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新鮮人保障 月存2000元做起
文/鄭慧菁 | 2011.07.01 (月刊)

淑貞在五月底成為公司新進的行政助理,其實她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還沒結束,也還沒通過期末考測驗,因為企業搶人搶得兇,願意讓淑貞先到公司卡位,等畢業典禮一結束,就開始正式上班。

今(一○○)年的就業市場相當景氣,金融業早已擺脫海嘯陰霾,單單保險業就開出近三萬個業務職缺讓新鮮人一展長才。

其他產業也展開搶人大戰,從年初開始,不但科技廠忙著找人,就連傳統產業和服務業也打出「反過勞」、「破二十二K魔咒」的號召,和科技廠搶人才,希望吸引校園新鮮人的青睞。

景氣熱絡 畢業=就業

勞委會調查今年七月底各行各業將增加十萬多個工作機會,而畢業生平均每人有一.七三個工作機會。

畢業生變得相當搶手,許多公司才打電話與新人預約面試時間,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已經找到工作」。

就業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幾乎打破「畢業=失業」的魔咒,也就是說,只要學生願意,「畢業=就業」。

從父母金援轉為自給自足

富邦人壽商品行銷部資深經理洪瑞霙表示,學生族求學階段的經濟來源大都仰賴父母,理財觀念薄弱,即使課餘打工辛苦賺來的錢也多半是花光光,加上現金卡、信用卡申辦容易,先享受後付款的慾望與價值觀普遍存在新世代心裡。

根據金融機構針對學生族群金錢價值觀進行網路調查發現,有八成學生主要的金錢來源為父母,打工或暑期工作收入僅佔金錢來源的六%。

步入職場,首先要學習的是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領到第一份薪水的淑貞,已經意識到責任的改變。除少了唸書時候父母每個月固定給的五千元生活費,家中網路和第四台費用都由她買單,開始學習從接受變為付出。

起薪二.六萬元 省錢要撇步

從學生族變成上班族,手中可運用資金從數千元的零用錢變成數萬元的薪水,但是在名牌誘惑與物價飆升的消費環境下,如果消費行為和責任思維沒有改變,很容易成為「月光族」、「卡爆族」。

此外,根據主計處調查,今年一至三月平均薪資超過五.六萬元,而大學新鮮人的起薪約二.六萬元,碩士畢業大約在三.一萬元上下,職場新人的收入只有職場老鳥的一半。

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樽節開銷、省下必要的錢來規劃保障,並且用最少的花費獲得最佳保障,是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

四忠告 擺脫月光族惡名

洪瑞霙分析,一般人存不住錢往往因過度消費,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花剩的錢才拿來儲蓄,因此財富無法累積,社會新鮮人要先養成「收入減儲蓄=消費」的理財習慣,及早作好風險規劃,讓資金運用最大化。

同時掌握理財金三角原則,將個人收入分為三個部分,一般開銷占六十%、投資理財占三十%、風險管理占十%。

並提出四項忠告,教新鮮人擺脫月光族、卡爆族等惡名。

1.不過度消費:改變不良的消費習慣,量入為出。

吃飯慶祝、唱歌狂歡、買CD、看電影、打電玩……,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總是有許多名目可以犒賞自己,無形中花光了所有的零用錢。

調查顯示,台灣的學生族群將零用錢花在外出飲食的比例高達八十八%,與朋友社交娛樂的比例也達七十一%,購買衣服鞋子五十六%。

2.不任意投資:了解風險承受度,不隨市場起舞。

新鮮人對投資商品不熟悉,容易買到風險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外的標的,常常禁不住行情波動而認賠殺出。

中華保險與理財規劃人員協會理事長林天賜建議,新鮮人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投資工具,最好先以儲蓄準備好緊急預備金,並用保險做好基本風險保障規劃後,再考慮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

3.不三心二意:有紀律的理財,用時間複利累積。

除了薪水不高,通貨膨脹更將稍有調整的起薪打回原點,建議社會新鮮人不論薪水再薄,也要開始理財、儲蓄,用時間複利對抗通膨。更可以及早累積個人財富、強迫個人儲蓄,讓時間複利效果幫忙滾出第一桶金。

4.不輕易借貸:除了不輕易借,也要不輕易貸。

過度消費及任意投資容易因資金不足而使用借款周轉,如果沒有良好的還款紀律,只借不還,本金加利息負債愈滾愈多,使財務困境雪上加霜。

在「借」「貸」行為中,除需留意不任意向人借錢,更要堅守不輕易借錢給別人的原則。新鮮人的資金有限,借錢給別人除了會增加自己的財務壓力,也會增加人際關係的壓力。壓力愈多,工作表現愈容易受影響,陷入不良的惡性循環。

責任意識 父母、自己、第三人

林天賜表示,除了財務獨立,減少對父母經濟上的依賴,職場新人要有為自身規劃完整風險保障的責任與認知。結婚前的家庭責任在於父母和自己,必須承擔生活中不可預料的醫療或意外事故等風險,提供家人保障,也避免拖累家人。

此外,根據警政署九十九年交通事故統計,在各肇事年齡層中,以二十五至二十九歲人數最多,佔十四.九%。因此,在規劃保障時,除了考量個人風險,承擔家庭責任,對第三人的責任更為重要。

新鮮人必Buy保單

保險商品種類多元,該如做好保險規劃,同時確保自身權益?洪瑞霙建議,新鮮人檢視需求缺口後,應先購足壽險、醫療及意外基本保障,再規劃特定防癌或重大疾病保障,行有餘力,再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規劃兼具保障與理財特性的投資型保單,或運用儲蓄險或年金險規劃晚年退休生活。

同時,在結婚、生子、購屋等不同人生階段,檢視保障內容及額度,並善用保額增加權提高保障。若職業、地址、受益人等資料有異動,也應主動通知保險公司,避免權益受損。

洪瑞霙與林天賜建議新鮮人必備四種保單。

1.第三人責任險:責任險的功能在於當自己因過失而侵害到他人的權利時,由保險公司代為負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2.意外險:意外險的功能在於因意外事故造成傷殘或死亡時,提供家人即時的金錢支柱,留愛不留債。

3.健康險:醫療險、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能減輕醫療費用的沈重負擔,填補收入中斷造成的經濟損失。

定期壽險:壽險的功能在於當生命終了可留給家人一筆資金做為生活費或喪葬費,又分為終身壽險及定期壽險。

因終身壽險的保費相對較貴,以三十歲男性、保額一百萬元、繳費二十年期的保單來說,一年保費超過三萬元;定期壽險就便宜多了,同樣條件一年保費僅四千元左右。新鮮人的收入相對較低,適合先規劃定期壽險,將來進入不同人生階段後再調整保障。

月存二千 保障不中斷

社會新鮮人應善用「年輕就是本錢」的先天優勢,愈早開始規劃愈好。若以保額一百萬,繳費二十年的終身壽險為例,男性在二十五歲開始投保,總繳保費比三十歲才投保省下五萬六千元,所以愈晚開始規劃保費愈貴。

雖然愈早投保愈好,但職場新人需要時間摸索個人志向,因此工作汰換率較高,收入較不穩定,而購買保單後需要十年、二十年長期抗戰,容易因工作中斷而停繳保費。

林天賜分析,新鮮人若以年收入十分之一規劃保險,年繳保費以二萬五千元計算,職場新人每月只要撥出二千元,就可以開始幫自己規劃保單。

洪瑞霙建議,保費選擇年繳雖然負擔較重,但可享保費優惠,當工作中斷時,也不必馬上面臨月繳保費的經濟壓力,還有足夠的時間重回職場,同時謹記找到工作後,應把失業期間未提撥的保費優先提存下來,才能讓保障不中斷。

若不得已暫時停繳保費,也要把握二年復效期,否則保單一旦失效,之前所繳的保費全都白費,就算有保單價值準備金,金額也遠低於所繳保費,最危險的是,保單停效期間自己又暴露於沒有保障的風險之中。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千集感恩茶會 20年電視嘉賓共襄盛舉
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創辦人黃秀玲教授製作、主持的【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本(12)月7日將播出...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投資欲穩收益、降波動 不妨納入債券資產 持股多元化
第一季即將進入尾聲,全球風險性資產在2019年首季都有相當亮眼的表現,摩根投信指出,根據統計,不論M...
財經時勢
摩根投信:第二季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大幅增溫至88.6 創兩年高點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最新結果出爐,2017年第二季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出現明顯進步,六大指標同步...