是控制血壓,注意飲食、情緒管理,避免二次中風,若再度中風,復健的機會將更渺茫。

中風四大後遺症

腦中風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語言障礙、神志不清和運動、感覺失調。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症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發病的嚴重程度和併發症輕重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1.口眼歪斜:眼部以下顏面肌肉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出牙齒。嘴巴用力時歪向一側,流口水等。

2.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3.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隨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4.麻木:患側肢體,尤其是四肢的末梢、像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臉部皮膚有螞蟻爬的感覺,或有針扎的刺感,或表現為對刺激的反應遲鈍。

中風 成年人殘障主因

中風病友無法定期回院追蹤治療,以及急性後期失能缺乏照顧,以致跌倒、長褥瘡、關節攣縮變形、感染甚至二度中風,使中風病友在發病一年內再次住院或死亡的比例高達五成以上。

台灣腦中風學會指出,中風在全球死因排名第二,每6秒就有1個人死於中風,每個人一生中將有1/6的機率發生中風,而台灣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也高居第三位。中風也是成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且中風存活的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長期照顧,往往帶給家庭及照顧者後續醫療及經濟沈重負擔。如果是家庭經濟主要支柱的年輕人發生中風,更會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衝擊。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抽菸習慣是年輕型中風發生主因,罹患這類慢性疾病的年輕患者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美國最近一項研究發現,20~54歲首次中風人數占中風總人口比率,從1993年的12.9%上升至2005年的18.6%。日前台灣一名9歲男童頭暈想吐且右側手、腳發軟,撞到浴室洗面盆,就醫發現左腦血管栓塞中風,顯示年輕中風的比例不但持續增加,年齡層也不斷下修。

57.5%身障 疾病造成

從內政部身心障礙人數及長期看護給付數據分析,致成長期看護的原因,意外僅佔15.01%,與疾病相關則逾8成4。(詳附表)

就殘障情況分析,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02年底有112.5萬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較101年底增加8千人,成長0.7%,占總人口比率4.8%,其中43.1%為女性,65歲以上者占37.5%。按障礙類別觀察,肢體障礙者37.9萬人,占33.7%最高;失智症、聽覺機能障礙及視覺障礙者則以高齡人口為主。

102年的「身心障礙者人數按類別及致殘成因分析」統計,造成身心障礙的原因以疾病57.5%最高、先天性12.2%、意外6%、交通事故3.6%、職業傷害2.4%,顯示「疾病」是致成殘廢的最大主因!

疾病+意外的殘扶險最好

根據家庭照顧者現況調查,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以肢體障礙佔24.2%,其次為中風,佔21.3%,智能障礙者佔19%,失智症患者佔14.9%,此四類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佔總填答次數的比例合計為79.4%。其餘如精神障礙、多重障礙、癌症、植物人等亦佔有一定比例,顯示被照顧者身體或疾病類型呈現出多變的狀況。

殘廢風險的發生不是單一原因,單純以意外為給付條件的殘扶險,無法涵蓋由疾病造成的殘廢風險,最好選擇同時包括疾病及意外造成保單所定義的殘廢項目都能給付的殘扶險,保障更周全。給付方式應包含一次給付的關懷金,搭配給付年期至少10年,保額足夠填補每個月收入損失及照護費用為規劃基準。

又老又病找上門 看護費用不求人

退休後的體況及是否會遭逢意外沒有人能夠預期,做好殘扶險規劃,能夠將不確定的照護風險化為確定的經費來源,提早為未來多想一步,當又老又病找上門,可以聘請看護、入住有醫療服務的長看機構,保有最基本的尊嚴。

附表:長看主因疾病逾8成
排名 原因 比率(%)
1 意外傷害 15.01
2 循環系統 14.79
3 中風 12.47
4 神經系統 14.79
5 阿茲海默症 10.09
6 癌症 8.98
7 精神疾病 5.98
8 呼吸系統 5.32
9 關節炎 5.26
10 糖尿病 2.11
11 高血壓 1.32
12 其他 8.28

資料來源:內政部身心障礙者統計/長期看護給付數據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全球新興市場好威風 吸金週數推進至17週 上週再吸金10億美元稱霸全市場
新興市場好威!市場看好新興市場經濟數據好轉、股匯市止穩等多重優勢,且目前股市評價面仍低於長期平均值,...
市場訊息
台北榮總:中正紀念堂「車來速」防疫急門診 動線快速流暢獲好評
臺北榮總中正紀念堂「車來速」防疫急門診,自5月17日起每日上午8點至晚上8點,同時提供PCR核酸檢測...
財經時勢
全台這裡最多火災 住宅火險投保率僅4成
【本文重點】台灣每年發生約6,000~8,000起建築物火災,其中又以住宅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