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小心飛、爬、游 的「毒」!
文/鄭慧菁 | 2010.05.01 (月刊)

雖然春夏之季,是虎頭蜂築巢休養的時候,但蜂巢附近仍會有警戒蜂巡邏,入山遊玩的遊客仍舊不能大意。根據行政院統計處資料顯示,去(九十八)年受生物咬螫傷共一○三七件,另根據台北縣消防局和救難協會統計,九十八台北縣捕蜂三三七○件,較九十七年二六五四件,增加二十一%。

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蔡維禎表示,蜂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昆蟲,一個巢只能存在一個蜂后,經過一個春夏的孕育之後,秋天開始分巢,加上氣候不穩定,食物慢慢減少,攻擊性就特別強。喜歡上山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因而最容易遭到虎頭蜂的侵襲,要特別小心。

昆蟲毒液引發的 過敏性休克可能致命

虎頭蜂分為「黑尾」、「黃腳」、「黑腹」及「大虎頭蜂」四種,可以從腹部和腳做區分;除了黑尾虎頭蜂體型較小,棲息在平地外,其他三種都在郊山地區活動。另外,台灣大土蜂喜歡在深山活動,常出現在家中陽台的則以馬蜂居多,這兩種蜂通常是單獨行動,對人造成的傷害不像虎頭蜂那麼厲害。

蔡維禎指出,黑腹胡蜂(黑腹虎頭蜂)是所有台灣虎頭蜂種類中,個性最兇暴、領域性最強的,一般虎頭蜂要接近巢穴二、三公尺才會大量出來攻擊,黑腹胡蜂大約五至十公尺就會傾巢而出發動攻擊,除了叮螫還會噴灑毒液。學理上一個五十公斤以上的成人,被一、二百次的叮螫就會造成生命危險。除了毒性的直接傷害,虎頭蜂、紅火蟻毒液中的蛋白質也能造成過敏性休克,容易發生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

鮮豔色彩及香氣 容易招蜂引蝶

有說法指出,虎頭蜂喜歡顏色鮮明、芳香的花卉植物,所以到山區應避免穿顏色過於鮮豔的衣服,也不要噴香水,以免招蜂引蝶。蔡維禎說,雖然這樣的論點沒有正式提出,但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蜂對黑、黃、紅等鮮豔色彩及香氣很敏感,避免上述裝扮,能減少被攻擊的機率。

蚊蟲 植物 海中生物 各種危害都要小心

蚊、蟲、蟑螂、螞蟻是任何環境中的另一類「居」民,民眾感到不勝其擾,也擔心環境衛生及健康問題,總是設法驅趕。蔡維禎說,自然界已知的蚊子有三千多種,台灣有一百多種,三斑家蚊、埃及斑蚊等蚊蟲主要是病毒的媒介,本身的毒性不強,頂多造成紅腫癢,而驅趕這些昆蟲的殺蟲劑可能對人體產生更大害處,兩害相權,被叮一下比使用蚊香、殺蟲劑更安全。

除了昆蟲界,山區的有毒植物也會產生致命的危險。蔡維禎說,台灣的有毒植物很多,常見的有夾竹桃、毛地黃等。毛地黃開花期很美,台灣玉山、八通關等高山地區常有人栽種,曾有民眾認為毛地黃對抽菸者的肺部、氣喘很有幫助,登山時順便摘幾片葉子回去煮湯喝,沒多久就出現心律不整、冷汗直流、心跳每分鐘低於三十跳,接近休克等中毒現象。

感染海洋弧菌對身體也會造成重大危害。蔡維禎表示,曾有民眾被海洋弧菌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不小心被魚鈎刺傷,或吃到帶菌的海鮮都可能遭到感染。另外在海中也要小心被海鰻、章魚、白帶魚咬,或被海星、海膽,以及刺死了鱷魚先生的魟魚給刺傷,這些海中生物的毒素都很強,可能會造成皮膚潰爛,同時將菌體帶入人體造成更大傷害。

毒蛇 蛇毒 引發的死亡謎團 牽涉更多道德風險問題

喧騰一時的南廻鐵路陳氏紅琛命案,以及日前因腳拇指截肢求償千萬的保險理賠事件,都與毒蛇有關,這類社會案件也引發許多道德風險的問題。根據台北榮總毒物諮詢中心的統計,該院過去二十年來所有動物咬傷死亡率最高者以毒蛇居冠,其他還包括水中生物,被魚、河豚、水母咬傷、刺傷等等,其他像蜂、蜈蚣的傷害在台灣都屬常見。

蔡維禎表示,統計顯示,被蛇咬到的人,第一時間多半看不清牠的特徵,所以平常對蛇的認識很重要。此外,一般人以為陽明山屬於石灰地質,不會有蛇出沒,其實這一帶的蛇非常多,進出山區要特別小心。

台灣六大毒液最強的毒蛇為鎖鏈蛇、雨傘節、百步蛇、眼鏡蛇、龜殼花,以及赤尾青竹絲;其中鎖鏈蛇、百步蛇、雨傘節會有致命危險。

台灣的眼鏡蛇與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眼鏡蛇有些區別,要造成死亡的機率微乎其微,但牠的局部破壞性很強,被咬到後會出現皮下組織壞死,甚至影響骨頭組織,最後到需要截肢的程度。

鎖鏈蛇和百步蛇都是出血性毒蛇,但症狀不太一樣,鎖鏈蛇還混合神經性的中毒症狀。百步蛇咬到後的症狀變化很快,從出血、水泡、表皮壞死,到呼吸衰竭、喪失凝血功能,慢慢毒液造成腸胃道、腦部,以及全身上下出血、休克,最後死亡。蔡維禎說,如果每分鐘拍一張照片,都會看到不一樣的進展。

雨傘節是神經性毒蛇,被咬到後開始全身無力、癱瘓,無法呼吸,最後呼吸衰竭、缺氧而死,即使救回來也成植物人。

龜殼花背部有菱角型的花紋,是出血性毒蛇,傷口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超過二、三個關節以上等症狀,如腳指頭被咬,會腫痛到鼠蹊部附近,經醫師處理後多半不會往上蔓延。

赤尾青竹絲外型好認,但也容易被誤認,蔡維禎強調,只有尾巴是紅色的、頭是三角的才有毒。由於蛇體小,咬到較為表淺、毒量少,大部分會一~二個關節腫脹,但症狀不會再擴散。

蔡維禎說,以前在荒郊野外才會出現毒蛇、蜘蛛、蜈蚣,最近幾年民眾開始把牠飼養在家中,原本不屬於台灣的物種也都被引進,如不慎被叮咬,台灣沒有解毒劑、抗毒血清,危險性很高,不鼓勵這樣的飼養行為,如要飼養也希望民眾能多加小心。

自然界有毒物質引起的 意外險理賠 過敏體質和動機是關鍵

生活中被這些有毒生物傷及的事件時有所聞,如果因此喪生,常常涉及意外險是否理賠的問題。南山人壽理賠部副理羅從倫表示,截至去年九月為止,南山人壽二年內因這類事故造成的意外險理賠件數約五千件,理賠金額約三千萬元。在意外險理賠中,較具爭議的就是過敏體質和傷害的動機。

羅從倫表示,意外是指非由疾病引起的外來突發事故所造成的傷害,當遇到不明原因申請理賠,保險公司會請申請人提供詳細資料,包括診斷證明書、檢驗報告,或經客戶同意主動調閱相關病歷等,來瞭解對被保險人產生傷害的原因。

如被動物叮咬致死,到底是由動物的毒性所造成,或者牠只是媒介,將病毒帶入體內引起疾病所導致,在意外險認定上會出現兩極化的結果。

羅從倫指出,本身具有毒液(化學物質)的生物,如虎頭蜂、紅火蟻、毒蛇、魟魚等,其毒性可能直接造成人體死亡,會當做意外認定,若是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可能會伴隨一些疾病的原因,這時就會有認定上的困難,被保險人有沒有意外傷害的事實?是否有病史導致病菌造成疾病傷害?都必須做更深入的調查,這也是意外險最有爭議的地方。

醫師診斷證明 意外險理賠的重要依據

當吃到有毒物質,如果每個人出現的狀況一樣,在法理上能夠造成相當的因果關係,會當作意外事故來認定,但動機也是需要釐清的部份。以草藥中毒而言,當事者如何吃到、如何取得,以及為什麼會去吃它都需要瞭解,若是為了治病而吃,是醫師所開的藥方,還是自己吃的偏方,在傷害險理賠實務上都有諸多爭議,因此,醫生的診斷證明是理賠人員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小兒常用止瀉劑等13藥品 健保不再給付
由於藥品價格高於健保給付、藥廠未取得PIC/GMP認證、健保不給付指示用藥等原因,健保今(1日)起停...
市場訊息
勞動部:網路謠傳「勞工60歲強制退休與勞保年金領取需年滿75歲」影片?勞動部澄清是錯誤訊息 請勿轉傳!
針對網上影片謠傳何佩珊部長發表「勞工60歲強制退休與勞保年金領取時間需年滿75歲」,勞動部鄭重強調,...
市場訊息
富邦金控:解封在即!自由行回來了 北富銀拚日、韓海外刷卡最好康
受限全球防疫管制,民眾「悶」了2年多終見曙光,行政院已宣布將於10月13日實施入境檢疫0+7免居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